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69331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济宁大智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知识点串讲(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A、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国家机器的建立。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确定了周王、诸侯之间的关系。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是复习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第一、阶段划分:1、春秋战国初步形成;2、秦汉确立和发展;3、隋唐完善;4、宋元强化: 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腐败。第二、主要措施:加强中央(皇帝)权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秦、汉、北宋、元、明、清)、加强军事权(唐、北宋、明朝)、加强财政权(北宋、明、加强司法权(北宋、)、加强对

2、官员的监察(御史的设立、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思想控制等。第三、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来源是法家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思想。第四、封建中央集权制中斗争的焦点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基本趋势是分相权,集皇权,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其发展达到了顶峰。C、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晋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和将兵法。金的猛安谋克制以及后金和清时实行的八旗制度。(二)、中国古代的经济A、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屯田制(3)、均田制(4)、更名田赋税制度:主要赋税制度:(1)、西周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2)、

3、汉时的编户齐民要交纳赋税、徭役、兵役、田租、人口税和更赋。(3)、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租庸调制。(4)、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5)方田均税法。(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征银的开始。(7)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征税依据:人口:租调制、租庸调制;土地和财产: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税收种类: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赋税制度变化是为了适应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放松了人身控制,到明朝中后期以后的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

4、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同外国交往的加强;前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兴修,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等。)手工业(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主要包括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往来。 C、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时江南的开发,隋唐时南方的发展,明清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国家政权,明清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

5、、思想)。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历代政府对周边地区和民族的管辖以及关系的处理,主要有汉、唐两宋、元朝、明、清,其中特别要注意汉唐元清四个时期。 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如西域(汉、唐、元、清)、吐蕃(唐、元、清)、蒙古高原地区(汉、唐、宋、明、清)、东北(唐、宋金、明、清)、西南(汉、唐、明、清)、台湾(元、明清)。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进行比较)( 三)、中国的对外关系1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主要有两汉时期,开始建立同周边的交往,开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连结起来。 唐朝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文化圈,同时加强同西亚、欧

6、洲联系,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加强。 明清时,对外交往方面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继续加强同海外联系(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二是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三是文化方面出现了西学东渐。2 中国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通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半殖民地性质(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输出为主)。辛丑条约签订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在华扶植代理人,干涉中国革命,日本在华势力上升。华盛顿会议后到九一八事变,通过代理人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到19

7、45年抗战胜利,日本对华侵略。1945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侵略干涉中国。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创外交新局面。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新时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并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人民民主革命(推翻帝国

8、主义在华势力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中以后三次革命运动为主。 2、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协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制度,如多党合作、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等。(五)、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问题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政治上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见第五) 经济近代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变革生产关系,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和生产关系(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中共土地政策)。二是生产方面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萧条被破坏抗战受

9、到毁灭性打击恢复调整社会主义改造 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1)、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新思潮萌发和洋务派的思想学习外国的技术;洪仁玕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早期维新派开始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社会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918年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运相结合;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0、三大改造,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六)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发展历程:17世纪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表现出明显的曲折性,革命后确立了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到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一时期在英法美等国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统治。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

11、垄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二战后,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世界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17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要求民主的斗争。 (2)、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3)、反法西斯争取世界民主和平的斗争。 (4)、中国人民以及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侵略反封建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 (5)、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 (七)、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l 经济现代的进程:14、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工

12、场手工业时期,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先地中海沿岸后移到大西洋沿岸。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生物工程等,70年代后,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l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l 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运行体制的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中期到7

13、0年代的改革,但没有改变(南斯拉夫改变了这种体制,但出现了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民族主义倾向)70年代以后,苏东剧变,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l 社会主义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苏联在二战前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建国后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亚洲各国经济建设成就及经验。(八)、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封建改革:中国古代的一系列改革,如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资本主义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有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苏联、东欧等国的改革,7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九)、思想文化的发展 世界近代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发展,1618世纪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与西欧近代科技兴起进行比较。 世界资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 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百家争鸣、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思想、近代各种资产阶级流派及传播。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 在1618世纪中国出现的反封建思想要同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相比较。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