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693242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干货)动线,是购物中心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词汇,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在商业建 筑规划设计方面,动线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对于商业动线,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由点生线,一 个脚印一个点、一串脚印一条线,这就是动线。当购物中心确立了外部接口之后,内部动线的设计就成了购物中心成功与否的关键。购物中心内部交通动 线的规划方案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商业各业态的平衡,使得所有商户的人流通行量最大。一般来说,租户销 售额与经过商店门口的人流数量成正比,所以,优化人流运动,最大限度让人流经过尽量多的商店门口儿 又不把距离拉的太长,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商户

2、组合及建筑设计的各种手段引导顾客 在商场内的流动,从而促进顾客在商场内的消费,达到购物中心利益的最大化。水平动线动线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将店面,开设于步行交通量最大的动线上。并使该动线集中于某些通路,并形成回 路。动线设计首要的一点就是避免顾客走重复的道路,一次性的逛完商场内所有的商铺。显然,如果顾客 想一次性的逛完商场所有的店铺,不走重复道路,最佳方案应该是环形组织模式。根据购物中心基本情况, 我们试图从环形组织模式中得出购物中心动线组织的基本原型。首先,我们从最原始最简单的一条走道, 两边商铺这种模式出发。我们发现这种模式满足顾客不走回头路,一次性逛完商场所有商店的目标。但是, 如果将这种模式

3、作为购物中心的基准平面层,顾客紧紧只能观察到本层内的商铺,大大降低了商铺被看到 的机会,从而影响了顾客的选择。于是,人们在购物中心内设置中庭。在这种模式中,如果购物中心的动 线过于扁长,那么在中庭长边一侧的顾客想要到对面的商铺购物,则需要绕中庭一周,花费大量的时间。 也就是说,可达性可可选择性比较低。于是,任免在狭长中庭中间设置天桥,为了加强层间的联系,又设 置了自动扶梯,就眼花为线性双回模式。复杂动线构成的模式为了研究购物中心在实际情况下动线设计的基本规律,我们从人的视觉和运动方式差别,把购物中心交通 基本组织氛围四种模式:o 线性模式;o 环形模式;o 网状模式;o 放射模式;在本文中,我

4、们参考其他文献的研究分析,提出购物中心内部动线设计的三个评价指标,一遍简历内部动 线设计的简单数学模型。1、可见性可见性在购物中心设计中式一个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商铺的可见性强弱决定了这个商铺所在地段的租 金价值,一个商铺被看见的机会越多,位置就越好。我们在设计中就是要提高整个商场内商铺的可见性。2、可达性可达性和可见性是有联系的,可见性是可达性的基础,只有“可见”,才会有“可达”。因此,在可见的 基础上,经过最少道路转换的路径可达性最高。3、位置感如果顾客在购物中心无法确立自己的位置,就会迷失方向,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商铺, 同时,很多商铺也减少额被逛的机会。难以找到位置感

5、的购物中心是不受顾客欢迎的。在设计中,通常的 做法是提高动线系统的秩序感,从而提高顾客的位置感。可见性和可达性量化:平面总动线长度:在单层平面内,沿道路中心线,逛完所有店铺所需要走过的道路总长度。如果道路两侧 都有店铺,则计算双倍长度。以下图为例,显然采取左图的算法,平面动线总长度=红线+蓝线可达性回环度:在前文提到,购物中心动线的理想模式是一次性逛完所有店面,而不需要走重复的道路。 为了从量化分析这个规律,本文提出回环度的概念。可达性回环度=一次能走完的最长回路长度/平面总动线长度X100%。这里指的一次走完的最长动线长度指的是顾客在自然状态下(不需要拐弯等大幅度改变行进行为)沿走道 中心不

6、走重复道路能走的最大距离。可见性回环度如果主要考虑店铺的可见性而不是可达性,则可以设立一个单独的可见性回环度。该参量和上面的可达性 回环度的区别是,对于中间有中庭的东线,可见性回环度只算一条,而可达性回环度算中庭两侧的两条长 度。左图:可诂惜M环度 W线/红我*蓬我X1D0%右图:可宠性回就度0=红线/红我+监戏X100%俺吉生蒲国投广场嘉信茂阿钮中心基于回环度的动线构成规律(1)回环度越高,商铺的可见性和可达性越高,动线设计越优秀正如前文所述,动线设计首要的一点就是避免顾客走重复的道路,一次性的逛完商城内所有的商铺,为了 量化的研究这个规律,本文引入了回环度的指标。显然,回环度越高,对于某一

7、个商铺被访问或者被看到 的几率越高,也就是说,商铺的可见性与可达性越高。这样,回环度就成为购物中心内部动线设计评价的 重要指标。通过对深圳各大购物中心的研究发现,采用最理想的线形(双)模式的购物中心,回环度接近 百分之百,(若有布局补课回环次动线,则回环度稍低些)。过类型的购物中心由于动线清晰,不会迷路, 深受顾客欢迎的,典型代表是万象城。比较极端的例子是COCO PARK的设计,该商场的动线是中线无中庭 的单一动线,而且该购物中心。型的线路无法完成收尾相连。另一个动线无法回环的例子是深国投广场内 的嘉信茂购物中心,该购物中心的标准面积之有1.17万仃,却不合适的采用了超大平面才会辅助采用的网

8、 状模式,导致了回环度只有62%。(2) 在相同标准层面积下,平面动线总长于商铺平均进深成反比从上铺经营角度考虑,进深过长时不利的。如果想让店铺降低进深,获得更多的直接面对动线的展示面, 平面动线总长势必要增加。然而,平面动线过长,一方面很难保证较高的回环度,灵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 消费者走动的距离和动线的曲折程度。所以,平面动线总长一般在300 米-450米之间,比较特别的例子 是海岸城,该购物中心L2层的平面动线总长达到了 900多米,造成了回环度的急剧降低,顾客很难逛完整 个楼层的商铺,而且容易失去位置感。但该商场的动线类型基本为中间有中庭的双线复合路线,顾客在一 侧总动可以看到另一侧的店

9、铺,从而使得顾客有一定的选择性。函甚5-胡*帽(3) 较大 的标准层面(在店铺平均进深有限定的情况下),难以采用最理想的回环度100%的线形(双)模式,通常 采用线形与网格、环形、放射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以旧的最佳的效益。理想情况的线形双回环模式虽然很好,但是如果购物中心标准层过大,如果依然强调百分之百的回环,则 有可能会导致某县店铺的进深过大。但是解决办法也是有的,比如把百货、娱乐设施或餐饮等对进深不太 敏感的业态单独放大进深,形成局部平面的凸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益田假日广场的设计,该商场是标准 的双回环线形动线结构,在建筑的东侧靠近酒店和写字楼的端头部分,平面突然放大,这部分是商场的主 力店

10、所在地,包括精品超市 大型品牌店和餐饮。另外一个在大平面下成功解决进深问题的是深圳购物中心的龙头一一万象城。万象城的解决办法是在建筑 的西侧(背侧)设置多层停车场,该停车场以夹层的形式(商场层高=2倍停车夹层层高),直达商场的三 楼。既巧妙的解决了西侧店铺进深过大的问题,又解决了停车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当然,更多的超大平面的购物中心采用混合模式,比如中信城广场和晶岛国际广场平面类型都是近似方形, 面积分别达到2.77万仃和2.99万m他们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双回环环形动线模式。这种模式实际就是双 回环线形模式的首尾连接,首尾连接后,形成了中心部分的店铺体量。对于这种超大型平面的购物中心, 动线设

11、计的要点一是要有良好的秩序感,二是在无法保证一次回环逛到全部店面的情况下,尽量多设置中 庭,增加店铺的可见性。平面动线的秩序感决定了消费者的位置感。在动线设计中,光有良好的回环度指标是不够的。为了让顾客能有愉快的购物体验和获得良好的位置感而 不至于迷路,必须注意动线和空间的秩序感,要是的空间和动线互相穿插,空间感受抑扬顿挫,移步换景。商业建筑和其他类型的建筑不通,商业建筑是供人“逛”的,而其他所谓的公共建筑大多有明确的目的性。体现在空间的结构区别就是,商业建筑甚少采用仪式感的流线和空间,路线自由灵动,空间灵活多变。从 这个意义上说,中心城广场和晶岛国际广场采用对称式的平面是不合时宜的。其实,万

12、象城本来有条件可 以做成对称式的,但是在设计中,却可以强调了两个端头的空间差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强调变化的 同时,也要强调统一和有序,特别要注意空间的均好性。深国投广场内嘉信茂购物中心的动线空间差异度 大,有的动线非常狭窄,失业非常有限,而到了弧形的主动线,则豁然开朗。这种设计空间刺激度太大, 过于强调了主次动线的区别,造成次动线周围商铺可见性和可达性的降低。以天河城、中华广场、正佳广场为例比较分析天洌城天河城动线设计选择为环形(双)模式,可见性回环度在途中显示出比较低的水平,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天河城中庭比较空旷,听的可见性相当高, 而且由四个入口到中庭的通道较宽在外环就能看到通道两边的商铺

13、,因此实际可见回环度在90%以上,即 计算方法为其中一入口到中庭的距离长度/红线长度。由于中庭存在的影响,因此天河城的可达性回环度比较低,大致为50%左右,即图中红线长途/ (红线+蓝 线)。天河城四个入口分别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临路,且内部动线设计为内外两个方型的回环动线,中庭、 通道宽敞有序,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很好的位置感。不会因找不到方向二减少逛街购物的欲望。图表11;中华广场动疆图EF?正佳广场也是采取的环形(双)模式, 主要以内外两个环形动线组成,同时内外两个主要环形动线之间以放射形次要动线互相连接。由于正佳广 场的通道的不规则性,在通道内假设了许多的临时铺位,同时正佳广场的中庭也

14、略显拥挤,造成其可见性 回环度相当差,设置出现了再主通道上都不能同时看到两边商铺的情况。粗略估算正佳广场的可见性回环 度为70%,可达性回环度较可见回环度低,约50%,与天河城相当。从正佳广场的动线图可以看出其动线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不规则性,正佳广场的出入口也是西北、东北 等此类的朝向,再配合通道内的临时铺位对实现的影响,很容易使得消费者找不到位置感,从而减少购物 欲望。就个人看法,就正佳广场超大的单层面积而言,若采取网状形动线设计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至少 可以减少正佳广场许多商铺过高的深度,也能使得整体动线更有秩序。中华广场中华广场的单层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不算很大却采用了超大购物中

15、心才会采纳的网状动线设计,使得中华广场的动线非常凌乱,虽然秩序感强,但是缺降低了中华广场的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整体的面积不大,造成某些商铺脱离于整 体单独存在,使得中华广场整体协调性比较差,略显凌乱。中华广场的可达性回环度约为60%,因由空旷 中庭的存在,其核减行回环度略高,约为75%。购物中心可见性回环度可达性回环度天河城9050正佳广场7050中华广场7560垂直动线对于垂直交通而言,主要是指运输人流的电梯设计,即扶梯和垂直电梯。一般而言,对于扶梯和电梯的数 量以购物中心的面积大小和人流情况来决定。在楼层之间设立垂直电梯,应位于购物中心的边缘或不影响 商铺的可见性的位置,同事要离购物中心出口有一定距离,促使消费者尽量使用手扶梯流动。当然中庭观 光梯除外。在楼层之间设立的台阶式手扶电梯,上下部分应分开设计或设计成剪刀式,以增加人流上下楼 时光顾店铺的数量,但设计时上下部电梯应处于易见的位置,避免顾客因寻找上下楼途经而产生烦躁心理。比如,天津伊势丹的扶梯设计就采用了剪刀式设计,使向不同楼层运行的人流,必须绕个圈才能找到上行 或下行的电梯,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客流尽可能转到更多的商铺,以满足立地条件不好的商铺也能得到足够 的人流量。中庭空间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和集散地,也是步行空间的序列高潮,这里人流集中、流量大,最有可 能孤立人流上行。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