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65692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患关系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其矛盾也不断增加。因此,护士需要了 解有关护患关系矛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达到促进护患关系的目的。1护患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护患关系错综复杂,会出现各 种不利于护士实施护理或有损于护患关系的问题,最常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护患之间的冲突:在某些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护患之间会出现关系冲突。人际 冲突是个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将要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引起的直接对立的社 会行为。护患冲突是人际冲突的一种,是影响护患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所有医务人员中,护士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机会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

2、,护患之间发生 争议的机会也相对增多,对于这些矛盾或冲突,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有 针对地加以解决。常见的引起护患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角色模糊或定位不当而产生的关系问题:护患关系及沟通的关键是双方对关系的角 色期望及定位是否明确。护士或服务对象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角色模糊或定位不当会造成双 方不完全理解对方的权利及义务,而产生护患冲突。例如,有些服务对象对自己服务对象角 色的定位不当,缺乏一定的医学护理常识,对护士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不理解,甚至提出不符 合医学护理规律的要求,使护士感到十分为难。而服务对象由于需求无法满足,而与护士产 生冲突。有时护患关系在建立及发展过程

3、中,双方对各自或相互的角色功能特征理解不一致,期 望值不同,就会感觉到对方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护患关系容易出现障碍。如服务对象 对自己疾病的过分关注,强烈的康复愿望使他们对自己诊疗护理过程的各个细节都十分关 注,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向护士询问。因为服务对象对疾病的了解不多,对自己的护理多是外 行,而这些问题对于内行的护士看来可能比较零碎,无关紧要,有时不能设身处地为服务对 象着想,对服务对象的提问缺乏耐心,表现为懒于解释或简单应付,使服务对象产生不满而 产生护患冲突。有些服务对象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出现一系列负性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为焦虑、愤怒、 孤独、悲伤等不良心理,由此产生不良心理外向投射的

4、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护士的护理服务 工作十分挑剔,求全责备,甚至将社会对护士的偏见带入护患关系,严重影响了护士应有的 职业及人格尊严。护士对自己的角色的权利及义务认识不足,对服务对象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服务对象 的个性,对服务对象不信任,处于单向支配状态,甚至伤害服务对象的自尊心。 因责任冲突而产生关系问题:护患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造成健康 问题该由谁承担责任,双方意见有分歧;另一方面对改变健康状况该由谁承担责任,双方意 见不一致。例如一位脑溢血后遗症的服务对象,右侧肢体瘫痪,正在接受针灸治疗及理疗。 护士要求家属配合服务对象多做下肢活动锻炼。但服务对象说自己下肢无力无法活动,难

5、以 配合。此例说明护患双方在谁来负责改变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服务对象不 愿进行积极的肢体功能锻炼,不想为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承担责任,只想单纯依靠治疗解 决问题。 因权益差异而出现关系问题:要求获取安全、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是每个服务对象的正 当权益。但由于服务对象大多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而且由于病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控制及料理的能力,因此,多数服务对象没有相应的知识及能力,难以维护自己应有 的权益,而不得不依靠医护人员来维护其利益。这样就增加了护士的优越感,在处理护患双 方的权益之争时,往往会倾向于偏向医院或医护人员的利益,较少考虑服务对象的正当权益, 有时会以自己的服务

6、态度及方式来“奖励”或“惩罚”服务对象。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及提高,法制制度的不断健全,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不断提高, 个人的权益意识也不断提高。服务对象就医的思维模式,在单纯追求疾病的诊治护理过程中, 融入了更多的心理、精神因素及对环境要求的主动行为,越来越重视自己应享有的权利。服 务对象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医护人 员继续忽视服务对象的正当权益,不注重技术及心理的安全性,就会引发护患冲突。 因理解分歧而产生关系问题:当护患双方对信息的理解不一致时,就难以进行有效的 沟通,而这种理解的分歧,最终会损害护患关系。理解分歧主要是由于双方对同一事物

7、的看 法及认识不同,如护士使用服务对象不能理解的专业术语,对服务对象沟通过程中所使用的 语言过于简单等,都会使双方应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而产生沟通障碍。 护患冲突会严重影响诊疗护理过程,影响服务对象的康复。有时服务对象会由于个别护士的 冲突而对医院的整体服务产生不满,服务对象也可能由此产生不遵医行为,不同程度地影响 诊疗护理进程及效果。有些服务对象及家属在冲突中产生过激行为,既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 作秩序,也挫伤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及积极性,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服务对象的康复。(2)护患交往的阻抗:在护理过程中虽然护患双方都有积极交往的愿望,但在实际生 活中仍然会出现交往阻抗,从而影响了护患交往的深度及

8、广度。护患交往的阻抗原因存在于 护患双方。护士方面的原因有: 1护士对服务对象的关注不够,使服务对象产生失落感、不 信任及不安全感;2护士缺乏应有的职业行为规范,在护理道德方面缺乏应有的个人素养;3 护士对服务对象的态度不良,如缺乏热情、敷衍、不耐心、指责等;4护士本身具有一定的 心理问题,与服务对象交往过程中的人格、认知与情绪等不符合职业要求。服务对象方面的主要原因包括: 1服务对象对护士的期望及要求过高,脱离了实际而产 生失望及沮丧心理,因而失去了与护士沟通的主动性;2服务对象因疾病的原因,出现负性 情绪反应,如敏感、激惹、愤怒、抱怨等,使护士降低了与其交往的深度及广度;3服务对 象在患有

9、躯体疾病的同时,也患有心理疾病,使护患关系转入对立反感状态;4服务对象受 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的不良干扰及影响,对护士及护理专业有一定的偏见,阻碍了护士与其正 常的专业交往。2预防及解决护患关系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护患关系的实质是一种专业性的帮助关系。在消除各种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促进护患 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方面,护士具有关键性的主导作用。(1)消除角色不明确的影响:针对护患角色不明确而产生的冲突,最主要的预防及解 决方式是个体明确自己及对方的角色。在护患关系上,护士首先应对自己的角色功能有全面 而准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服务对象的角色期待。同时护士对服务对象的角色期 待要从实际出发,既理解服

10、务对象角色,又要对其常态下的社会角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 能对服务对象有准确的角色期待,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角色指导。在护患关系的初期,护士有责任将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的内部分工告诉服务对象, 并向服务对象详细说明每个角色的权利与义务,使服务对象对护士的角色有准确的理解,使 护患双方保持一致的角色期待。同时在护患关系中注意对角色的期待及认识也必须符合服务 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需要。(2)消除责任冲突的影响:个体和群体健康行为的建立,有赖于有效的促进健康的护理 活动的实施。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与人们健康行为有关的疾 病也不断增加。护士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及保健等

11、手段更好地控制、干预和预测人的健康 问题,可以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诱导和激励人们的健康行 为,去除或降低不健康行为。增加对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责任感,并建立及发展有利于健康的 行为。护士应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鼓励服务对象说出他们的担心和忧虑,帮助服务对象从疾 病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正确、豁达的人生观念。鼓励服务对象家属及 重要关系人经常探望和陪伴服务对象,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使服务对象获得感 情上的满足感。(3)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每位服务对象的合法权 益。而护士在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由于服务

12、对象对健康护理方面的 知识相对不足,需要护士将相关的信息准确地提供给服务对象,并充分维护服务对象的知情 权及参与权,使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诊疗护理方案、费用、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心中有数,并能 根据自己的意愿及要求选择诊疗护理措施。(4)加强护患沟通及理解:为避免护患双方由于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问题, 护士需要注意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在护理沟通过程中,注意扩大与服务对象交流的深度 及广度,并注意在新的护理模式的指导下,将沟通的内容开展到除了诊疗护理信息外的社会 文化因素,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同时注意在与服务对象沟通过程中, 应用沟通技巧,注意少用专业术语,或对专业术语进行通俗的解释,以重复、小结等方式减 少服务对象的误解。创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气氛,鼓励服务对象不理解时随时发问,以确保双 方对问题的理解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