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概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6522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双版纳州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西双版纳州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西双版纳州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西双版纳州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西双版纳州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州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双版纳州概况(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西双版纳州概况一、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 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 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 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 总人口 106万人。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西双版纳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 - 1800 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 - 2400个小

2、时、年平均气温18-20C, 是理想的避寒之地。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 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 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 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 土上,有植物种类5000多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种类2000 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 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 保护圈,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 地,现有胶园358万亩。

3、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有世界最古老的 野生茶树群落,境内六大古茶山有8万多亩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园 以及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傣药南 药资源富集,傣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民族传统医药之一。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 风情”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北方人避寒过冬, 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海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 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二是以纯朴自然为特色的民族风情浓郁。世居着傣、汉、哈 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 补过人、克木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其中:傣族 是主体民族,有30.

4、27万人,占总人口的34.4%,1979年我国最 后确认的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有2.02万人。解 放以来,通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孔雀公主、澜沧江边蝴 蝶会等电影、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以及周恩来、江泽民、 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 关怀,使西双版纳的神奇美丽逐渐为世人所知晓。西双版纳各民 族独特的民居民俗,多彩的民族服饰,众多的民族节日,各民族 的宗教文化、雨林文化、贝叶文化、茶叶文化以及舞蹈艺术、歌 唱艺术、民间工艺等汇集成丰厚的民族文化。傣族的“泼水节”、 “赞哈”、制陶和基诺族的大鼓舞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以与东南亚国家毗邻为特征的地

5、缘区位优越。地处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互为毗邻,全州国境线 长966.3公里,占全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一 江连六国的黄金水道一一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中、老、缅、 泰四国已于2001年6月正式开展商贸通航。上湄公河航道的疏 浚工作已结束,为国家5级航道,可长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 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从西双版纳出境,今年将建成通车。 建成于1990年的西双版纳机场现已开通了 18条国内航线和直 航泰国曼谷、清迈的国际航线,2007年航班达到1.75万架次(起 降),航空运输游客180.76万人次。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打 洛、景洪机场4个水、陆、空国家

6、级口岸和多个边民互市点,可 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等国,是全国仅有的水、陆、空 一类口岸俱全的自治州。四是以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为特性的制约因素较多。边疆、民 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典型的农业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的68.9%、农业增加值占GDP的34%,城镇化水平低,为34.55%, 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5%,坝区面积仅占5%。由于文化教 育、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 使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山坝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 衡的状况较为突出。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2年,低于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有两个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布朗族),加之 地处边疆,远

7、离中心城市,很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建州55年来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与部署,依靠 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成功迈 出了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加快发展三大步,如期实现了 “十五” 计划主要目标,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 境安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3.3

8、%,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年均增长9.6%,接待国内外游客比“九 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 紧围绕西双版纳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努力推动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突出又快又好这个主 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 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 统筹兼顾谋协调、

9、齐心协力建和谐”及“科教兴州、开放活州、 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我 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确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人 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以上;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全州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6%以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8%;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0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增加60亿 元,增长40%;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末降低1

10、5%左右,保持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生态 示范区的本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创建平安和谐 西双版纳取得新成就。2006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西双版纳时对我们提出了 “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西双版纳”的殷 切期望。我们认为,努力实现总书记关于“四个更加”的目标要 求,就是西双版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以学习 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动力,把建设更加富裕西双版纳作为全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把建设更加民主西双版纳作为 全面贯彻落实

11、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把建设更加文明西双版纳 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把建设更加和谐西双 版纳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在2006年召开 的州第六次党代会上,以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为 主题,研究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一是着力于经济建设和 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富裕的西双版纳;二是着力于政治 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民主的西双版纳;三是着力 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文明的西双版纳;四 是着力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西 双版纳;五是着力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

12、建设更加亲民为民、团结实干、 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建设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西双 版纳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2007年全州经济运行良好,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增 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 1亿元,增长16.9 %。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增长2.9%。对外经济贸易总额3.83 亿美元,增长19.1%。接待国内外游客503万人次,增长39.8%, 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增长24.5%。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 增长25.8%,地方财政支出21.7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9708元,实际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 元,实际增长8

13、.1%。今年1月中旬,我们召开了州委六届五次全冬 提出了 2008 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后劲,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坚持统筹 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促 进和谐,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进程。确定了2008 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 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可 支配

14、收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事 业取得新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 %。以下,城镇登记 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任务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之内,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文化建设取得新繁荣,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当前,我们正把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全 州首要的政治任务,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 加快推进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在加 快经济发展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贯彻落实 十七大精神,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落

15、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 各个方面。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 抓好以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等为重点的大项目建设,不 断夯实发展的基础;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 强大动力。继续坚持教育科技优先发展,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的目 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的目标;加快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不断完 善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建设平安和谐西双版纳的目标。二、景点、

16、景区简介植物园简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 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的,是目前我国最大和保存物种 最多的植物园,主要以保护生物学和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为其科 学发展方向,以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科研 任务。植物园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距离州府景洪市80 公里,占地900公顷,保存着大片的热带雨林,有引自国内外 10700多种热带植物,园内设有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森林生态 系统研究中心、民族植物学与资源植物研究中心。建立了野生珍 稀濒危植物种质库、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哀牢山区热 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观测站、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生物技 术实验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开发实验室、热带植物 标本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科技信息中心等科学实验室 支撑体系,是集热带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 合性植物园。目前数字化植物园工作在中国植物园处于领先地 位。植物园与5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交流 与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