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649143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祝小平一、背景介绍 去年在刚接手这些孩子的时候,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腼腆、性格内向的女生,上课如果是老师点名回答其问题,声音很小,有时还发抖,只有自己充分准备好了才敢回答;老师讲课时,她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转悠,看其他小朋友玩。现在体育大课间做游戏,她动作协调性不够好,练习时,我要教她才可以做好。我仔细地想过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差,信赖心太强,没有主见,以至于缺乏信心。 二、案例分析 面对竞争,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乏信心,同样在学校里,学生也会产生缺乏信心的心理现象。缺少信心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挫折,

2、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这种状态持久持续下去,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阴影。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会使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 1、个人成长习惯的因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少有人和他沟通,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玩。平时跟外界的交流也很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我和这个孩子的家长沟通过,家长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家里,白天我们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都是和老人一起的,老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孩子都是自己做游戏、读书,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开始脱离实际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沟通这个概念,除非有什么实际的需要,否则很少有孩子能主动的开口。” 2、家庭包办的因素 她对妈妈的

3、依赖性很强,离不开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导致她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上学了,学不好时,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形成自卑心理,不安、烦恼、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这样就会使孩子没有自信心。 三、辅导的具体方法 1、和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孩子心理上的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而且关键在于他的父母,因此通过电话,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反馈情况,共同商量对策。比如:在家里,多给孩子发表见解的机会,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平时周末多带孩子出门,走访同龄同学或参加社交活动;多鼓励做家务,提高自理能力,从自己做事的实践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及时对她的

4、进步表扬和肯定。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2、遇到事性多表扬,少批评,有问题说原因。 在班里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取得好成绩就给予表。多给孩子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她发作业本,管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自己在班里还是很重要的,使她慢慢地放大胆子。 3、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校给孩子们组织的集体活动种类多样,集体活动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每个孩子似乎因为这些活动更加活泼。刚开始时让活波的同学带带这个孩子,鼓励其主动参预到活动中。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她的协调能力,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同学间交流的机会。 4、多多讲道理,细细谈心事 针对这样的孩子不愿意和同学老师

5、交流的问题,我开始经常和她谈心,并鼓励其他小朋友找她玩,慢慢地,我发现她开始主动地找其他同学玩了。 5、处处找优点 每次开展班队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先夸夸自己的小伙伴,让大家相互说说同学的优点。有的孩子开始不敢说同桌的优点,老师叫她似乎还是怕,后来轮到别人夸她的优点了,我鼓励她走上台来,其他同学说她懂的知识多,守纪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她慢慢地找到了自信。 四、 辅导结论 通过这样的辅导,我们班上的这个孩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信她的自信心会在锻炼中不断增强。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耐心,对于小学一年级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性。对待心灵脆弱的缺乏信心的孩子一定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

6、过急,要更多的关注她的优点,使她能一点点主动地走进班集体,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善意。通过多种多样评价、集体活动参与,去体现她的自我价值,让她肯定自己,这样才能打开她的心灵,让她重拾本属于自己的信心。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文爱武一、个案基本情况 杜杜,女,6岁,一年级学生。基本知道怎样遵守课堂和课间秩序,可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自律性还不够,常常管不住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做事不细心,也不能很好地集中思想,容易受到干扰。二、原因分析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

7、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她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软弱无力,缺乏针对性。三、辅导策略根据个案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首先,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引导她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认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利用浅显的道理引导,使她认识到

8、;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上街走路有交通规则,进超市买东西要付钱才能拿出去,否则社会就乱套了。同样,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行的。多次的引导,她我行我素、随意性有所改变。其次,孩子行为的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那么教师就要需要树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切忌不要害怕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而因此急燥泄气。在教育中我用显微镜看缺点,放大镜看优点,采取正确引导,逐步纠正,适时激励的手段。四、教育的效果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面对杜杜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

9、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杜杜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祝小平案例介绍:伟伟:男,7周岁,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较差,性格外向。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亲白天在花炮厂上班,晚上沉迷于赌博,加上本身文化不高,很少关心到他的学习。伟伟中等个子,

10、很结实,精力充沛,浑身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他大大咧咧,时不时讲上几句脏话。他不爱学习,听课的习惯极差,上课才几分钟,就推旁边同学,找人讲话;或者撕橡皮扔人。布置的各科作业,必须在老师的反复督促下才能完成,正确率极低。 案例分析:1、不良的家庭教育:父母沉迷于赌博,对他的成长缺乏正确的引导,要么不闻不问,要么一顿暴打。祖父母对这唯一的孙子是疼爱备至,过于放纵,对其所有的要求都给予满足。这造成了该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2、性格弱点:伟伟情绪不稳定,上课不专注,加上接受新知能力差,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差,缺乏耐心,故而听课效果差,作业、练习水平低。此外,伟伟虽有较强的成功欲望,但缺乏成功

11、动力。缺少成功的经验、安慰及鼓励,使该生无法建立合理而健康的求学、做人的观念。 辅导方法:1、指导家庭教育,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伟伟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对家长提出目前他们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建议父母能为了孩子尽可能的克服自身的缺点,多留点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在充满温情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2、个别面谈。常与伟伟作个别面谈

12、,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伟伟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愿做作业,爱拖拖拉拉。 3、创造机会,让伟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如上课时多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对于他稍微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增加他的信心。同时,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他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他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4、进行抗干扰的锻炼。在自我控制力和集中注意力达到一定好转程度时,要达到不断巩固与提高的目的,有意设计一些干扰对他进行测试。如在他学习时放些音乐、电视、谈话、玩耍等。 5、期末采用“谈

13、心式”评语,既肯定他的优点和进步,又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他乐于接受并能改正。 辅导效果:通过辅导,伟伟开始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及时完成,正确率也明显有了提高。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期末考试有了明显提高。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文爱武基本情况:阳阳,父母都进城打工,寄养在姥爷、姥姥家。他调皮淘气,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上课下位、大声说话,从来不听讲,爱惹事生非,同学经常受到 他的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是有意而为之,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具体表现:1、学习兴趣不大、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动贪玩、有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喜

14、欢与同学追逐打闹、欺负同学、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从来不戴红领巾、没有学习兴趣。2、不管是什么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或自己玩东西,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3、上课下位、说话、打闹,经常因琐事打人、骂人,经常把同学的本子、笔和 书弄坏,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很积极,但又经常犯错误被老师批评,认错态度较好,但过后又会重犯。 5、上课不听课,作业不写。6、对家长的批评教育很少接受。 教育背景: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与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 家庭比较特殊,因此姥姥对孩子比较溺爱,同时教育方法单一,姥爷的脾气有些暴躁,对孩子缺乏科学的管理,孩子比较

15、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姥爷、姥姥的话,父母又无暇顾及。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玩,直到家人找回。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任性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因此自由散漫、我行我素,难以说服教育。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心。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在关注他。课后进行谈心、说服教育等等。 (2)和同学交朋友。安排班级的好同学与他同位进行传、 帮、带,让他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同学都是他的朋友,大家对他是友好的,消除与同学的敌意,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3)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鼓励。让他意识到他是有优点,有长处的,培养他的学习 积极性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培养他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4)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定期、定时打电话询问、关注他,抽空陪陪他,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