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章节测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648055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章节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温病学章节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温病学章节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温病学章节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温病学章节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学章节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章节测试(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温病学课程章节测试(第1-4章)第一章绪论1.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王孟英叶天士 C.余师愚D.吴鞠通2. 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A.广温疫论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 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郭雍C.刘河间D.朱肱4. 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A.温热论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5.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黄帝内经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6. 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 物的医家是:()A.王安道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7. 在温病学发展

2、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8.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A.吴又可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9. 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著是:()A.温热论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10. 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A.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C.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11.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A.温热论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12. “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

3、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 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A.吴又可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13.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A.素问评热病论素问至真要大论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14. 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15. 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A.宋到元代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16. 吴又可是:()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1-5BBBCA 6-10CDDAC 11-16CD

4、DDAA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A.王叔和吴又可C.庞安时D.雷少逸2 “非其时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语出:()A.刘河间王叔和C.张仲景D.吴又可3.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A.风温春温C.暑温D.湿温4 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A.发热头痛C. 口渴D.局部红肿热痛5 关于温病的基本概念,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以发热为主症具有传染性C.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6关于温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可具有程度不同的传染性病因是感受温邪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D.都能在人

5、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7 关于温病的命名和分类,下列哪一项正确:()A.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有春温、暑温、湿温、秋燥 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有伏暑、秋燥、冬温C. 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的有伏暑、大头瘟、烂喉痧D. 根据病证性质分为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8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气候条件C.生产水平D.生活习惯9. 风温、暑温、伏暑、秋燥的命名,主要依据是:()A. 定的季节性四时主气C.发病初起的类型D.临床特点10. 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A.中风伤寒C.湿温D.暑热11. 下述内容除去哪一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A.以发热为主症都具有传染性C

6、.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12. 依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是:()A.风温春温C.暑温D.湿温13. 以下哪种病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A.风温春温C.暑温D.伏暑14. 下列哪种温病是属于湿热性质的温病?()A.风温春温C.暑温D.伏暑15. 广义伤寒的定义是:()A. 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C. 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D.温热性质的外感热病的总称16. 在温病学与伤寒论的关系上,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自属其中,不必另立门户 伤寒论是温病学发展的基础,温病学的发展补充了其不足C. 温病学与伤寒论均为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D. 温病学和伤寒论在辨证论治

7、精神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17. 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有传染性B 发病的缓急C 病邪的性质D 传变的快慢18. 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温疫乃温病别名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C. 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自属其中D. 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A.流行的大小发病的缓急C.伤阴的程度D.传染的强弱20. “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者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与不传染耳”,语出: ()A.吴又可陆九芝 C.王孟英D.雷少逸21. 九芝认为温病与温疫的区别是:()A.温疫乃温病别名温疫传染,温病不

8、传染C.温病都是传染病,温疫自在其中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22. 哪种温病不属于新感温病:()A.风温暑温C.伏暑D.秋燥23. 以临床特点定名的温病是:()A.春温温毒 C.风温D.湿温24.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A.素问灵枢 C.难经D.伤寒论25. 所谓“热病即温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又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是 哪位医家所说:()A.吴又可叶天士 C.周扬俊D.陆九芝26. 温病学概念的含义中包括:()A.所有的外感热病具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C.具有传染性D.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预防27. 难经认为温病与广义的伤

9、寒是:()A.并列关系隶属关系C.名异而实同D.两者之间无关系28. 风温、暑温、湿温的命名依据是:()A.四时季节临床特点C.感受病邪性质D.病程长短29. 属于伏气温病的是:()A.风温、春温秋燥、大头瘟C.春温、伏暑D.湿温、伏暑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5CBBDB 6-10DCCBD 11-15BBDDC16-20ACDCB 21-25BCBAA 26-29DBCC第三章温病的病因和发病1. 下列温病中不属于新感温病的是:()A.风温B.伏暑C.暑温D.湿温2. 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多热象不盛B.缠绵难解C.易伤肺胃之阴D.易困阻清阳3. 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10、)A.卫气B.肺卫C.脾胃D.阳明4. 温病病因学说的主要意义在于:()A.明确病邪特性和致病规律B.阐明温病发生的原因C.指导临床治疗D.指示病变部位5. 燥热病邪致病有别于其它温邪的基本特点是:()A.多发生在秋季B.从口鼻上受C.以肺经为病变中心D.病起即见鼻唇咽等明显津液干燥征象6. 以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A.温热毒邪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7. 下列哪项不是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发自阳明易伤阳气C.易挟湿邪D.易耗气伤津8. 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A.身体壮热口渴苔黄C.心烦谵语D.局部红肿热痛9. 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致病的特点?

11、()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先犯上焦肺卫C.易耗血动血D.易化燥伤阴10. 下列哪项属暑热病邪致病特点?()A.易侵犯上焦肺卫易化燥伤阴C.先入阳明气分D.按卫气营血渐次深入11. 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下列哪种提法欠妥?()A.致病有着严格的季节性先入阳明气分C.必挟湿邪为病D.易伤津耗气 12下列哪一项属于暑热与风热之邪致病的共同特点?()A.首犯肺卫变化迅速C.发自阳明D.兼挟湿邪13. 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A.在肺卫在脾胃C.在肺D.在阳明胃14. 对暑邪的认识,下列哪项欠妥?()A.暑即火热之气暑多兼湿C.暑可兼寒D.暑必挟湿15. 既能化火,又能遏伤阳气的温邪是:()A.湿热温毒

12、C.风热D.燥热16. 燥热病邪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A.多从口鼻上受病程中易耗气伤津C初起临床必有咳嗽少痰、鼻干咽燥见症D.少数严重病例后期可损伤下焦肝肾之阴17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病是何邪所致?()A.燥热病邪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温热毒邪18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A.感受外邪正气强弱及邪正力量对比C.失治误治D.外界环境中的自然因素19. 下列哪项不符合辨别新感与伏邪的实际意义?()A.阐明温病初起不同发病类型区别病变的浅深轻重C.归纳病证的不同性质D.指示病机的传变趋向2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感温病的初起表现?()A.发热恶寒头身疼痛C.咳

13、嗽鼻塞D.苔黄尿赤21. 关于伏气温病的发病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病发于里病情较新感温病为重C.病程较短D.传变趋向可由里达表2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伏气温病的初起表现?()A.脉浮数烦躁C. 溲赤D.苔黄23. 前人提出新感伏邪说,实际是根据:()A.初起的不同证候特点发病季节C.时令主气D.不同的病因24. 下列哪种温病可表现为新感引动伏邪的温病?()A.风温春温C.秋燥D.冬温25. 温病病因学的实际意义是:()A.明确病邪特性和致病规律B.指示病变部位C.说明病变的传变趋向D.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26. 提出邪有“天受”、“传染”的是:()A.温疫论温热论C.

14、外感温病篇D.湿热病篇27. 先犯上焦肺卫,又易逆传心包的温邪是:()A.风热病邪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28. 温病有别于内伤杂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A.发病急性质属热C.感受外界致病之邪D.病位有别29. 暑热病邪致病初起病变中心是:()A.肺卫脾胃C.阳明D.肺30. 发病较缓,病程较长,易于困阻清阳为:()A.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C.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D.温热毒邪的致病特点31. 病变过程中见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便溏等以脾胃为中心的温病,为何邪所致:()A.风热病邪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32. 燥热病邪:()A.初起见阳明证易逆传心包C.以脾胃为

15、病变中心D.初起易伤津气33. 吴又可所谓“传染”是指:()A.天气变化而致病疫邪通过空气传播C.能使他人致病D.通过接触感染疫邪34. 温邪的内涵:()A.不包括物理性病因包括某些生物性病因C.具有温热性质D.包括六淫35. 寒邪可以:()A.作为温病发生的一种诱因易耗伤肝肾真阴C.作为温病发生的主因D.在病初即伤津气36. 暑热病邪致病:()A.易先犯肺卫易使津气耗伤C.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D.易伤肺胃之阴37. 湿热致病可:()A.困遏清阳初起即耗伤津气C.首犯肺卫D.直中心包、肝经38. 伏气温病包括有:()A.暑温、风温、春温B.春温、湿温、烂喉痧C.伏暑、春温D.风温、伏暑、秋燥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