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64767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类求职面试技巧如何让面试脱颖而出,掌握多一点点的小技巧吧!如下是中国给 大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面试过程中“我”的使用技巧1. 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应试者极力 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 观众的心态,因此在应试者痛快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考官可能已 经厌烦了。2. 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3. 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 “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4. 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 语义积累

2、作用。5. 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口,“我的拙见”、“我个人的 看法”等。面试过程中正确发表意见的技巧1. 考官提问时请应试者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 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 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2. 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 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 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自己要主动结束话题,而不要等 到被打断。3. 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 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 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

3、,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4. 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 的观点。5. 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 证法”。面试过程中,解释说明的技巧在教师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 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还或 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1. 解释的态度应端正。2. 应适时收尾。3. 有理有据。4. 实事求是。5. 承担责任。面试过程中,语言逻辑技巧应试者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应试者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 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应试者可采用结构化

4、的语言。回答问题时, 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 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1. 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2. 前后指代清楚。3. 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4. 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 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可能“也许“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 等。5. 不要随意省略主语。6. 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7. 增强谈话的逻辑性。面试过程中,“借口”技巧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应试者提的,需要应试者正面做 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应试者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应试者如

5、果 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应试 者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 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 一一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应试者说:“我母亲一直 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 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应试者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 一些。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 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面试过程中,用语技巧1. 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

6、。有些应试者前一句话刚完 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密不透风,难以让考 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应试者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 些所以换句话说”。2. 语言的反复追加。当应试者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 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烦躁了。3. 确定性的两个极端。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应试者 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 应试者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应试 者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 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4. 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如果应试者回答每一 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 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应试者应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 义词或近义词等。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因此、由 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5. 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有的应试者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 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 道”。6. 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一个人的“语言形象”也可能带着 一些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个、然后”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 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这些都是应该去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