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64186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企业部工作职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企业IE部工作职能 一.工业工程主管1.提供生产部于IE技术援助2.协助生产3.决定标准人机要求4.分析生产流程和提供建议5.用GMS系统审查各个工序的SWP工作6.跟生产不断的合作不断的提升工作表现7.确保所有的装备都在正常的情况下运行和在标准范围内操作8.协助方法审查9.协助推行所有IE项目10.审查所有工人的工作表现,提供建议11.协助车间所有培训12.定期汇报生产力情况13.生产线设计和搬运设计14.协助建立工序数据库二项目工程师1.协助公司写部门的SOP2.协助公司推行大的生产系统3.协助现场改善和维护4.编写工资方案并推行5.推行节省成本项目6.绩效考核制定7.负责编写每个岗位

2、说明书二. 拉上工业工程师1.定案报价标准2.用GMS系统准备SWP3.检查机器转速,确保衣车在正常的条件下运作4.决定人机标准要求5.准备生产流程,如排车图6.同生产主任/拉长,设定生产效率%7.检查低生产效率工人8.调解生产问题9.准备IE表现报表10.同生产工人,拉长,车产主任进行激励沟通11.测试生产高低工时12.负责新款生产前会议13.现场持续维护和改善14.编写新款工序表给生产车间三报价工程师1.收到办后做工时报价2.用GMS系统准备所有办的工序表3.制定所有款报价的数据库4.计算每天产量和效率,所有款和所有车间5.更新测试工时,维护工时系统。6.做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建立数字

3、化分析四技术工程师1.能了解车缝规格要求2.能现场示范标准工序的车法3.能培训没有经验的工人变成有经验的工人4.监督培训工人的进步5.推荐培训合格后的工人到生产部工作6.拍下标准作业工序7.能讲解标准动作的运用8.作为技术指导帮生产部开新款和建立开款手册服装精益生产技术的现场运用 - (一)“看板”生产制 在精益生产的JIT生产体系中看板是制止过量生产,传递生产与物流搬运指示信息,管理控制在制品(物料)的管理与改善工具。看板生产制在现场的推行应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建立“拉动式”的生产物流体系;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规划“看板”的传递方式与存储区域;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的存储要有明确的区域与量化标准

4、;严格遵守生产与物流搬运指示信息由看板传递的运行规则;要配置相应的看板传递、存放的道具。看板既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对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管理的工具。其发行数量体现了对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控制,递减发行数量的改善活动实质体现为降低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改善活动。工序间在制品的存储量分别由:后工序需求量、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生产保证周期等多因素决定。外制零部件(毛坯)的存储量分别由:生产需求量、订货周期、供货周期、供应保障周期等多因素决定。降低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改善活动要从上述各因素的改善活动入手,如果盲目的减少数量会使看板不是改善的“利器”反而会成为“凶器

5、”。(二)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的经济曲线说明:产量越大、产量增长率越高,产品成本越低、降低生产成本速度越快。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或在需要大于供给时期已得到证实,特别是美国汽车业早期采用的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来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市场的需求频繁变化,这就使“尽量扩大生产批量,以求得数量效益”的生产方式变得不适用。在精益生产中为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短交期”的市场需求,生产系统追求柔性与快速反应能力;普遍采用“多频次,少批量、混线”的生产与搬运作业。在此情况下,势必造成换产频繁,制造成本提高;但在必须采取这种作业方式条件下,缩小生产批量的改善着眼点势必集中在解决快速换产、

6、缩短换产时间的改善活动上。(三)缩短生产周期为达到降低在制品的存储量与快速对应市场需求的目标,缩短制造系统的反应周期至关重要。在制造系统中包括三个过程周期,即生产信息处理周期、生产周期、销售物流周期。缩短生产信息处理周期的改善活动,可以采用“看板”或ERP系统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将得到良好的效果。缩短销售物流周期的改善活动,随着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将有所改善,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生产周期的长短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各工序生产能力与生产作业、物流搬运的组织形式。提升生产能力的改善活动,大部分与技术改造工作密切相关,要求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负担较重。生产作业、物流搬运组织形式的改善活动,是对生产组

7、织形式的变革,资金投入很低适于企业的推行。(四)“均衡化”生产(计划)组织针对市场需求的不均衡,销售需求计划也无法实现均衡。如果单纯的追求市场的不均衡与及时需求而采用成品大量库存作为协调,会造成库存成本的上升与产品滞销的风险,只会降低利润率。反之片面的追求成品与在制品的降低,减少产品滞销的风险,使生产计划完全执行销售计划;造成个性化生产频繁、失去批量经济性,也会增加管理成本使制造成本上升。因此,在成本竞争日趋激烈的状态下,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可只局限于自身内部而是要扩展到整条供应链的管理。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加强自身市场预测能力与设定合理成品、零部件(

8、毛坯)存储的条件下,引入“均衡生产”的理念对自己生产组织与几级供货企业的供货规则进行改善活动,实施供应链管理,协助前工序降低制造成本,达到降低本工序采购成本的目的。在决定前工序在制品存储量的各项因素中,后工序日需求量波动越大、物流搬运越不频繁等速;造成前工序为保证其需求量与供货周期,在制品的存储量过大;人、设备等资源的配置越不均衡,制造成本越高。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出发,前、后工序应是一种互利合作、双赢的经营战略。这就要求,后工序向前工序提出的供货(生产)需求计划要进行整合改善活动。其关键是要求后工序在生产周期内向前工序提出的产品需求达到恒定与领取的频繁等速,实现品种与数量的均衡;前工序按后工序

9、的要求准时、匀速的生产产品。这就要求后工序向前工序提出“均衡”的生产需求计划,即按制定的零部件(毛坯)的领取搬运物流规则(供货批量、供货周期、供货时机、存储规模、存储方式等)均衡组织物流供应;同时对需求零部件(毛坯)的生产消耗也要实现“批量”均衡;即按制定的生产管理规则(换产频次、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等)均衡组织生产。前工序按后工序需求的供货规则,按制定的生产管理规则(生产时机、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等)均衡组织生产;同时,对本工序零部件(毛坯)需求的供应可采用后工序对自身的供应物流规则。服装精益生产方式(JIT) 产能效率提高50%200%“0”质量返工 “0”货期延误 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

10、、一半的投资、一半的生产周期时间、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出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 一什么是精益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相比,精益生产只需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投资、一半的生产周期时间、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就能生产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又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它能够大幅度减少闲置时间、作业切换时间,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消除库存,消除浪费,保证品质。它是继大批量生产之后,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影响巨大的一种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可用现在已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

11、,即: Just In Time (简称JIT),中文名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因此,有些管理专家也称此生产方式为JIT生产方式、准时制生产方式、适时生产方式。 90年代末,精益生产方式从广东地区引入到中国服装行业。什么是服装行业的J.I.T生产管理? 适时(准时)生产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需要的产品。 核心追求零库存,消除一切浪费。 目标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百分之百的准时供货服务 制衣业工厂内的通病 以下所提及的服装业内的(通病)相信阁下也曾因此而感到头疼 裁床部裁完面布后,告诉你:“里布及面料不够”,采购部三翻四次的补购物料,走货后又在现场找出一大堆多

12、余的物料。 货柜车在厂门口等装车拉货,但生产车间还有大批的不良品在忙碌的返工。 走货后包装清单送进办公室,但走货的数字比裁床数少了几十件,几天后有在车间找出了未完成的废品和次品! 每单货到了最后生产时才发现有很多的扎号都没有办法配到一起,导致很多有色差的次品出现。 每次客户要准确的出货时间时,生产部都是含含糊糊的不能给出准确时间,到了客户给出最后的限期的时候,车间还有很多半成品没有完成。 二洪涛服装业J.I.T 洪涛服装业JIT技术推广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服装精益生产技术(JIT)辅导的资深机构,公司设有服装IE研究中心,服装工艺研究中心、服装信息化(服装生产管理软件)中心等。公司有服装JI

13、T十年经验资深导师、专业导师数十名,专门为服装企业进行JIT生产管理系统改善工作。公司在广东、浙江等地区成功地为近两百家服装企业进行过JIT辅导,深受客户认可和称赞。 J.I.T改善重点: 在进行J.I.T.生产管理改善过程中,我们把整个工厂的改善分成几部分进行改善,在最主要的生产部中我们对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善:一、 管理技术改善;对人员、设备、原料的运用技巧。为了加强合作达至适时。1)把精细分工,分部门的传统生产形式,从新整合成由原料 成品的完整生产流水线。2)缩短生产周期时间。3)实施需求拖动的在制品产量控制。4)采用简明及时的看板资讯管理;配合数据库管理软件分析。5)全员参与

14、的品质控制。6)采用满足客户要求的生产编排计划。 改善前的图片(大流水) 改善后的图片(JIT生产线) 二、生产技术的改善;制做产品的操作技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1)进行作业分析,废除无用工,减少无价值作业。2)为各工序设质检定位,使工人能轻易检查上工序传下的品质。3)采用辅助夹具、定位、中熨4) 改善整体及个人操作程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提高有价值作业,减少无价值作业,废除无用工。【生产技术】的改善,在短期内明显地看到成效,而带来的也只是短暂的成功。【管理技术】的改善,则必须让管理和员工明确JIT生产管理系统的原则,发挥互助精神,积极参予改善工作.循序渐进,分阶段达至成效.建立起“群策群力,不断改善”的J.I.T.精神.它将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能力及长远的成效!三精益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值的提升和员工平均工资的提升。运用传统生产模式进行管理的企业,管理水平再高,经JIT改善,效率可提高50%以上,目前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效率甚至可提高200%至300%。按JIT模式生产,企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