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63481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2年九年级语文考点归纳专题一:201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题 型 归 纳 n 类型一词义理解型n 类型二词义辨析型n 类型三 成语辨析型n 类型四 关联词语型n 类型五 综合运用型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中考题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的或者是成语,也有对关联词语的考查。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2、学会辨析词义3、注意词语的色

2、彩 4、正确使用成语 5、关联词语的理解运用型解析与训练类型一词义理解型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n 本 义: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 n 引申义:指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通过推演而产生的意义。 n 比喻义: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 法而形成的意义。 注 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类型二词义辨析型词义辨析(包括一些近义词、同音词等),要在知同辨异方面下功夫,除了注意词义在某些方面的共同意义之外,还要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词义的细微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 (1)意义方面 意义轻重不同范围大小不同。(2)色彩方面 感情色彩不同。 (3)用法方面搭配对象不同词性不同, 语法功

3、能不同类型三成语辨析型成语使用常见错误(1)望文生义。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是修改的意思,不是“标点”)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多久 。(不是“曾经”的意思)首当其冲: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天伦之乐:指家人团聚的欢乐。2)形近易混。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漠不关心漫不经心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滔滔不绝络绎不绝 置之度外置之不理各执己见各抒己见 津津有味津津乐道(3)语义重复 忍俊不禁类似的还有: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目前的当务之急、妄自菲薄自己、好象如坐针毡、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等。(4)色彩

4、不当。例如: (2011浙江省金华市)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注:“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是褒义词,用在句中有误。( 溃不成军 ) n 类似的还有: 贬 褒 无所不为 叹为观止 夸夸其谈 雨后春笋 处心积虑 势如破竹 自命不凡 一鼓作气类型四、关联词语型常见复句类型及其常用关联词语n 试卷上常见的关联词语有: n “如果就” “即使也” n “只要就” “只有才”n “无论都” “除非才”n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类型五、综合运用型总结归纳:词语运用理解是前提。要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

5、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 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3对于关联词,首先要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注重其固定搭配,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 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对于关联词,首先要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注重其固定搭配,掌握常见的关联词。中考专题复习之信息提炼与概括常见题型:1. 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2. 阅读多则不连续材料,写出

6、探究结果。题型一:1. 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方法总结:摘取导语再压缩提炼要素要整合独特信息必突出恰当简称省字数温馨提醒:1如果材料没有导语,则需将各段关键信息提取概括,以防信息遗漏。2如果材料的陈述对象不止一个,则针对不同的陈述对象分别提炼概括。题型二:阅读多则不连续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方法总结:材料信息各提取共同话题相联系每则材料都概括深入本质解问题中考记叙文复习分析人物形象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题型一 :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真题回顾 方法探究第一步 审清题干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品质特点1

7、(1分)+具体依据1(1分) 品质特点2(1分)+具体依据2(1分) 第二步 梳理情节生活事件 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第三步 具体概括多侧面 忌笼统 第四步 标清序号增加条理方法总结: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题思路: 审清题干 梳理情节 具体概括 标清序号表述形式:品质特点1(1分)+具体依据1(1分) 品质特点2(1分)+具体依据2(1分) 标清序号增加条理梳理情节简明概括多侧面忌笼统题型二 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形象描写(根据对象)分类: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2010、2011年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画线句子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方法探究:答案

8、要素: 描写方法 + 表达效果 + 结构作用修辞手法 + 表达效果方法总结:题型二 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形象答题思路:抓住技巧 选取角度 明确效果 具体分析表述形式:表达技巧 + 表达效果(具体分析)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巧妙地)写出了(突出地)表现了 (性格特征或感情等比喻、拟人描写方法 修辞手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写作手法 结构作用衬托、对比欲扬先抑过渡、照应铺垫、伏笔 万变不离其宗 掌握方法 练习巩固 摸索提高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常见考点: 理解诗意: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等。 感知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其意境。 分析技巧

9、 :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巧妙构思等进行评析。 赏析语言:词语的锤炼、名句的领悟等。学习目标: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定角度1、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2、从炼字角度赏析3、从内容角度赏析第二步:思方法表达技巧角度 答题方法:技巧+效果+内容 +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互文、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白描、细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用典、对比、照应、衬托、 渲染、铺垫、象征、抑扬、

10、联想、想象等炼字角度 :答题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温馨小提示: 一是重点关注动词 二是要关注形容词 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熟记常用术语 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委婉、含蓄、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质朴、自然、奔放等 议论文写作系列专题复习之如何对事例进行议论分析对事例进行议论分析的常见问题:1.只记叙不议论2.议论不扣论点方法一:正反对比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围绕论点进行论述,形成对比,进而突出论点,增强说服力。关键词:“相反”、“反之”、“但是”、“可是”等方法二: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后,对事件结果(后果)问一个“为什么”,再紧扣论点来回答原因,从而有力地证明观点。 关键词:“为什么”、“因为”方法三: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关键词: “假如不这样”、“试想”、“如果”、 “那么”等四步骤: (两要点) 1.引述事例 2.提出假设 (要提出与事例相反的假设) 3.导出结果 (要导出与事实相反的结果) 4.点明论点对事实论据进行议论的方法: 1.正反对比法 (“相反”、“反之”) 2.因果分析法 (“为什么”、“因为”) 3.假设分析法 (“假如”、“那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