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63111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评价 摘要: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然而,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角色游戏后缺少评价、目标不明确、方式不恰当,不能使评价起到指导作用。本文通过评价的不同时机和评价的方法作为研究,提高幼儿游戏评价的有效性。关键词:分析 界定 评价 方法 收获一、 现状分析 1、重游戏过程,轻游戏评价

2、 现在的角色游戏开展了以来,常常是以老师为主体,将幼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而教师也是对突发事件来展开游戏评价。而这些可能是孩子对游戏兴趣之外的东西了。实际上老师也知道,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游戏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但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评价中,老师也会因为缺乏方法在评价中遭遇瓶颈:分享快乐和经验一般总是围绕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高兴或成功的事,解决了什么矛盾等问题来开展。久而久之,游戏的评价也失去了魅力,时间一到教师往往都匆匆收起来,不评价。就算评价,也是泛泛而谈。 2.重评价内容,轻评价时机 游戏评价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才能有重点地

3、引导幼儿整理与分享经验,解决游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首先将新出现的创意及成功的体验提供给幼儿分享,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幼儿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幼儿是评价的主人,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评价时要注意以幼儿为主,帮助幼儿将外在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而不要急于替幼儿回答或直接将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幼儿。再者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矛盾的焦点,提供给幼儿讨论,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注重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游戏本身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每个幼儿都是站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表达的侧面可能不同,但不能用游戏开展得好与不好来评判幼儿游戏的水平。二、

4、概念的界定 游戏中的有效评价:是指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游戏的一种有效引导和支持。因为有效的评价能够开拓幼儿的游戏思路,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拓展游戏主题,加速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而无效的评价则无法促进甚至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评价对于幼儿游戏的作用,深入到角色游戏中去观察幼儿游戏情况,主动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对幼儿起到关键的教育和启发作用。三、角色游戏中的评价(一)评价的时间1.游戏前评价游戏前评价时,以老师为主体,回顾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再次重申游戏中注意的事项。主要是承上启下的作用。2、 游戏中评价游戏中的评价不是必须的,而是视具体游戏情况随机进

5、行,主要解决孩子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如我班医院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分好了工(晨晨是医生,沈铭月是护士,周明宇是病人),医生给病人开了刀,护士非常细心的给病人喂药、打针,为病人盖好被子。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医生与“病人”周明宇发生了争执,医生要求周明宇出院,因为又有新的病人要进行手术了,而周明宇认为自己刚进行手术还不能出院。两方谁也不让谁,游戏僵持着。这时,老师说:“你们认为刚进行完手术的病人能马上出院吗?如果不能,一般是怎么处理的?”护士沈铭月说:“还不能出院,还要进行观察。”“那该在哪里观察呢?”“在病房里,可以转到普通病房。”老师说:“那你们就去准备吧,需要什么帮助请来找我!”于是,幼儿又用小

6、椅子在边上搭了一个床位,把“病人”周明宇转入了普通病房,游戏继续进行。上例中孩子对于“开完刀”的病人如何安排出现了争议。而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需要,帮助孩子进一步拓展游戏情节的需要,是适时的、也是适宜的,更是一种支持性的介入,而并非是干预性的。3. 游戏后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指幼儿游戏后,经过师幼之间共同分享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孩子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把问题以角色的身份提出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推动游戏。这也是我们平时游戏后最普遍性的一种评价。如:表演结束评价时,教师:“你觉得谁刚才表演得好,好再哪里?”幼儿A:“我表演得好,我一直都在做动作。”幼儿B:“XX表演得好

7、,她唱歌很好听,舞跳的也好。幼儿C:“XX表演得好,他动作很帅。”根据幼儿推荐,来肯定幼儿的表演。“表演中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幼儿:“XX刚才没动。”XX跳舞时到处跑等等。”为了避免变成一场申讨会,教师可以主动提出要求和规则。(二)评价的方法1、 师生之间的评价(1)、开门见山型:在游戏后的讲评中直接点题。 当老师在游戏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内容时在游戏中先和幼儿产生互动,以游戏者的身份丰富该游戏中幼儿的经验,这样在介绍时幼儿就会显得不紧张,也会乐意分享介绍。然后在点评时直接点题,采用“渲染”的方式开头:“今天呀,XX和平时不一样了,你们看,XX多了些什么呢?”从而引起幼儿的关注并急于聆听不一样的

8、地方。适用于:一些新的游戏环境的丰富和创设;或向幼儿介绍新的游戏玩法或游戏规则的纠正和建立。(2)、及时干预型:在游戏的过程中,直接用语言引导与儿的游戏 当发现孩子游戏中的问题时,老师直接用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看到表演区的物品未放整齐时,老师会说:“今天的表演区怎么这样乱呀?”帮助幼儿回忆表演时的情景,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又如:当警察在随意奔跑时,老师会问:“警察叔叔,你在忙什么呀?”通过询问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游戏的思维。适用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或将已有经验运用到游戏情节中2、生生之间的评价(1)、情感宣泄型:让孩子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 当大家都热衷于

9、自己的游戏情节时,老师常常是用:“今天你有什么事想告诉大家呀?” 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的回忆,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开心的事情,在聆听幼儿的介绍中,老师可以及时捕捉到“闪光点”,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幼儿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果。适用于:游戏处于平稳期,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发现孩子中有价值的内容,推进游戏。(2)、经验回放型:让孩子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在讨论某一个游戏情节时,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顾,引起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幼儿自主意识到某一游戏该如何正确进行。例如:针对医院的医生看病不负责任情形,在点评时,老师会抛出一个问题:“你

10、们去医院看病,医生不问你哪里不舒服就给你开药吗?针对医生没问病因的情况,点评时又会以“你们平时去医院看病,医生是怎样给你们看病的?”,从而让幼儿乐于说,急于说,在诉说中进行自主创设。适用于: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出现偏离(3)、情境再现法:对幼儿的游戏情境再现,共同总结经验。 让孩子对于游戏的情节进行再表演,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视觉感知中,自己去欣赏同伴的模仿过程,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相互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积累游戏的经验,从而增强对游戏的兴趣。适用于:孩子角色意识的明确和角色行为的丰富。(4)、奖励(优秀员工) 让幼儿对通过回顾游戏时的情境,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后,让幼儿自

11、己选择今天游戏中,最好的员工或演员,从而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更加出色。适用于: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责任意识。四、 收获(一) 幼儿1、 不同的游戏评价方法,给孩子更大的游戏空间 ,让孩子的游戏更快乐 不同的游戏评价的方法,帮助孩子成为游戏评价的主体 ,让孩子的游戏更快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很乐意对自己、对他人的言行做出评价。此时,让幼儿来评价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评价方法中:让孩子来看游戏的过程,为孩子的所提供了基础;让孩子来说表述自己的看法,引发孩子认知上的冲突,并经过围绕同一话题的讨论达成共识,获得经验的积累;此时,他们俨然

12、成为了游戏的主体,孩子会主动地思考想想我还可以怎样做,在满足角色行为的前提下会思考更多的内容,也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孩子快乐地游戏着,在这样的思考中前进。2、不同的游戏评价的方法,推动游戏发展的进程 ,让孩子的游戏更快乐 驱使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根本动因是游戏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价值。游戏的外在价值是成人(包括教师)由于教育需要而赋予的,它必须与游戏的内在价值相一致。改变游戏评价的方式,让内在和外在价值相统一。这样才能让游戏成为幼儿的游戏。当老师改变了游戏的评价方法,让孩子投入到评价中来时,他们已经成为了游戏主人,此时他们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的快乐游戏中前进着,同时推动

13、着游戏发展的进程。(二) 教师1、不同的游戏评价方法,给孩子更大的游戏空间 ,让孩子的游戏更快乐 在不同的评价方法中老师的身份是不同的,那么它所残剩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而到了游戏后的讲评时,老师运用开门见山型的评价方式,直接让家庭成员来介绍,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满足孩子对变化所产生的效果后,再提出问题引发孩子们的讨论。此时,老师是旁观者,把空间留给了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去发现问题所在。2、不同的游戏评价方法,帮助老师以合适的身份评价游戏 不同的评价形式和内容要反映出教师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

14、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中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关注幼儿的游戏,倾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就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孩子可以更多地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玩得更快乐。五、 反思 (一)在“从游戏评价中发现问题推进游戏”主题中,教师的评价还处在“目标取向”的阶段,也就是既定的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活动评价的目标要明确,评价内容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灵活调整,不能生搬硬碰。教师子啊问题的设计上要多以散发性的问题为主,引导孩子自主的互相的评价。(二) 教师评价的形式较单一,多为集中评价。要避免机械式的以教师主观为主的讲评,可以多种多样的讲评:集中评价、小组评价、也可以可别评价等等。(三) 教师对“幼儿在评价坏节时分享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有效支持少。六、参考文献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月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9月3、曹中辛幼儿教育心理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