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630924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76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6万吨无碱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 工程名称:*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年产60000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工程代号:RHZX091001295-0404 项目性质:新建1.1.2 项目拟建地点:本项目拟建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工业经济区羊流开发区,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河北瑞和项目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等级:甲级编号:工咨甲103200700351.2项目背景1.2.1项目承办单位简介1.2.2 项目的提出目前,全球玻璃纤维工业正面临着一个重新划分市场的状况,玻纤工业正在向中国发展转移,而欧美的玻纤企业侧重于向深加工与

2、高档次应用领域转移。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玻纤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近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10年总产量达到了195万吨,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二大生产国,行业产业结构也趋于国际化并具有自己特色。预计在3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玻纤生产国。随着玻纤制品加工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所需的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的用量也大幅度增加,玻璃纤维纱的供应矛盾日益特出,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池窑拉丝企业尚未形成工业织物用纱系列,定货周期较长、费用高,在玻纤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批量少的特殊产品基本定不到货。墙体网布用纱的品种规格很多,且根据定单要求,往往要频繁地调整。目前,在玻璃纤维纱供

3、应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于交货周期短的定单只能放弃。华中、华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加工、生产地区。2009年全国玻璃钢产量140万吨。超过50%产品是在这个区域生产的。玻璃纤维的消耗量超过25万吨。主要是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毡、无捻粗纱布等高质量的玻璃纤维池窑法生产的产品。其中的18万吨需从四川、河北、浙江等工厂运入。路途远运费高。而且有时因出口任务还不能满足需要国内要求。基于以上原因,企业提出了“年产60000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技改项目,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现有制品加工生产线的玻纤纱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档次。抓住临近下游市场的优势和出口渠道众多,迅速扩大企业

4、的生产规模和丰富产品的种类。由于企业的玻璃纤维制品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市场风险较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形成工业织物用纱、无捻粗纱、短切毡系列玻纤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项目符合国家发展玻璃纤维工业生产的产业政策,并且达到国家要求的高环保、低碳、节能减排标准。山东省政府及新泰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为本项目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不仅降低了本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在长期运行成本上也具有竞争优势。综上所述,该项目的提出是适时的,且具备了有利的条件。1.3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1.3.1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山东省新泰经济开发区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年产60000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

5、生产线编制可行性报告合同委托书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技术资料。山东省新泰经济开发区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1.3.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 充分利用山东省新泰经济开发区已有利条件,合理规划、降低投资。项目的产品规划考虑与*玻璃玻纤制品有限公司相应的制品加工生产线配套发展。生产线工艺技术力求稳妥、可靠、先进,结合国内成功的经验和实际运行数据,充分借鉴、采用国内外已实际运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指标,重视技术参数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项目的总体技术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一次规划建设两条3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第一期(一条)3万吨、第二期(一条)3万吨,共计二条国最内先进的3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

6、生产线。国内目前尚无法解决的一些关键设备、材料拟引进解决。其他设备、材料,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国产先进设备,降低项目投资。生产线工艺流畅,两条生产线有机衔接。配套公用工程系统两条生产线可一期次建成。生产所需原、燃材料供应,充分利用原有的供货渠道。高度重视节省单耗、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对项目新增的少量的污染源及污染物,采取国内专利最有效措施与设备进行治理,符合并达到国家及地区相关的环保标准。注意职业安全卫生,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文明生产。1.3.2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可行性研究着重对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辅助生产设施、新建生产线与产品方案、产品销售市场及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等

7、方面进行研究。本项目工程全部集中在山东省新泰经济开发区1.4 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1.4.1 项目建设内容一条3万吨及另一条3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的玻璃纤维的工厂。子项号子项名称子项内容00总图运输包括道路、堆场、绿化等01原料车间包括原料库、塔库、配合料制备02池窑拉丝车间包括玻璃熔制、纤维成型、浸润剂配制、车间变电所、制冷站、空调间、车间辅房等03玻纤制品车间包括原丝烘干、短切原丝毡、无捻粗纱及包装、直接无捻粗纱去皮及包装、纺织拈线加工、质量检测、成品库、空调间等04总降变电站20KV05液化气转换站煤气、天燃气06发电机组07机修车间08循环水站包括软水、去离子水制备、净化设

8、备09压缩空气站10废丝处理站11锅炉房利用池窑余热供应厂区取暖12污水处理站JQ型污水处理设备(国家专利)13废气处理站气热分离设备、空气净化设备14综合仓库15门卫与地磅16厂区管网1.4.2 技术方案本项目在生产规模上,三万吨以上的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线属于世界上玻璃纤维企业中产能较大的单条池窑拉丝生产线;在池窑拉丝生产技术上,也将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项目采用国际通用的E玻璃纤维成分,大部分玻璃原料采用合格粉料进厂。玻璃配合料系统采用气力混合和输送,最大配料能力480吨/日。单元窑熔化能力分别为91吨和152吨玻璃/日,通过综合采用辅助电熔和鼓泡技术,提高热效率和

9、玻璃液质量。成型通路采用 “H”型通路,共设置64和106块纤维成型漏板。纤维成型采用大漏板、多分拉技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制品加工方面,采用先进的络纱、短切原丝毡、捻线等生产设备,生产高质量玻璃纤维制品1.4.3产品方案本项目年产各种增强型玻璃纤维制品60000吨,具体产能如下:产品名称 产能(吨/年)直接无捻粗纱20000短切原丝毡20000纺织纤维纱10000无捻粗纱10000合计60000本项目的产品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档无碱增强型玻纤制品,产品内销与外销比例为5:5。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主要原材料需用量:玻璃原料 t/a108000部分

10、进口 化工原料 t/a2254部分进口2主要燃料、动力消耗:100#重油 t/a18260液化气 t/a2650 电 104kWh/a5200 水 104 m3/a80 煤t/a154003全厂定员人1390其中:生产人员人11044总占地面积m 259994m2合90亩建筑面积m 236757m25运输量吨269350其中运入161450吨6项目总投资 万元45363.72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39996.18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47007注册资本万元50008银行贷款万元0.009财务效益: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72977.14年平均总成本 万元40913.57年平均税金及附加 万元2

11、305.05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26666.02年平均税后利润万元24360.97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年5755全员产值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52510财务评价指标: 投资利润率%1847投资利税率%2445投资回收期年724财务内部收益率%193311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386(销售价格)%701.6 综合评价与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属国家鼓励类项目。它的建设将对我国玻纤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山东省新泰经济开发区纤维有限公司以发展玻璃纤维制品加工为主导,在已占得市场先机的情况下,建设国内领先池窑拉丝生产线,为制品加工作配套并就近占领周遍地区

12、的市场。产品目标明确,市场风险小,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已有条件,投资省、见效快。 本项目建成后,年平均销售收入72977.14 万元,利税 26666.02万元,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各项投资指标均高于建材行业的规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建议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2.1 市场需求现状2.1.1世界玻璃纤维行业现状2008年全球玻纤生产总量约310万吨左右。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8%,计2008年至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根据最新统计资料,玻璃纤维增

13、强基材(含屋面材料基材)和纺织用基材的地域市场分布如下:欧洲北美亚洲南美其他地区(中东)31%32%31%3%3%2010年全球玻纤市场的平均增长率约12%,其中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增长率在35%以上,中东地区发展也较快,增长率在6%以上;而美国和欧洲增长速度较慢,仅1.5%和0.5%。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玻纤公司美国欧文斯康宁(OC)、法国圣哥本集团Vertrotex公司、美国PPG公司,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目前已不再扩大生产规模,将某些利润低的生产环节外包,而把精力和财力专注于玻璃纤维高端产品,发展后道产品和产品的深加工。另一方面这些国际性的公司也正在向南美洲、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转移生产力,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说,玻璃纤维的生产重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交通、建筑和电子电气行业是玻璃纤维的主要应用市场,占50%以上。2010年,玻璃纤维市场分布情况如下表:按应用领域划分交通工具建筑工程电子电气基础设施工业用品消费品造船其他24%18%14%7%12%8%6%11%按玻纤的使用工艺过程划分纺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