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 (5)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628433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叙事 (5)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叙事 (5)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叙事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 (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叙事:我画的最好案例背景: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引起孩子绘画的兴趣,鼓励她们大胆创造形象。但是,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美术活动中也不例外。有些孩子可能缺乏自信,不敢大胆作画,也可能幼儿所要表达的愿望受其经验、技能缺乏的影响,不知如何作画。我们经常听到个别孩子在参与活动时哭丧着脸说:“老师,我不会”便束手无策地呆坐在那边,等待老师来帮助,或者干脆什么也不画。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她的作画兴趣和自信呢?案例描述:区域活动

2、开始了,这次,我特意将绘画较弱的雯雯请到了美工区里,果然她只是画了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就呆坐在座位上了。我看到此景,心里觉得非常失望。虽然心中有几分气愤,但我还是耐下心来,走到她身边蹲下来,轻轻地问她:“雯雯,你今天想画什么呀?”她想了一会儿说:“我想画小鸡!”我就鼓励她说:“你画得很好呀!看,这个圆圈就像小鸡的身体一样,如果再画一个小圆圈给小鸡按上头就更好了!”于是她又画了个小圆圈;我又说:“小鸡有了头可是还没有眼睛啊,咱们给它点上眼睛好吗?”她又在画上点了一点;我继续引导说:“小鸡要吃虫子,可是还没有嘴怎么办呢?”她又给小鸡添上了嘴;最后我又说:“咱们让小鸡跑地快些,给它画上两只脚好不好?”

3、她又画了两笔,算是给小鸡添上了脚,在这一系列的引导下她的小鸡总算画完整了。尽管她画的很零乱,不形象,与我的要求相差很大,我还是当众表扬了她,说她有进步,小鸡画的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画的小鸡最好。”第二天,雯雯又画了一只小鸡给我看,我笑着对她说:“雯雯画的小鸡越来越好了,我们能把一个圆圈变成一只小鸡,那你想想看,我们还能把圆圈变成什么?于是雯雯拿了一张纸开始了她的思考。这时旁边有几个想象力丰富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了很多,如太阳、皮球、苹果、气球等,似乎也激发了雯雯的想象力,她在纸上满满地画了十几样东西。没想到,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后来

4、,每次美术活动她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案例反思: 第一、纲要指出艺术有它独特的宽容性,“它最包容个性,包容个别差异,对所有儿童都提供一视同仁的爱心,不歧视,也不限制。所以艺术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将平时缺乏自信不能放开手脚大胆作画的雯雯,有意识地请到了美工区去画画。第二、在活动中,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每一个幼儿,视幼儿为活动的主人,使她们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有创造力的个体,从而获得心理安全。在幼儿开始创作之后,教师必须先作个观察者,密切注意幼儿的反应,在幼儿受到挫折和感到乏味前介入。纲要也明确提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困难和需要“审时度势

5、”地为她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适宜的引导。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提示都能启发幼儿想象,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作品或克服困难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美术活动中我们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和表扬是我们潜在的教育手段。虽然当时雯雯的表现让我很失望,但我还是以鼓励的语气问她,今天想画什么,使她能以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画画的内容。因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成材的起点。为了增加她的自信,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步地耐心引导。第三、在评价时,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但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孩子在得到老师鼓励和支持后,才会感到她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更浓了,信心更大了,进步就更快了。如果当时对雯雯的表现我没有给予肯定,而是简单地说些有批评意味的话,可能结果就截然不同了,因为那样会挫伤她们的积极性,失掉绘画兴趣,引起厌烦情绪来。教师的接纳,赞许和分享是对她们的最大的鼓舞。通过教师的好评的反馈,孩子们会从内心品位着成就感。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体会到:对于绘画不够自信的孩子,教师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在孩子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鼓励、引导、和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