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62768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职业口才训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五章 职业口才训练一、教学目的1.掌握口语表达的基础知识。2.掌握口语表达的形式。二、教学重点口语表达的形式。三、教学难点口语表达的基础知识。四、教学时数6课时五、教学内容参考【引例】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全国大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在未来十年中最有竞争力、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应具备哪些素质?”令人惊奇的是有26位商业巨子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交际能力、交流能力和公关能力等与口才密切相关的词汇。由此看来,一个人在融入社会时,口才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繁衍生息和进化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传情达意的载体和媒介

2、,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口语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进行交流的最广泛、最经济、最简便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手段。“言为心声”,人们的思想、品德、情操、志趣、文化素养以致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可以通过语言得到一定的表现。 口才,简言之,就是口语表达的才能。口才是一个人的素养、能力和智慧全面而综合的反映。“口才”一词,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出现。据孔子门人所撰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称:“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著称。”口才训练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人的技术知识,而85取决于人类的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口才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一门新兴的备受青睐

3、的学问。而它的前身,或者说,另一学科形式或分支演讲学,则是一门更为古老的学问。在古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一些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演讲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例如中国,演讲这一形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广泛盛行。对于口语表达能力,古今中外具有远见卓识者历来都给予其高度重视。孔子就明确指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等古训,也把国之兴亡与舌辩的力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五四”前后,进步知识分子大张旗鼓地集会演讲,唤起民众,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巨大社会功用。古今中外成功的政治家都把口语表达能力作为实现政治目标

4、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他们机敏睿智、伶牙俐齿、一言九鼎。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演讲,或辩论,无不以口语表达能力导航政治风云,左右世界形势变幻。玛雅可夫斯基曾说:“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 上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把“舌头、原子弹和金钱”并称为获胜的三大战略武器;60年代,美国人又把“舌头、金钱和电脑”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战略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电脑”代替了“原子弹”,舌头在这两个比喻中都能独冠三大武器之首,口语表达能力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周恩来、陈毅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舞台中善于辞令,口才超卓,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望和地位

5、;国际金融家萨克斯由于说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尽快研制生产原子弹,从而为提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关人员在演讲、论辩和谈判中离不开口才艺术;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口才艺术是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市场营销中,口才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成效;在旅游业发展中,导游员的口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口才艺术在当今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时,低沉浑厚的男中音,会使我们脑海里骤然出现一个成熟稳重、充满安全感的男人形象。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音质与他的外貌、人格没有多大关系,但我们却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被一个人身上的这一突出特质

6、所吸引,对他产生或好或恶的情绪反应。这一点在与陌生人的首次会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晕轮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口语表达能力中的声音要素(发音标准、音质动人),对于强化口语表达魅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语言是传播与交流思想的主要载体,讲话方式及其音质与职业形象密不可分。声音能影响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和基本素养。一、口语表达基础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方言种类繁多。这一方面促进了同一区域人们之间语言交流的异彩纷呈,但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了各地人们之间语言交流的顺畅进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1955年,国务院确定普通话为中国的标准语

7、。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推广使用标准语,对于扩大交流范围,改善交流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一)语气、语调训练1.语气技巧在口头表达中,语气的强弱、轻浊、长短、深浅、宽窄、粗细的变化,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声效果:气足则声硬,气沉则声缓,气满则声高,气提则声凝,气多则声憋,气短则声促,气少则声平,气粗则声重。2.语调技巧语调是指口语表达时因情感和表达的需要,在声音处理上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能表达不同的语气,是由音量的轻重强弱、音调的抑扬顿挫

8、、节奏的起伏快慢和语速的停顿连接构成的一种“调式”,可以明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同一语句由于高低升降的不同,便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如:这是一百万元!(啊!好吓人哟)吃惊这是一百万元?(糟!)后悔这是一百万元!(好高兴)喜悦这是一百万元?(真稀奇)好奇这是一百万元?(开玩笑)疑问选择和运用语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把握:(1)控制音量变化一般来说,音量大小的变化要自然、流畅,音量大小的变化要恰当、适度。最佳的音量标准是只要交谈对象听清楚即可。(2)把握抑扬和明暗抑扬指语调的高低起伏。普通话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之一,是因为它的语调可分为四种类型:平直调。句子语势平稳舒缓,句尾和句首差不

9、多在同一高度。一般用于叙述、说明、解释,表示庄重、严肃、冷淡、悼念、沉着、迟疑、厌恶等语气: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表叙述)一根火柴可以毁掉整个森林。(表严肃)高升调。语势由低向高升起,句尾音强且向上扬起。常用来表示疑问、反诘、惊恐、呼唤、号召、决断或命令等语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表反诘)我们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表号召)降抑调。语势由高向低逐渐下降,句尾低而短。常用来表示肯定、祈使、感叹、自信、允许、祝愿等语气: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肯定感叹)看,多美的晚霞啊!(表赞叹)曲折调。全句语势曲折变化,或由高而低再扬起,或由低向高再降下,

10、或更多曲折,句末尾音特别加重。常用来表示讽刺、嘲弄、夸张、幽默等语气: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表讽刺)他是很好,好得连说谎都有人谅解。(表嘲弄)(3)重音重音也叫重读,在口语表达中,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语句中的词语在语义上并非完全并列、同等重要,而是有主有次,轻重有别。表达者有意对那些重要的词语(音节)加以强调和处理,这些词语就是重音。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如“今天我来这儿讲课”这句话,重音不同,语义就不同: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不来)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别人来)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在别处讲)今天我来这儿

11、讲课。(不是来聊天)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而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词的轻重。词的轻重表现在音节上,双音节的词变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前一音节重读,后一音节轻读,如:“棉花、出去、豆腐、我们”;二是前一音节中读,后一音节重读,如:“彩电、木炭、饼干、花瓶”。三音节的词基本是前两个音节中读,后一音节重读,如:“人民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句子的轻重。句子轻重变化是建立在词的轻重变化基础之上的。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语法重音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自然表现出来的重音,不带有特殊意义和感情。它的位置比较固定,因而形成了语句的自然节奏。

12、一般有以下几个地方重读:定语部分重读: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谓语部分重读:新产品的确样式新颖。状语部分重读:人民生活渐渐富起来了。补语部分重读:这条商业街建得又快又好。疑问代词或指示代词重读: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逻辑重音是指为表现某种特殊的感情或意图,或为了强调某种特殊的意义,在读到或讲到句子的某一部分时语气加重一些。逻辑重音一般没有固定的位置,是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或讲话人感情的发展变化而确定的,应用得好,会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充分。例如“你再说一遍”情景不同,表达目的不同,对重音的处理就不同。你再说一遍。(刚才没说清楚)“再”是语法重音。你再说一遍。(他不用说了)“你”是逻辑重

13、音。你再说一遍。(写都写对了)“说”是逻辑重音。你再说一遍。(不需要再说第二遍)“一”是逻辑重音。你再说一遍。(再说我就不客气了)“再”是逻辑重音。比第一句有更强调的意思。逻辑重音,起到的是特殊表达的作用,如强调、肯定、夸张、对比、特指等。(二)语速表达对比训练1.语速技巧语速,就是语言的快慢缓急,即在相同时间内所说的音节(字数)的多少。语速在书面上很难表示,文字中没有语速符号。但是,语速和停顿有一定关系。语速和说话人的年龄、个性、交际对象等有关。一般来说,快速讲话每分钟应控制在200字左右,中速讲话每分钟应控制在180字左右,慢速讲话每分钟应控制在150字左右。处理好语速,需要注意两点:(1

14、)语速的快慢要根据讲话的内容不同而定抒情的讲话内容应该说得慢一点,如果讲得过快,说话者细微的心理变化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记叙、说明、人物对话、情调低沉的地方,应该讲得慢一些;急切的呼吁、热烈的争辩、愤怒的指责、慷慨的陈述、紧张的场面,则应该讲得快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事物的本来面貌,营造出应有的语言交流气氛。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残暴、疯狂,痛心疾首,义愤填膺,本来可以采取高昂、快速的语速来表达,可他则多次运用缓慢的语速,有时是一

15、字一顿,将情感蕴藏在心底,在悲愤中显示出对敌人的蔑视。(2)要做到急缓相间、富于变化妈妈,我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你,梦见了奶奶。妈妈,我给你们捎去了一件好东西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通常情况下,广告的语速是较快的,而这则广告多处用缓慢的语速表达,不仅利于抒发对长辈的敬爱之情,更使人一字一句都能听得清楚,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停顿技巧停顿是指语音顿挫,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法手段,是节奏的特殊处理。它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有三:首先,是为了呼吸换气;其次,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间换气的间隙,既是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再次,停顿能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停顿要恰当、得体,应当根据传情达意的需要合理设置停顿,而不可随意为之。停顿的位置不同,一句话表达的语意就会不同。如:“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可以说成“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也可以说成“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两种停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1)换气停顿讲话时有些句子一口气读不下来,出于生理上的需要,应稍微停顿一下,这就是换气停顿。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