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62765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潜心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3.学习作者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的深刻内涵。【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清晨树林的图画)(出

2、示清晨树林的图画)在这片洒满阳光的树林里,坐着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她都如约而至,静静地聆听着一位年轻人的琴声,始终陪伴在年轻人的身边,这位老人就是年轻人唯一的听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题解:(1)“唯一”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个,独一无二)(2)“听众”是什么意思?(用耳朵听音乐或者广播的人。)那“观众”呢?(既用眼睛看,又用耳朵听。)4.学贵有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教师归结:“唯一的听众”是谁?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初读感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己读,大声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力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2、 交流生字词,指导学习方法。(多媒体出示:) 悠、仪、歉、溜、嘿、割(1)生字:师:这些是本课的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谁来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指名答。)学生若回答不够,师补充:“悠”字中间有一小竖。“溜”字右边留左上部有一点。“割”字左边一竖要出头。师:“嘿”是语气叹词,读的时候我们读第一声。齐读生字。(2)词语:(随文识字)沮丧 抱歉 羞愧 懊恼 介意 溜走神圣 庄重 珍藏 潜滋暗长 难以置信 天方夜谭 无法割舍 师:我们给这些生字找了些小伙伴,看看同学们是否还能够准确地读出它们。A、指名读:我们请一位

4、同学来试试。师评:你读得声音很响亮,字音也很准确。B、注意的字:这些词语当中,有哪些字要特别注意呢?藏:这是个多音字,cang:珍藏;zang:西藏。这课的成语比较多,哪个成语比较难?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蹑手蹑脚:脚步很轻,轻手轻脚。我们一起再把这个词读一遍,读出这种轻手轻脚的感觉。(生齐读。)C、 齐读: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3.生字词大家掌握得很好。通过刚才的读书,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回答,师引导。)(教方法)师评:说得真好,你的语言既简练又准确。三、 研读课文,分析课文。1.对比开头、结尾。 师:我们知道,开头和结尾对一

5、篇文章来说至关重要。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的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从中读懂了什么?(PPT出示开头、结尾部分。)指名读。两名学生,一人读开头,一人读结尾。(师评:你们读得很认真,谢谢你们。)师:听了这两段话之后,谁来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家师:在课文的开头,年轻人是一个音乐白痴,到了结尾,就成了小提琴家。这一头一尾,一个“音乐白痴”,一个“小提琴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对比是怎么出现的呢?借助老人的帮助。2.这位老人是怎么帮助年轻人由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一名小提琴家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默读课文。一边

6、读一边用笔画出老人说的话,想想这些话是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同时,把你的感受和体会批注在旁边。(生读书批注,师巡视。)3.交流品读:品味老人的语言,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回答,PPT出示老人的四句话)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书,老人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谁先来?A、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1) 指名读。师:这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吗?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生:我拉完锯子般的琴声之后。 师追问:在课文中的哪里?你从课文中的哪里知道的? 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

7、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 师:这时,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知道自己的琴声并不好听。而后面正好有一位这样的老人。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害羞不好意思愧疚难受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的羞愧和不好意思? 生:“吓了一跳”,“我的脸顿时烧起来”,“抱歉”,“准备溜走”。 师:大家找得很认真,这些词语都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年轻人此时羞愧的心情。其实,还有一个词,也非常明确地从侧面凸显了年轻人此时的心情,它在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次。谁能找出来。 生:“一定”。 师:你从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年轻人对自己琴艺的不自信,以及内心的羞愧。 师:假如你是这位年轻人

8、,那你此时最希望得到的是老人的什么?生:安慰、鼓励。师:老人是这样做的吗?(是的。)师:老人知道,年轻人此时心里已经很难受了,因此,他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你能带着这种安慰(鼓励和夸奖)把这句话送给年轻人吗? 师评:你的语气很平和,真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我就是这位年轻人,此时此刻,听了您的这翻话,我会感觉有一股春风抚摸着我的脸颊。谢谢您!师:其他同学,你认为此时年轻人还需要什么?(鼓励。)师:那就请你把对他的鼓励读出来。(生读。)师评: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啊!谢谢你对我的鼓励!听了你的话,我觉得就像一股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2)师生合作读。 明明是年轻人难听的琴声打扰到了老人的清静,而老人却反

9、过来说自己打扰了年轻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关怀与爱护啊。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这部分。这样吧,老师读年轻人的部分,你们读老人的话语。师评:听了老人的话,年轻人的心里舒服多了。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过渡:接着,老人又说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PPT)(1) 指名回答的同时请学生朗读并评价。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老人的爱心与善解人意。师:年轻人拉得真的好吗?(不好。)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没有。)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对年轻人的爱护。)师:看来,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它饱含着老人对年轻的关怀与爱护。你

10、能带着这种关心与爱护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吗?(生读。)师答:虽然您的耳朵听不见,但还是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与鼓励。你们瞧,老人说的话多么有艺术。她先夸奖年轻人,继而怕年轻人害羞,又说自己耳朵聋了。最后,又担心年轻人真的要溜走,就说“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生:挽留年轻人。师:一般我们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会发现,对方就真的不介意了。所以,老人真是用心良苦啊。谁能读出老人的这种良苦用心?(指名读。)师:我听出了你话语中的夸奖与肯定。谢谢您,善良的老人! (2)男女生分开读。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先请女生来扮演一回老人,读一读这句话。(女生读。)女生扮演的老人充满了慈祥

11、与爱意,男生也来试一试。看来,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朗读水平都不错,不相上下。C: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过渡:听了老人的话,年轻人是怎么回应的?(PPT出示,生答: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师:看得出来,“我”还是不够自信。于是,紧接着,老人又说了什么令我感动的话?(生答,PPT出示。) 师:连父亲和妹妹都不愿意听“我”的琴声,还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就是一个“白痴”。而老人却要用心去感受,并主动提出当听众,而且是每天早晨。这“每天早晨”意味着什么?每天坚持。师:同学们,每天早晨。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实际行动坚持了一个又一个早晨,支

12、持和鼓舞着年轻人。试想一下,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早晨?(学生想象,交流)师:也许这是一个和风旭日的早晨(有天气好的时候,也有天气恶劣的时候。)生:也许是一个狂风大作的早晨生: 也许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生: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师:不管是怎样的早晨,老人都会如约而至,聆听年轻人的琴声,这是他对年轻人的承诺,更是她无私的付出。多么悄无声息的帮助,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谁能带着这种爱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纠正:“我能做你的听众吗?”这是老人在要求甚至是请求年轻人,自己能否每天来做他的听众。来,带着这种请求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生再读。)师评:别紧张。瞧,这不读得挺好的。谁还愿

13、意再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师评:你读得真好。你的话语如此恳切,我感觉到你真的非常想来听“我”的音乐。让我们带着这种无私的爱意再来读这句话。(齐读。)师答:天哪,我拉琴的声音像锯子一样难听,居然有人主动要求每天来听。我真是受宠若惊。不过,我的内心深处还真的是有一些兴奋呢。D: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于是,在以后的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每一次,我拉完琴,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1) 自己揣摩读师:谁来说说,从老人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体会到了老人的满足与年轻人的进步。师:是啊!对年轻人而言,老人的肯定是最好的支持。师: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