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62474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伴性遗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伴性遗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伴性遗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伴性遗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性遗传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伴性遗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 能力方面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探讨如何利用伴性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

2、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阅读思考回答“讨论。”引入新课,利用导学案预习新课。(一)伴性遗传什么是伴性遗传(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学生回答学会概念(二)、人类红绿色盲症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

3、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2)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3)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没有。因为代1号传给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为什么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4、,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让学生填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表2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6)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7)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看学案上染色体的组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差别,色盲基因

5、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依据表21教师列出六种交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隐性遗传的特点。结合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了他的外孙。这就是交叉遗传。)总结红绿色盲(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3)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完成“资料分析”。答案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思考并回答老提出的问题。学生到黑板画图。总结

6、特点激发兴趣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拓展学生思维,充分理解隐性遗传的特点从事例中总结规律等(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男性基因型XDXDXDXdXdXdXDYXdY表现型得病得病正常得病正常依上表列出六种交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都有患者的现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学生填表画遗传图得出特点五、小结六、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七、板书设计第3节 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2. 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特点: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