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教案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62186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家傲》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渔家傲》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家傲》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家傲》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家傲教案1 课前要求收集有关边塞诗词,课上交流越多越好一、 回忆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1、 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 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驰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格调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着有?范文正公集二、 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忆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

2、塞上燕脂凝夜紫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 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 王昌龄:?参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三、 学习?渔家傲: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外表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

3、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高低,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1、 自读观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2、 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3、 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4、 发明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并从三

4、处来体现:分写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塞上燕脂凝夜紫“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风掣红旗冻不翻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吼叫,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听觉上的震撼 “角声满天秋色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回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

5、,长河落日圆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氛围,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黄昏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避免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观赏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比照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怀

6、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燕然未勒归无计: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说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斥苦闷与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傍晚-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发奋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