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饮食文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6195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的饮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的饮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的饮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的饮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的饮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的饮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的饮食文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的饮食文化(一)粤菜简介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 味, 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烹饪技术之精妙, 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 味道之鲜美, 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 都可谓首屈一指。 在今日中华大地,从京城到边疆, 从沿海到关外, 一股 “粤菜风” 正风靡全国,甚至冲击着其它菜系原先占据的市畅粤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二)影响粤菜的地理与历史因素。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西面、东面和北面丘陵环绕、林丰草茂,岭南佳果丰富,飞禽走兽亦多;南面临海,滩涂辽阔,出产

2、不少咸淡水产和两栖类动物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 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汉越文化和生活习俗很快融合。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东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 .宋末时, 宋帝带厨南逃, 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东民间; 鸦片战争后, 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畅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

3、色的广东饮食文化,名扬海内外. (三)粤菜的悠久历史粤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 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文物。(四)广东凉茶广东凉茶,是广东特有的一种茶,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广东地属岭南,多雨潮湿,冬暖夏热,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配制成各式各样的凉茶,制售凉茶的药店、摊档、作坊,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每到夏天,凉茶是广东人必不可少的饮料。广东凉茶的主要成份是夏枯

4、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 金银花、 紫苏、薄荷、布渣叶、 半边莲等等。(五)广州菜广州菜特别讲究厨艺精湛,烹调方法有21 种之多,尤以炒、煎、火局、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炎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并有“五滋” (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广州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广州菜取料广泛,品种花繁多,令人眼花燎乱。天上飞的

5、,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鹧鸪、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鱼等飞禽野味自不必说;猫、狗、蛇、鼠、猴、龟,甚至不识者误认为 蚂蝗 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十分惊异。 广州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 1965 年 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 介绍的就有 5457 种之多。 广州菜有许多调料,如蚝油、鱼露、柱侯酱、沙茶酱、豉汁、西汁、糖醋、酸梅酱、咖喱粉、柠檬汁等,为广州菜的独特风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对比起中国其它菜系,广州菜较少用浓重辛辣的调味料,以

6、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广州菜的著名菜肴有:烤乳猪、龙虎斗、太爷鸡、 红烧大裙翅、 菊花龙虎凤蛇羹等。龙虎斗、 白灼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都是饶有地方风味的广州名菜。1、广州小食广州小食大体可分为油器、粥品、粉面、糕品、甜品、粽子和什食等七大类,这些小食价廉物美,遍布全市大街小巷。油器类小食,有油条 (炸面 )、油香饼 (咸煎饼 )、笑口枣、牛利酥、脆麻花等,有咸的、有甜的,也有甜中带咸、甜中带酥、甜中带脆的。粥品类名目繁多,油器和粥品一般都同时经营。粉面类品种有面条、云吞、沙河粉、猪肠粉、桂林米粉等,以云吞面和沙河粉最受群众喜爱,猪肠粉则多在早上供应,十分

7、畅销。面条、沙河粉配以各种肉料可制成牛腩面、猪手面、鱼蛋面、牛腩河粉、肉丝河纷、鱼片河粉等,既可汤煮,又可炒制。糕点类有松糕、棉花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伦教糕等,这类食品的共同点都是蒸制而成。甜品类在小食中所占的份量虽然不大, 但有其特色, 较受群众欢迎的有双皮奶、去壳绿豆沙、红豆沙、芝麻湖、杏仁糊、麻蓉汤丸、冰糖炖木瓜、冰花炖鸡蛋、寄生蛋茶等等,这些不但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有些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如芝麻糊能去肠燥,炖木瓜可清心润肺,寄生蛋茶可降血压等。粽子类大体可分为甜粽和咸粽两种类型,甜粽类以枧水粽为基础,其特点是制作比较简单,黄澄澄带有枧水香味,爽滑可口,耐存放,品种有豆沙棕、莲蓉

8、粽,近年莲香楼创新了蛋黄莲蓉粽。咸粽类制作比较复杂,品种有咸肉粽、裹蒸粽、火腿粽、肇庆裹蒸粽等。广州市的粽子是群众喜爱的小食之一,在街头巷尾常年可见售卖。杂食类多为流动个体摊档经营,品种有煲牛杂、炒田螺、猪红汤、牛骨汤、酸辣菜等,这些品种各有风味特色,销售量虽不大,却也经营者众,有些经营者在煲牛杂时配以萝卜、白灼菜胆以及各式酱料,光顾者颇多。2、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茶市供应各式咸甜干湿点心,如自助餐,凭君所好,各取所需,价格也很实惠,一般市民都能消费。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

9、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一壶浓茶几件美点, 边吃边谈, 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 叹茶 。 叹 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六)潮洲菜潮州菜简称潮菜,发源于潮汕平原,历经千余年而形成和发展,以其独特风味自成一体,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油而不腻;讲究佐料,注重汤水;烹调方式上,烧炒炖炸俱全;讲求色香味型,丰富多彩。潮菜,不仅风蘼南粤,

10、走俏神州大地,而且饮誉海外,香飘五洲,影响广泛深远。潮州菜的另一特点是喜摆十二款, 上菜次序又喜头、 尾甜菜,下半席上咸点心。秦以前潮州属闽地,其语系和风俗习惯接近闽南而与广州有别, 因渊源不同, 故菜肴特色也有别。 潮州小食品种繁多,源远流长、制作巧,如有名的水晶球、蚝烙、羔烧番薯、粽球、牛肉丸等。有的以酥脆喷香取胜,有的以鲜美可口见长。在制作过程中,一是选料上乘。二是注重调味。三是烹调独特。 秋到蚝肥,炭烧蚝、蚝仔烙,鲜香四溢,这里也有种新鲜的吃法,上来时只见菠菜汁、薯粉裹身,入口蚝肉、蚝汁才绿色薄衣溢出,给你惊喜。试过原味,再蘸点鱼露,可以增添鲜味。 “粉”类主食,在潮阳十分常见。这里所

11、说的“粉” ,多指用粘米粉制作成各种主食,炒咸糕稞最为经典,打成年糕模样再切条,奇怪的是伴着咸肉末和青菜来炒,不爽不粘,口感软滑。 潮州的贝类海产,不少可以生吃。 血蚌是一种很特别的贝类, 肉质鲜美,开壳见红,因而得名,不过由于在泥沼里生长,采购回来时是灰头土脸的, 必须经过清洗、 清水养护一番, 才能“见客”,功夫一样费时。 汕头牛筋丸,爽是出了名的,但是要看正宗不正宗,一定要咬过才知道正宗牛筋丸里总是藏着丰富的天然牛油,肉味香浓。师傅介绍说,牛筋周边都有一定的牛油,用的牛筋越多,牛油就越多。下锅前,瘪得比普通丸子还小,一旦到了热锅里,迅速变成一个乒乓球!小孩子们还以为是变魔术呢。 (七)客

12、家菜客家饮食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为客家菜肴, 另一为客家小吃。客家菜肴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 与潮菜、粤菜比较,客家菜偏重“肥、咸、熟”,这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首先因为他们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其次,客家人因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比较富裕的大户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 ,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份;再次,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诚然,社会在不断变革,客家菜也在不断创新;而客家菜的变化又反过

13、来说明社会的文明坤,传统的东江菜在现代的河源客家人的锅头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其原汁原味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 即没有污染的 “绿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食品的质量好、味道好与河源的生态环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关系;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所谓可口可心, 系指清淡的口感、 实惠的价码和调和的作用。其调和作用类似现代术语“饮食疗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壮腰补肾、养颜益气等功效。比较具特色的有:1、东江盐焗鸡东江盐焗鸡

14、是东江菜肴传统特色的一大名菜,它的特点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浓。2、东江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逢年过节,东江人便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3、梅菜扣肉梅菜是惠州传统特产,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传为“正气”菜,而久负盛名。这道菜的特点是: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4八宝窝全鸭八宝窝全鸭与盐焗鸡堪称东江菜中的“双绝”。这款菜是用糯米、香菇、莲子、虾米、鱿鱼、肉粒、咸蛋等各种原料作馅,填入鸭腔内,经过氽、煲、蒸的手续巧制而成,以上汤佐食,浓郁芬香,软滑可口,尤受日本客人欢迎。(八)饮食习俗它是广东文化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通过对广东饮食的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