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610621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安防系统施工方案(一)设备及辅材保护措施1、所有设备及辅材经验收合格后,由仓库管理员负责 材料入库,做好入库手续,并按照规定标记清楚,严禁混合 堆放。2、所有设备及辅料储存时均制定保护措施,存放时底 部使用水平木材垫平,如没有外包装或外包装不足以保护好 设备及辅料每层之间须以薄木条隔离,且材料堆放最高不宜 超过4层。3、材料搬运中所需运输均有保护措施,禁止铁件,硬 件等直接接触,以免损坏材料。4、当班质管员负责材料库及成品均须按规定进行管理, 做好防尘、防霉、防火等工作,所有材料均须进行覆盖,且 登记造册。(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设备及辅料成品保护措施1、施工人员在材料领取之前应填好所需材

2、料领取单交 由相关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到库房领取所需材料。2、仓库管理员在确认所需材料各型号,数量与材料领 取单准确无误后,由施工人员签字确认,并做好运输保护措 施后方可出库。3、设备的安装,调试均应由参加过相关职业培训并取得 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施工人员来完成。4、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穿工作服,带防静电手套, 做好防静电工作。5、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流程,规范, 以免对设备进行损害。6、设备加电调试之前,应对设备的安装,接线的方式 仔细检查,方可通电。(三)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 管线敷设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配电缆、尽量避免电缆的接续。 必须接续时应采用焊接方式或采用专用接插线

3、2)电源电缆与信号电缆应分开敷设3)敷设电缆时应尽量避开恶劣环境,如高温热源、化 学腐蚀区和煤气管线等。4)远离高压线或大电源电缆,不易避开时应各自穿配 金属管,以防干扰5)电缆穿管前应将管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穿线时 涂抹黄油或滑石粉,进入管口的电缆应保持平直,管内电缆 不能有接头和扭结。穿好后应做防潮、防腐处理6)管线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5m。下列部位 应设置固定定点:1、管线接头处2、距接线盒0.2m处3、 管线拐角处。7)电缆应从所接设备下部穿出,并留出一定余量。8)在地沟或天花板内敷设的电缆,必须穿管(视具体 情况选用金属或塑料管)。9)电缆端作好标志和编号。10)明装管线的

4、颜色、走向和安装位置应与室内布局协 调。11)在垂直布线与水平布线的交叉处要加装分线盒,以 保证接线的牢固和外观整洁。12)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的弯曲半径 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2、电源线和信号线、控制线分开 敷设;3、电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 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应尽量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 应采用专用接插件。13)架设架空电缆时,应将电缆和吊索固定在电杆上, 再用电缆挂钩和电缆挂在吊索上;挂钩的间距为0.5-0.6m. 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兜。14)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应采用吊挂方式;室 内墙面采用卡子固定。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

5、角外 设转角按钮。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 直路径上宜为1m.15)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冻土层以 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且 上压一层砖石保护。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 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电缆,不得用非直式电缆作直接埋地敷 设。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设有标识。16)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1、敷设管道线 之前应先清刷管孔;2、管孔内顶设一镀锌铁线;3、穿放电 缆时需涂抹黄油或滑石粉;4、管口与电缆间应垫铅皮,铅 皮应包在管口上;5、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 用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17)管道电缆或

6、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 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应小于2.5m;埋入地下为03-05m。18)坐标和标高正确,排列整齐,标志桩,标志牌设置 准确;有防燃、隔热和防腐要求的电缆保护措施完整。19)电缆线弯和分支处整齐清楚;电缆的标志桩、牌应 清晰电缆的隐蔽工程记录应完整准确。2. 光缆的敷设1)敷设光缆时,应检查光纤有无断点、压痕等损伤。2)根据施工图纸学配光缆长度,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 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故障物。3)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经的20倍。光缆可 用牵引机牵引,端头牢固应做好技术处理,牵引力应加于加 强芯上,牵引力大小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 一

7、次牵引长度不宜超过1km。4)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5)光缆敷设一段后,应检查光缆有无损伤,并对光缆 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无损伤时,再进行接续。6)光缆接续时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 应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最小。接续 后应做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7)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留 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电杆上。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穿 入金属管。8)光缆敷设完毕时,需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 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衰减特性曲线9)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作永久性标识。3. 监控室内的电缆敷设1)监控室内,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2

8、)采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 入,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 径要求。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应在距其弯点10mm处 绑扎,根据电缆时数量应隔100mm-200mm绑扎一次。3)采用桥架时,桥架应每隔一定距离留出线口。电缆 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放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绑扎。4)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可灵活布放,在引 入机架和控制台处应绑扎。5)在敷设的电缆两端应留适度余量,并标示明显的永 久性标记。6)各种电缆和控制线插头的装设应符合产品生产厂的 要求。7)引入、引出房屋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应加装 防水罩。向上引入、引出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还应

9、做 滴水弯,其弯度不得小于电(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电(光) 缆沿墙一下引入、引出是应设支持物。电(光)缆应固定(绑 扎)在支持物上,支持物的间隔距离不宜大于1m。8)监控室内的监控敷设,在电缆走道上时,光端机上 的光缆宜预留10m;余缆盘成圈后应妥善放置,光缆至光端 机的光缆连接器的耦合工艺,应严格按有关要求进行。9)隐蔽工程的随工验收和纪录签证10)在管线敷设过程中应作好电缆线路的原始记录11)线缆的型号、规格、实际敷设长度及分段长度电缆 终端接头的形式及安装日期。12)作好测试试验记录。4. 设备安装1)前端设备的安装:摄像机的安装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或天台的安装尺码。在搬动、架摄像机过程

10、中,不得打开镜头盖。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 要求,确定安全距离。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影响摄像机 的转动。摄像机电缆及电源线均应固定。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通电测试、调整参数、检查 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 后方可固定。报警探头应安装牢固,控制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性能 可靠。2)主机室设备的安装a)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机架安装设置应符合设计安装机架的底座应与地面固定。机架安装应照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 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个机

11、架间缝隙不得的大于 3mm.机架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并加固 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 得遗漏。b)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台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台应安放竖直。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台内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牢固,内部接线应符 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控制台布局,尺寸,台面及座椅的高度应符合现行标准 电子设备控制台面的布局、型式和基本尺寸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 1.5m,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机架背面和侧面距离墙的净

12、距不应小于0.8m。c)系统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系统供电电源应采用220v、50Hz的单相交流电源,并 应配置专门配电箱。当电压波动超出+5%100%范围是,应 设稳压电源装置。稳压装置的标称功率不得小于系统使用协 率的1.5倍。摄像机应由监控室引专线经隔离变压器统一供电;远端 摄像机可就近供电,但设备应设置电源开关、熔断器和稳压 等保护装置。系统的接地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光缆传输系统中,各监控点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光缆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架空电缆吊线 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防雷接地装置应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道 相连。不得直接在两建筑屋顶之间敷设电缆,应将

13、电缆沿墙敷 设置于防雷保护区以内,并且不得妨碍车辆的运行。系统的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和3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规定。5. 系统调试和故障诊断1)在系统进行调试前,应确保以下各项确保施工按设计方案进行。所用设备器材与设计一致, 设备安装与布线符合电器装置安装规范要求。施工中需更改 原设计时,应有甲方授权人和乙方现场工程师签字方有效。协助甲方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测与验收。如地线的施工、 接地电阻的测量、暗敷设管线是否符合规范等,并作好检测 和验收的记录。2)系统功能的调试前端设备和主机设备的调试主要应参照设备的说明书 的

14、参数进行调试。系统调试中除了功能的调试外还应重视一下几项工作。设备器材检测。核对安装设备、器材的数量、型号是否 设计文件一致。系统功能与技术性能的检测。通过模拟入侵,检查系统 是否满足翻番要求通过系统的操作,检查其遥控、联动、编 程、预置、自检等功能。施工工艺检测。检测内容为设备的安装工艺、设备间的 连接工艺、与环境的协调性、特殊部位的处理(如架空缆线、 高温高湿腐蚀性缆线的防护)等。电磁兼容性的试验。一般要求做辐射敏感度和传感敏感 度两项试验,在雷雨多发地区做电源涌动试验,以检查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系统安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包括电源、系统功耗、绝 缘电阻、抗电强度等,以检验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和

15、对操作人 员不构成危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修性检验。根据系统的设计方案 (器材造型、冗余设计、可维修性设计等)。试运行情况的 调查(试运行记录等)及现场测试的结果对系统作出评价。3)系统故障诊断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是个中和而复杂过程。首先要对设备 进行充分的熟悉了解,掌握各项参数的调整技巧和设备的运 行原理。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的干扰抑制措施。最常见的为50Hz的交流干扰。这是由于信号的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地电位 不同而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缆的外导分别直接与 两端设备的地线相接,在电缆中除了原有的视频信号的环路 电源外,还有附加一个干扰电流(地电流或称纵电流)。这 就形成了交流干扰,其干扰幅度的大小由收、发端地电位差 的大小决定。混入交流干扰之后,在监视器上呈现的图像将 产生条纹状的杆套,严重时图像将发生扭曲,甚至不能同步。 为解决地电流的干扰,最好的办法是切断地回路,截断纵向 电流的通路或米用抑制电路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隔离变压器法。在传输系统的发端与收端分别使用隔离 变压器。它是一种采用特殊的绕线结构的宽带视频变压器。 这样,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均不与收、发端设备的地线直接相 连,使干扰电位形不成回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