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60939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 内生增长理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章内生增长理论(4)授课框架: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之间的区别内生增长模型推导(重要)小结(包括巴罗的总结,“两个不变”假设并存的深层次原因阐释)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综合:经济增长陷阱一一两部门模型解释一个高增长与无增长并存的模型具有内生人口增长的索洛模型索洛模型下的讨论一一关于黄金律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之间的区别新古典增长理论将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索洛剩余),但未能解释影响技术 进步的经济因素,未能将技术因素系统内生化。另外,来自于实证分析的数据表 明:各国的储蓄率与增长是正相关的。解决新古典理论在理论和经验上问题的关 键在于修正原先假设的生产函数形式。一定

2、程度的容许自我持续的内生增长。如果我们改变生产函数的假设形状,使得f (k)变为线性的,资本边际收益不变 通过图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存在可持续的稳定速率的增长,并且不存在所谓的 索洛稳态点k。(内生增长与新古典增长的简单图形比较)内生增长模型推导关键假设:更优越的技术是资本投资的副产品。投资不仅产生新机器,而且产生 新工作方式,技术进步改善了劳动工作方式。KA =以 * 一 =以 * kN生产函数Y = F(K, AN)满足规模报酬不变1。对生产函数求全微分:.8F .8F ,、AY =*AK + (A *AN + N *AA)dKdANAY K *dF dK AK AN * dF dAN A

3、N AN * dF dAN AA=+Y Y KY NY A由于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及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结构。运用欧拉定理得:K *dF dK n =eYAN * dF dAN n=i-eAY =o竺+(i 次)竺 +(1 _e)竺 Y KNA人均产出增长率表达式:AY ANAK ANAA(-)=(-)*e + *(1 -e)Y N KN AAy Ak 八 AA z=*e +一*(i-e)(1)y k AK由于 A = a * 一 =a * kNAA_ AkA k1 Y=F(K,AN),其中A为劳动增广型技术进步,这样假定生产函数形式,主要是便于推导。(2)又由于(一般地)根据产品市场均

4、衡条件(与上一章稳态方程比较):I = S, 一K + dK = sY, 一K = sY - dK=s * - (n + d) k k所以有(3)竺-(n + d) k由于人均产出y和人均资本存量k以相同的速度增加,所以有f(k)/k=常数=? 又由于生产函数F满足规模收益不变,所以有些=Y= F(K, A) =( K 空)=F (1,以 KN * N)=尸)=。k k K KK KK因此公式(3)变为:=k = s * a - (n + d)(4)yk这表明高储蓄率产生高经济增长率,高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导致低经济增长率 经济进入自我持续、并以固定速率a-(n+d增长的稳态路径。(图形辅助说明

5、)Robert.Baro对经济增长规律的总结:(综合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1)投资较高的国家(储蓄率通常较高)趋向于增长的较快,但高投资对增长 的影响倾向于是暂时性的(self-sustained growth In a short run)。(2)投资较高的国家将以较高的人均收入的稳态而不是较高经济增长率的稳 态而告终(Solow growth In the long run)。(3)关于趋同2。国家之间收入的趋同是有限和缓慢的 解释满足“两个不变”一一生产函数四规模报酬不变秒资本边际收益不变同时 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讨论(参考教材P63-64)。生产函数F规模报酬不变似乎应当和f资本

6、边际收益递减相匹配更好理解些,这 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同时出现的假设。不过,这一假设下暗含的前提是各种要 素的投入变动之间毫无关联。正确理解和把握“两个不变”同时并存,这里的关键在于当单要素(资本;K)的 数量变动如果能通过某一途径(劳动增广型技术是投资资本K的副产品)同 时导致其他要素(如劳动生产率)发生同方向、同比例的数量变时,即当技 术内生化时,所有要素的规模报酬不变性质已经与单要素边际收益不变性质合而 为一了。Romer用“资本报酬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私产报酬”与“社会报酬”区别 的引入对此进行了成功地解释。他提出,投资不仅产生新机器设备,而且产生新 的生产方式。尽管厂商攫取了

7、新机器的生产利益(表现为资本的私人边际收益 递减),但由于思想和方法易于复制,要将发明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好处攫取尽 并不让其他企业获得好处要困难得多。这就是资本的外部报酬。考虑到人力资本的作用,特别是知识投资,与物质资本的复制相比,思想复制需 要的耗费很少甚至无需耗费。知识的利益只是部分为创造者所攫取,存在相当大 的外部好处。考虑到其外部性,就可以理解为什麽资本的边际收益不变而不是递 减,这是站在综合考虑资本带给创造者自身和其他人外部好处的角度给出的观 点。经济学家认为,一般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具体的研究与开发是理解长期增长的 关键。补充:“f边际收益不变推导出F规模收益不变”2巴罗的研究表明,有

8、条件的趋同每年以2%的速度进行。如果印度的收入现在是美国的5%,假如影响收 入水平的其他变量如储蓄率均不变,那麽,35年后,印度的收入将是美国的10%。计算如下:5%*(1+2%)七=10%由f边际收益不变的性质得:f (k) = k * f (1) = k * F (1, A(1,1) *1) = k * F (1, a *1) = a * k再由f函数的定义得:f (k) = F (k, A( k ,1) * 1) = F (k ,ak *1) = F (k, A( k, k )* k) = F (k ,a * k)所以有F(k, A(k,k) * k) = k * F(1, A(1,1)

9、 *1)k 具有任意性因此,F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由此可见/让)呈现线性,满足边际收益不变时也满足生产函数F规模报酬不变。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综合:一、经济增长陷阱(1)解释一个高增长与无增长并存的两部门模型一一假定有两种投资机 会:一种是边际产品递减(新古典模型);一种是边际产品不变(内 生增长模型)作图在这个模型的讲解中,注意几点:首先,这张图是在f(k)的性质上做文章。讲清楚两种投资机会(资 本边际收益递减和不变)相融合的曲线f(k) “先弯曲后平直”的原 因阐释一一社会不仅要选择总投资,而且要在两种投资的分配上作 选择3。可能是由于单要素资本的积累在初期因为在投资

10、分配选择上 几乎全部倾向于对机器设备的投资,没有能力引发技术因素的变动, 所以在资本存量较小时,人均生产函数显现为边际收益递减。不过, 当资本积累到一定水平时,投资分配的选择开始出现。一部分流向 设备投资,另一部分流向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开发研究领域,从而 出现技术内生于投资的生产特点,导致人均生产函数显现为边际收 益不变。其次,这张图只是讲了无增长与高增长并存的静态格局,没有指出 一个处于无增长困境中的经济如何走出陷阱,获得高增长的动态调 节过程。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处于无增长陷阱的经济要想跳到高增 长的路径上,需要克服点A的“引力”,不断在投资分配选择上注 重流向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开发研究领域

11、,最好(幸运的特例)能3 参考文献 Robert E.Lucas,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July 1988; Paul Romer, “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ctober 1986.够借助外部力量的“助推”,使资本积累一下越过点A-B之间的屏障。扩展讨论:如果当k继续积累增加,f(k)的性质由资本报酬不变再调 整为资本报酬递减,可能会出现低收入索洛

12、稳态(贫困国家)-高 收入索洛稳态(发达国家)-短期持续增长(新兴工业经济体)同 时并存的状态,这样比较符合巴罗的观点。(辅助图形)(2)具有内生人口增长的索洛模型一一解释高稳态收入和低稳态收入并 存作图在这个模型的讲解中,注意几点:首先,这张图是在投资补偿线上做文章。内生的投资补偿线(n(y)+d)k 的斜率随着资本逐步积累而发生的变化要做详细的原因阐释(这里包 括对f(k)以及sf(k)姿态定位方面的说明Inada Condition)o其次,书上这部分论述讲清了两件事。一是高收入稳态与低收入稳态 同时并存的静态现状;二是一个经济体逃脱低收入稳态陷阱的对策。 国家可以安排一个“大推动”,使

13、收入超过点B,经济会自身向点C 移动(这里隐含政策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储蓄线(也存在政策导 向)上移或将投资补偿线(隐含计划生育政策)下移,能够有效消 除低收入陷阱。二、经验结果当前的经验证据指出,内生增长理论在解释增长率的国际差异方面不很重要。来自亚洲的经验支持索洛模型。“亚洲四小”的引人注目的增长主要 依靠增加资本投入(高储蓄,所谓利他主以知队 和奉献精神)和简单 劳动投入(辛勤工作)而非全要素生产效率4的提升来推动。注意一下新 加坡的经济增长模式。“亚洲四小”还有一个共性:相对稳定的政府,奉行 外向型经济政策,鼓励其工业向国外出口,到世界市场上竞争和学习,以求 生存。亚洲四小的增长香港

14、66-91新加坡66-90韩国66-90口湾 66-90人均GDP增长5.76.86.86.7TFP增长2.30.21.72.64 参考 Alwyn Young 的实证研究。“A Tale of Two Cities: Factor Accumulation and Technical Change inHongkong and Singapore”,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1992; “the Tyranny of Numbers: Confronting the Statistical Rea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Growth E

15、xperien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1995.劳动力参与度38-49中等/高等教育27-7127-5116-6627-3627-7528-3726-68当然,这里可能存在资本与技术之间相关,不能作为独立解释变量等伪回归 问题,但这些问题不能成为主流。来自转型经济体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济每一个都曾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 制,几乎所有资产都归国家所有。而且在改革之初都面临财政赤字和外债问 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给这些国家在转型期间建议的基本改革方 略:执行紧缩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使预算平衡;价格放开;推动资产私有化进 程;外贸自由化;建立市场经济赖以运作的法律框架;建立社会安全保障体 系。可见,改革的目标多、无序且难度大。1989-1994年前社会主义经济的GDP下降国家最低产出年份下降阿尔巴尼亚199239.9保加利亚199327.4捷克199321.4波兰199117.8俄国199448.3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