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界定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608071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的界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的界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的界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的界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的界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的界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的界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更容易达到最佳规模;马克思也认为,由于 资本积累,中小企业终将为大企业所取代。20世纪初,以福特汽车为标志的大规模生产方 式的出现,更使人们普遍认为,大企业是有效率的,更有竞争力的。然而中东石油危机以来, 大企业效率下降,而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的现实,再加上1973年英国学者舒马赫的著作小 的就是美好的的出版,传统观念开始受到挑战。本文将从中小企业界定入手,分析中小企 业存在及具有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历史根源及现实基础,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培育中小企业 竞争优势。一、中小企业的界定如何定义小企业,关系到对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认识,定义过宽,有限的政 策

2、资源和要素资源过于分散,起不到扶持“真正”小企业的目的,定义过窄,则又会使应该 得到扶持的中小企业被排除在政府作用以外,因此,企业边界的界定往往出于政策上的需要, 并无统一标准,因而并不是一个很严格的概念。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企业边界的界 定各不相同。1、普遍做法。大多数国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界定中小企业的边界。定性界定主要是从 质上反映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这往往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但难于管理和把握。定量 界定则主要从人员、资本、营业额三方面进行界定。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随着经济的变化、 时空的不同,不能真正反映某一类企业的特性,因而许多国家都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 行界定。如美

3、国在中小企业法中规定,凡是独立所以和经营并在某事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 企业均属中小企业,在这一 “质”的规定前提下,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对中小企业的划 分又作了“量”的规定,即制造业中从业人员250人以下者,批发业中年销售额为500万美 元以下者,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年销售额和营业额为100万美元及建筑业中三年营业额为500 万美元以下者为中小企业。2、中国对中小企业的最新界定。根据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 促进法的规定,中小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 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其具 体划

4、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 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该标准突出了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按照普遍做法,结合 中国实际,比1999年标准(该标准包含了各种所有制企业,但没有定性标准,从而没有政 策收缩空间;同时没有人数标准,有违以人数看规模的普遍观念)更为合理。二、中小企业存在并具竞争优势的理论解释1、最佳规模理论奥斯汀?罗宾逊(Aus tin Robinson)在1931年出版的竞争产业的结构中提出,企业规 模效益递增有一定限度。因为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但由于技术的非无限可分性,分工超 过一定程度反而意味着复杂程度的提高、操作成本的增加和效

5、率的损失。同时,企业的规模 经济效益会被管理费用的增加及管理效率的降低所抵消。中小企业只要规模适度照样有竞争 优势。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GeorgeStigler)在1958年的规模经济中提出了 一个“生存法则”,认为在任一特定行业中,若某种规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下来, 则它是有效率的。进而,若某规模的企业数量(或产出量)在该行业中比重上升最快,则说 明此规模为最佳规模。施蒂格勒运用这种生存技术法,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某一 行业的最佳规模通常是一个区间而非一个点,因而企业长期成本曲线是浴盆曲线而非U型曲 线,中小企业在最低区间内也能达到最优规模。科斯认为,企业边界取决于

6、企业和市场的均 衡,即企业的边际管理费用与边际交易费用相等之处。一般而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交 易费用递减,管理费用递增,而两者之和最小处的企业规模不一定很大。况且,规模经济不 一定和企业规模有必然联系。最优规模不一定就是大规模。2、生产力发展理论日本学者中村秀一郎在大规模时代的终结一一多元化产业组织中列举日本经济的现实, 认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他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日 本自70年代已从重化工业阶段跨入信息时代:首先,生产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迅速发展, 引起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移,人们对规模经济的根本信念发生了动 摇。其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7、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带动需求结构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与之相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取代了少品种、大批量的传统生产方式。最后,国家 为发展生产力,其产业政策也向中小企业倾斜。因此,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生产 力的发展。3、企业组织理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不论其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都包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 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巴纳德认为,个人协作意愿的强度同组织规模成反比关系。 组织越大,成员的协作意愿越小;组织越小,成员协作意愿越大。企业越大,人员越多,成 员目标偏离企业目标也可能越远,信息沟通难度也越大。4、技术创新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大企业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8、,而产业成长初期、创新和熟练劳动使用 相对重要的行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谢勒尔(F.Scherer)通过对一些 产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专利发明、技术创新并不与企业规模成正比,反而,随着企业规模的 扩大,常会出现活力的衰退。因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并不处于劣势。同时,随着新技 术不断涌现,技术生命周期缩短,技术开发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规模小,转向快,企业的研 发、生产、销售等部门常集合为一个单元,相对于部门界限明确、职能各自独立的大企业, 更能及时捕捉市场机遇。卡尔松(Karlson)指出,科技进步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最小有效 规模,使平均成本曲线左移,弱化了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使

9、得中小企业可以进入原来难以进 入的领域生产经营。5、企业家精神的强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对社会交往、尊 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强化,很多人有了更高层次的创业需求。人们发现,为别人工作很难 有大的作为,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更多的是民营企业家。经过两代企业家的洗礼,中国企业 家市场进一步完善,企业家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许多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并得到创业者的精 心培育。三、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分析p中小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有很多潜在的优势,现将这些潜在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归纳总结,主 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内生性竞争优势1、中小企业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

10、更具一致性。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业绩的好坏直 接与员工素质及努力程度相关。员工素质是最基本的,但绩效还取决于其努力程度。员工有 高素质但不努力对企业有百弊而无一利。不容否认,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吸引高素质人才 的优势,但目前情况下,许多企业的很多岗位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学问,要的只是经验与熟练 度,很多大学生所干的活中学生也能干。因为企业并不只有研发部门,还有很多日常的、程 序化的业务都要普通员工躯干,真正需要高学历的岗位很少。企业更应该利用中国的劳动力 优势,降低成本。如若内部过度竞争,往往又会引起严重的内耗,真正得利者并不是业务能 力强的员工而是业绩一般的员工,因为业绩差的员工在其他方面

11、不一定差,而他更有动力去 讨的领导的欢心。况且,随着人员的增加,企业内人际关系将随之成几何级数增长,人际协 调成本可能远远大于收益。而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虽然不一定很高,但由于人际关系简单, 凝聚力相对较强,三个臭皮匠照样能把企业各项工作完成的有声有色。同时,在中小企业, 员工更能体会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目标、个人目标的关系,形成积极的内在报酬,更容易激 发他们努力工作。2、企业信息准确性、时效性更高。决策正确是以信息为基础的。一般而言,所需信息量与 企业规模成正比关系。管理者应掌握尽可能多的正确的、相关的信息,减少决策失误。大企 业由于层层传递并经各层有意识的过滤,管理者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过时的、

12、有失偏颇的。这 将使其决策的科学性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能经常在一起沟通,渠道短, 管理者能迅速掌握有关多方面的信息,根据判断做出决策。这也正是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 敏捷、灵活性的原因。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要求及时掌握正确 的信息,及时决策。因而很多情况下,企业的很多职能部门并无必要,借助外脑即可,成本 会低得多。3、市场承受力强,具有弹性。和制度化、大规模经营的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经营有很大 的弹性,由于兴建小企业所需投资少、建立和投产的难度不高,并且创办时间短、见效快, 因而具有调头快、转向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的特点,它可以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市

13、场及时进行调整改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小企业这种优势尤为突出,如 东南亚金融危机当中,新加坡、台湾地区未受到影响,正是因为那里的小企业在发现出口市 场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经营策略,进行转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结果。4、中小企业管理难度较小,成本较低。随着薄利化时代的到来,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成败的 决定因素。首先,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所有者,因而有足够的动力去将企业做好,而 不存在大企业的代理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并且,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并不是很复杂, 比起大企业来,可能更有成效。尽管大企业的管理者素质理论上应该比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 高,但是毕竟受生理、心理、思

14、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其高出的水平很难使其复杂的 大企业的管理真正有效。不少理论认为,以公司制为方向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解决企业生存与 发展问题的根本。公司制的长盛不衰也似乎证明了其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公司制所带来的 代理问题一直使大批学者、实业家夜不能寐。最近美国安达信、世通等大企业会计造假问题 的东窗事发更引起人们的深思。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目 标与经营者目标高度重合,尽管这会由于素质缺陷而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发展,但相对而 言,这要比代理问题的机会成本小得多。不输已是赢的一半,稳打稳扎更容易成功。其次, 中小企业由于组织结构简单,管理人格化,由于有一定的血缘

15、、地缘亲缘关系,组织、指挥、 协调、监督的过程较为迅速,成本相对要小。5、小企业财务决策更为稳健。勿庸置疑,大企业有着无可比拟的资金优势。但资金优势并 不等于竞争优势。盲目的扩张照样会使大企业的周转不灵。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给人们留下 了深刻的教训。而中小企业由于实行预算硬约束,决策谨慎而保守,降低了财务风险。同时, 中小企业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进入退出壁垒相对较低,更给大量中小企业展 示了一个大舞台。(二)外生性竞争优势中国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有其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基础。1、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中国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独特 的传统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

16、固。具体表现在:(1)权力欲较强。“学而优即仕”、“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更使人们看到 权力的巨大能量。而权力是以组织层级为基础的。层级越高,权力越大。大企业中的低层次 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权力的强烈需求。而在中小企业,人们相对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职位,更容 易满足权力欲,拥有成就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稍稍做大就分家的重要原因。(2)家族、乡土观念浓厚。黑格尔将中国文化的主旨概括为“家庭精神。中国传统社会是 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社会。血缘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集体观念更多的是家族观念。 这各根深蒂固的家的观念使家族主义倾向普遍存在。而这种家族思维方式只能适用于中小企 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关系的复杂,家族思维定势往往成为大企业的障碍。但 普通的中国人要摆脱这一定势并不容易。同时,由于浓厚的乡土情结,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本 土、本地区的产品。2、现阶段的经济环境是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1)需求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