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607755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考点分析及要求动能和动能定理在考纲中属于级要求。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个重要的功能关系在历年高考(见下面分析)选择题或计算题中考查到。于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动能定理。高考命题趋势猜测动能定理、功和功率作为能量这一部分的起始内容,其基础作用在今后的高考中不会削弱,再现频率还会保持较高水平。密切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情景信息题已经取代传统纯模型题目的首选,如2013年北京卷“蹦床运动”,2013年浙江卷“电子能量分析器”, 2012年福建卷“电动机”牵引小船, 2012年北京卷“摩天大楼客运电梯”, 2011年浙江卷“节能

2、混合动力车”,2010年浙江卷“高台跳水”,2009年四川卷的“起重机”,2009年浙江卷“玩具车工作时间”,2009年安徽卷“过山车”高度设计,2008年北京卷“风力发电机” ,2008年“2008字型玩具轨道”, 2006年北京卷“跳台滑雪”,2005年广东卷“大洋一号”及2005年上海卷“滑板运动”。不过2013年课标卷第16题单独考查动能定理,课标卷第24题结合圆周运动考查动能定理,大纲卷第20题结合其它功能关系考查动能定理。设计思路这节课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还是比较难的。我的设计思路:先通过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然后让学生当场体验动能定理的用法。引

3、入:教师提问:什么是动能定理?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教师:基础知识梳通过ppt简单梳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表达式: 教师:速度指瞬时速度,具有相对性,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3.单位:焦耳(国际单位制中)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5.动能的变化量:指末状态动能减去初状态,即动能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量是过程量。二、动能定理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 即教师:对动能定理的剖析通过例1、例2、例3讲解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4.适用条件: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

4、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三、应用动能定理的一般步骤教师:通过例1、例2、例3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应用动能定理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象一般取单个物体,通常不取一个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要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来定,可以对某个阶段应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整个过程(全过程)使用动能定理。2.受力分析和做功分析分析物体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在哪段位移哪段过程做功,用恒力功的公式列出各力做功的代数和或要求的功用表示3.明确研究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和4.列出动能定理方程:教师:总结完之后,学生通过高考题再次体会动能

5、定理用法(学生黑板实战)四、课堂小结总结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以及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五、板书设计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2.动能的变化量:二、动能定理1.表达式: 即恒力功:,式中速度和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2.合力做的功:(1)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2)先求出各力做的功,然后代数相加3.能解决的问题:涉及、即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问题三、应用动能定理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2.受力分析和做功分析3.明确研究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和4.列出动能定理方程:课堂互动讲练一、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理解,运用动能定理解题一般步骤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长度为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

6、为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求此时小车和物体的动能分别为多少?例2.一质量为的小球用长为的轻绳悬挂于点,小球在水平力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缓慢地移动到点,此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如图所示,则水平力所做的功为()A B CD例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 的铅球从离地面2 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 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取10 )二、动能定理在高考中考查(学生通过高考题再次体会动能定理用法)例4.(2009全国卷)以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的小物体。

7、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A和 B和C和 D和例5.(2010年江苏单科)(16分)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的质点,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绳的悬挂点距水面的高度为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取重力加速度,(1)略(3)略(2)若绳长,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水中。设水对选手的平均浮力,平均阻力求选手落入水中的深度例6.(2012 福建理综21(19分)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搜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小船的质量为,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经过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小船从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点经历时间为,、两点间距离为,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1)小船从点运动到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2)小船经过点时的速度大小 (3)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