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604904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1-07人类地域联系要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学要点交通运输:1、铁路运输优点:速度快、运量大、受自然影响小。缺点:投资大、山区平原、灵活性差客货流选择:陆地国内长途客流。陆地国内长途、大宗、笨重、时效小的传统工业物资铁路分布世界铁路促进内陆国家、沿海国家内陆地区亚欧大陆桥第一座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荷兰鹿特丹-西欧工业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中亚北疆铁路(阿拉山口-乌鲁木齐)-兰新铁路(乌鲁木齐-兰州)-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中国铁路铁路区位:铁路线、枢纽、经济区、港口、物流公路运输高速公路水运:内河航运:()作用: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2、:()发展: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邮电通信()邮政通信任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实物)特点:点多、线长、面广。覆盖绝大多数地区网络组成:邮局、邮路与环境的关系,常受台风、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电信通信任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文字、符号、图象、语言。(虚拟)网络组成:终端设备、传输设备(电缆、光缆)、交换设备(大型计算机)。局限于经济发达地区与环境关系:常受地形影响。商业:()概念:狭义: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购销时空的缓冲器)的行业。广义: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和服务业的行业。()商业活动主要环节:收购、储存、调运、销售

3、。交通运输网中的线铁路建设()发展铁路运输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加强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铁路区位的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活跃整个路网。经济意义: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政治意义: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科技是保证。公路建设区位因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分条件复杂的地段。()国道、省道构成公路网:国道:是国家的干线公路,以直达运输为主。

4、省道:是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航道的建设:()航道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航道网组成:天然水系的航道。运河。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作用: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类型:港航空港、车站。港口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因素:腹地、客货流量()社会因素:大城市附近、技术。上海港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水域条件:长江、黄埔江、江宽水深为港口提供淡水。保证了港船舶的航道和抛锚的空间陆域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为港口设备、建筑、服务提供有利条件。()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沪宁杭经济区、长江中游工业区、重庆工业区)

5、。客货流量大。()社会因素:以上海市为依长车站(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客货流量。()社会因素:铁路、公路的干线沿线的经济区。航空港(机场)区位因素:高速公路两侧()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相对高)。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气候,晴朗少雾、风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城市的距离、交通联系、环境。城市交通运输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及数量经常变化。()行人、车辆相互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道路设施、管理设施多,占用城市面积和空间大。城市道路网:()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建设条件()布局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6、。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合理利用水文条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城市交通主要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解决措施: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道路、种树、种草、种花。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商业中心:()形成:自发形成的。城市和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为中心形成的(人口流动量大商业地租水平高)。()作用: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中心商务区)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动的枢纽。()功能:零售商业、批发商业、金融业、各种服务业。()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商业街与商业小

7、区商业街商业小区、组成零售商店集中粮店、小型综合商店、付食杂货店、摊点分布以市场最优:建立城市几何中心处(中心与边缘通达)中心商务区(一级商业区)最重视人流密度-地租水平高(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水平迅速降低)-功能复杂(垂直分布-大厦低层-零售业;上层-办公;时间:昼夜人流差别大)以交通最优:建立环城公路、高速公路两侧,干线路口大件货物(电器、家具、装饰)二级商业区(交通工具)三级商业区零售商店居民住宅区内(日常用品、劳务服务)流动服务乡村、山区货郎担(山区)大篷车(平原)货物交换网络服务(送货上门)经济发达、居住环境人少商业网点:()形成: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自然条件

8、不同劳动地域分工导致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密度:自然条件:山区网点少,平原网点多。人口条件:人口密集网点多,人口稀少网点少。交通条件:交通闭塞网点少。()效益:靠近商品产地: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靠近交通要道:促进商品流通。()组织形式:流动式。人口稀少地区采用流动服务。如:大篷车,货郎担。固定式。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捷地区多采用固定形式。如:商业待、商业小区。新形式:电视上、网络上购物、街上无人售货机。七、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一体化-WTO)和金融密切的全球经济联系:()表现: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国际金融贸易。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

9、。(贷款、投资、证券、保险等)信息贸易订单()经济联系基本形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经济联系的发展:世纪国际贸易开始萌生。地理大发现大洲之间、国家之间经济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蒸汽机轮船海洋运输)进行原料和商品的跨国贸易,国际金融活动开始发展起来。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大商品输出,信贷资本输出。世纪中期(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经济活动的联系十分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出口:工业(技术含量高)制成品、农产品(劳动生产率高):小麦、玉米、畜产品、资本(投资、信贷)技术:(知识产权)出口获得高利润低价进口:燃料、原材料、劳动力以及廉价劳力密集型工业

10、产品() 发展中国家:低价出口燃料、原材料、廉价劳力、廉价劳力密集型工业品高价进口:技术、资金、高科技工业品、某些农业品()问题:在世界贸易中,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南北差别南: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半球南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20多个发达国家()改变目前贸易格局的不平等关系的措施。加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东南亚国家联盟热带经济作物、矿产;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进行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区(合作紧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亚太经合组织(APEC)合作松散环太平洋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金融市场:含义:世界上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业务: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黄金、外汇买卖。出现前提: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主要中心(经济发达、商品交易活跃、世界贸易):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士。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