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60490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学 习 任 务核 心 素 养1描述与分类:“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含义。2解释与论证:文化创新的途径。3预测与选择:如何促进文化创新。4辨析与评价: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否矛盾。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科学精神: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公共参与:参加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文化交流活动;把继承、发展和创新同交流、借鉴和融合统一起来。一、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必要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与创新的关系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

3、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对待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态度和原则态度: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判一判(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3)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4)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提示(1)(2)(3)(

4、4)二、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关键在于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2克服两种错误倾向(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这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3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4)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连一连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创设情

5、景作为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致力于传承发展梅派艺术,促进了京剧艺术的繁荣。传承梅派艺术,原汁原味尤其要京剧本体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动。“只有传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创新。”苦练多年,梅葆玖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改良新戏方面梅葆玖也不遗余力。他的代表剧目大唐贵妃在原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梅葆玖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源,京剧一定姓京,而不能姓歌剧芭蕾等。”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提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梅葆玖先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结合材料,说明梅葆玖先生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提示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苦练梅派艺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梅葆玖先生在传承梅派艺术中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继承传统、

7、推陈出新中实现创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梅葆玖先生在其代表剧目中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进行创新。探究总结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所以文化创新还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8、(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

9、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ABCD思维建模审设问知识: 未限事件: 材料做法角度:给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启示审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审选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大意是说,诗文创作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这启示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立足当代实际,反映时代呼声,符合题意;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到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说明这些

10、经典著作和千古名篇既是伟大思想家和诗人反映当时时代的思想精华,又流传千年经受住了历史检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后人继承,这启示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符合题意;流行文化从性质上看,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因此“摒弃流行文化”的表述绝对化,错误;材料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革命文化,排除。故选A。定答案A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传统文化具

11、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孝”文化内涵的变迁正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结果,D符合题意;题目强调传统文化纵向的发展,A、C涉及文化的横向交流传播,不符合题意;题目并未涉及传统文化中的陋习,B不符合题意。2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并加以本土化改造,该节目采用评审背对着选手盲听盲选的模式,让观众眼前一亮,并迅速蹿红,成为当前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之一。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有()文化创新需要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就能实现文化创新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文化的交流、借鉴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B C D

12、C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不符合要求,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创设情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待开发的重要“富矿”。继承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故步自封、拒绝外来文化资源,而是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以中华民族的主体自觉,汲取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成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认认真真地深入社会生活,扎扎实实地开展实地调研,从实践中获取真知,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才能加深对

13、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什么样的方向?提示深入社会生活,立足实践,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2(辨析与评价、公共参与)在文化创新中我们应克服哪些错误倾向?提示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既要反对否认继承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做法,又要反对故步自封、拒绝外来文化资源的做法。探究总结1文化创新必须克服的错误倾向(1)在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要克服固守传统、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14、”的错误倾向。(2)在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上,要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完全否定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为什么要克服在文化创新时的错误倾向无论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还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3在文化创新时,如何坚持正确的方向(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

15、的新辉煌。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对此我们必须 ()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反对外来文化的影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民族文化创新ABCD思维建模审设问知识:未限事件:此角度:必须(措施)审材料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审选项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