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603647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C (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C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 30 分,用【加试题】标出。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

2、不得分)1稷下学宫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鲁国的教育中心采用官学的办学形式吸收了私学的长处兴盛于春秋时期ABCD【答案】D【解析】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故错误,正确;在稷下学宫,诸子百家自由讨论,故正确。故选 D。2原始时代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则使用“铁犁牛耕”,这一变化反映了A冶铁技术带来划时代的变化B铁农具占据主导地位C古代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D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答案】D3“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A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B奠定了雕版

3、印刷的技术基础C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D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材料反映的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推广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故 D 项正确;西汉时就已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故 A 项错误;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太学兴办于西汉,故 C 项错误。4唐代的市制有日中击钲二百下开市、日落前击钲三百下关市的惯例,而宋代却是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一变化说明宋朝A夜市和晓市繁荣B对市进行严格管理C市突破时间限制D海外贸易非常发达【答案】C5读下图,在对全国的有效管理方

4、面,图二较图一出现的主要变化是图一图二最高地方行政官员接受中央监督对地方实现了垂直管理对藏族聚居地区进行直接管理对东南海域的联系和管理加强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郡县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秦朝和元朝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均需接受中央监督,错误;秦朝和元朝的长官都由君主任命,都是垂直管理,错误;元朝时在藏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理,正确;元朝时设琉球管理台湾,正确。故选 D。6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突出了“

5、致良知”的价值追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据材料可知,王阳明反对对人的外在束缚,而主张内心自省,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知行合一”,B 项错误;陆王心学亦强调儒家伦理道德,C 项错误;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恢复内心固有的道德意识,这符合材料“自然日长日化”的主旨,故 D 项正确。7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这一规定A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中国的经济主权B开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之先河C扼杀了外部因素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使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答案】C8下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土特产

6、产品出口统计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B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由表的数据可知,茶叶和生丝出口不断增加,这说明了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所以答案选 A;B、C、D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9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力主“进行东洋政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随后日本发动了A日俄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九一八事变D明治维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A 发生在 1904 年到 1905 年;C 发生在 1931 年;D 是 19 世纪 6090 年代日本的

7、改革运动;B 发生在 1894 年,所以答案选 B。10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案】C11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下列最符合孙中山

8、本意的是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平均地权反对贫富差距倡导排满革命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由材料“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可知,孙中山先生在共和告成后主张发展产业,但又担心贫富悬殊,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所以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倡导排满革命,所以排除。综上所述,答案选 B,排除其他选项。12下图是 1911 年 2 月 5 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石印面,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

9、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杂糅特征【答案】D13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 10 篇,而同时期中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了尽管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发表专门讨论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前后不超过 10 篇,新青年被当时的相关的新闻媒体及保守派关注的焦点却集中于文学革命上,表明民主与科学思想主要是通过新文学的形

10、式宣传的,即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故选 B。A、C 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14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表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一事变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由材料“卢沟桥”可知,这一事变是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所以答案选D。A 发生在东北地区,排除。八一三事变是指 1937 年 8 月 13 日抗日战争初期

11、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 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5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答案】A16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A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B中苏

12、关系全面破裂C美国与日本的联盟更密切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 年中日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故 D 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苏关系全面破裂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排除 A、B 两项;C 项与中美关系的改善无关,故 C 项错误。故选 D。171992 年抵达北京履新的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找到了适合中国发

13、展的道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根据所学知识,1992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中国指明了方向,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所以答案选 D,排除 B;1978 年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排除 A;1997 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 C。18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最后在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制定出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贵族放弃了特权B实质仍维护贵族的利益C平民可制定法律D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答案】B191492 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把哥伦布召回,讨论探险计划。西班牙王室同他签署航海协议,为他装备了船和水手,委任他为船队统领和将发现的新陆地的总督,还交给他致大可汗书。由此看来,哥伦布首航的目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