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60168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性实验: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一前言1.1 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 基团所组成的有机物。它的非极性憎水基团一般是8到18碳的直链烃,因此表面 活性剂都是两亲分子(amphiphilic molecule)。吸附在水表面时采用极性基团向 着水,非极性基团脱离水的表面定向。这种排列,使表面上不饱和的力场得到某 种程度上的平衡,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某些物质当它们以低浓度 存在于一体系时,可被吸附在该体系的表面(界面)上,使这些表面的表面自由能 发生明显降低的现象,这些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现在广泛应用于石油、

2、纺织、农药、采矿、食品、民用洗涤剂等 各个领域。由于工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应用于水溶液,以改变水的表面活性,所以 若不加以说明,就是指降低水的表面自由能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1) 润湿作用(wetting action)(渗透作用):用作润湿剂、渗透剂。(2) 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分散作用(dispersed action)、增溶作用 (solub il iza tion):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3) 发泡作用(foaming act ion)、消泡作用(do any wi th foam):用作起泡剂、 消泡剂。(4) 洗涤作用(washi

3、ng act ion):用作洗涤剂。随着科学的发展,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 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虽然表面活性剂领域现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 学科,但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便面活性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 和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行态很 大的变化。总之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还是待于开发和改善,能够将现有的技术 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2。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电导法。 2 表面张力法。 3 光散射法。4 比色法(染料吸附法):利用某些染料在水中和在胶束中的颜色有明显差别 的性质,实验时先在大

4、于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很少的染料,染料被加 溶于胶束中,呈现某种颜色。然后用水滴定稀释此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显著 变化同,此时浓度即为CMC。5 浊度法:在小于 CMC 的稀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烃类物质的溶解度很小,而且 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但当浓度超过CMC后,大量胶束形成,使不溶烃类物质溶 于胶束中去,致使密度显著增加,表面活性剂有增溶作用。根据浊度的变化,可 测出一种液体在表面活性剂中的浓度及CMC值。实验原理: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溶液浓度很稀时,电导的变化规律与一般强电解质相似,表面活性剂完全解离为离子,随着温度上升,电导率近乎直线上升,但当溶液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随

5、着胶束的形成,胶束定向移动速率减慢,K 仍随着浓度增大而上升,但变化幅度变小,摩尔电导率也急剧下降,利用K-C曲线的转择点求CMC值。气泡的最大压力法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之它的基本原理如下,当玻璃毛细管一端与液体接触,并往毛细管内加压时,可以在液面的毛细管口处形成气泡。气泡的半径在形成过程中先由大变小,然后再由小变大,设气泡在形成过程中始终保持球形,则气泡内外的压力差AP (即施加于气泡的附加压力)与气泡的半径r、液体表面张力b之间的关系可又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表示,即2bA p =r5-13)显然,在气泡形成过程中,气泡半径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所示,所以压力差AP则由小变大,

6、然后再由大变小。当气泡半径r等于毛细管半径R时,压力差达到最大值APmax。因此Apm ax5-14)由此可见,通过测定R与APmax,即可求得液体的表面张力。由于毛细管的半径m ax较小,直接测量R误差较大。通常用一已知表面张力为b。的液体(如水、甘油等)作为参考液体,实验测得其对应的最大压力差为AP0,max,则毛细管半径AP0,max。代入上式,可得被测液体的表面张力Ap0 ,m ax5-15)压力差Ap可用U形水压力计测量,本实验中用DMP-2B型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测量,该仪器可直接显示以 Pa 为单位的压力差。在同一温度下,若测定不同浓度c的溶液表面张力,按吉布斯(Gibbs)吸附等

7、温式可计算溶质在单位溶液表面的吸附量rRT dc5-16)若r2 0,则溶质加入使表面张力降低,即dc V0,这时表面溶质的浓度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称为正吸附,这类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反之,则称为负吸附,溶质则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二仪器和药品DDSII A型电导率仪;恒温槽;容量瓶(25或50ml);移液管两个(5ml);氯 化钠(分析纯);十二烷基硫酸钠(用乙醇23次重结晶提纯);蒸馏水;表面 张力测定装置一套;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一台。电导水;铂黑电导电极一支;带 有磨口的锥形瓶 (250ml) 11 只;三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一:电导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值1. 十二烷基硫酸

8、钠经80C烘干3小时后,用二次水准确配制浓度为0.002 0. 006、0.007、0. 008、0. 009、0.010,0.012 ,0.014,0.018,0.020mol/ L 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50 ml2. 开通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的电源预热20min。3. 按浓度从稀到浓顺序,用电导率仪分别测定水浴恒温25 0. 1 C时各溶液 电导率值,待恒温10min后读取数据,每个溶液的电导读数三次。4.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十二烷基硫酸钠 的浓度C/mol/L次数电导率卩/ms m-l0.0021230.0061230.0071230.0081230.0091230.0101230.01

9、21235根据表格中的c ,卩画出c 卩图,由图可以找出CMC值实验方法二:1. 打开精密数字压力计开关,预热lOmin,将单位调至mmH2O,在通大气条件下 对仪器进行采零。2. 在表面张力仪的支管中装入适量蒸馏水,插入已洗净的毛细管,使毛细管与 液面接触,将实验仪器接好,并在漏斗中加满水。3. 打开支管的活塞,用洗耳球通过气管上的胶管向系统吹气,调整管中的液面 高度,使毛细管端与液面相切。盖上支管活塞后,用止水夹将通气管上的胶 管夹好。4. 将支管试管置于25.000C的恒温槽中,恒温lOmin。5. 打开滴液漏斗,使水缓慢滴出,调整滴速,使气泡从毛细管端尽可能缓慢而 且均匀地鼓出,约5-

10、10s鼓出一个气泡。待数字压力计示稳定后,读取数字 压力计的最大示数的a P最大值,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由Kj (水)/A P最 大(水)求得K值。6. 用少量0.002mol/L的SDS溶液淌洗支管试管及毛细管。在支管试管中加入适 量待测液,按浓度梯度从高的顺序依次测定其表面张力。方法同步骤( 2) -(2)。7. 实验结束后,分别用自来水和蒸馏水仔细将毛细管和支管试管洗净冲洗 2-3次,再将毛细管用洗液浸泡,支管试管放回瓷盘。8. 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温度: 大气压: Pa编号测定项 浓度 Mol/L A P(250C)表面张 力 丫(250C)A P(400C)表面张 力 丫(250C)A

11、 P(600C)表面张 力 丫(250C)水10.00220.00630.00740.00850.00960.01070.01280.01490.018100.020以 SDS 的浓度对表面张力作图,得浓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转折处对应的浓度为 该温度下的CMC值。四参考文献1 上海众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2010-11-2 14:23:56 发表的技术文章。2 长春医学第六卷,第二期2008 年。李伟娜、刘志红、谢皓雪(长春医学高等 专科学校药学系)发表文章。3 王小菊,袁艳玲,李雪梅,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J. 长春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 19214 朱云云,周长山,林青枝。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河 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12(20 增刊): 141-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