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600124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生品社课堂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在这个称之为知识经济或信息的时代中,没有争议的结论是人的智力是最宝贵的财富,教育是一切的基础。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必须迅速走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着基本学习能力重新设计和重新组织,各个学科(不管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学科)其教学的深化改革都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使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常规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

2、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小学品生品社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品生品社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由于我们的学生涉世未深,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要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单靠教师的说教是不行的。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把它引入课堂,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大,有一些学校厌学学生的比例相当大,而厌学的学生是有方向性的,有的学生厌学这门课,但不厌学那门课。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

3、的现象呢?我深入品生品社听课中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在上品生品社课时照本宣科,有的课未使用教具上课。这样怎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实践证明,哪个老师有注意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生厌学率就低。为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顾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研究学生的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参与活动将是勉强的,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品生品社课教学,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

4、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故事开端激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我在教学让诚信伴随着我一课时,先播放了故事,让学生边欣赏狼来了的画面,边听配乐录音,听后请学生讨论:天真的牧童在山坡上焦急地呼喊“狼来了”,为什么山坡下的人听到后不去求助?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继而提示课题。以“趣”

5、引路,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讨论明理激趣。品德与生活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目的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出现画面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我在教规则有什么用一课时,联系实际,进行了假设。学校生活中假如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在这里我巧妙地利用电教的魅力,再现了常见的孩子们活动的一角:玩游戏不守规则、大声喧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当你课下玩游戏,有人不排队在你前面插队时;(2)当你被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扰得无法看演

6、出时;此时你看到、听到的情景,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规则的道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老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

7、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品生品社的课文大多以故事、事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本剧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片,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指导行为。 如上人类的家园一课时,我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

8、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品生品社课堂教学呈现教育内容能扩充认知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育内容,扩充了

9、认知空间,变单一教师讲授为教师和媒体共同对学生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除了教师的语言以外,还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号对学生形成刺激,如:学习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我从课外找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把它们融为一体做成课件,制作成热区,让学生上课时通过鼠标点击,查看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资料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通过游览家乡,说说家乡与其它地区有什么不同?进而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深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道德认识,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动地再现图片和文字,使课件成为学生的学件。再如:学习爱惜粮食一课,我从搜集资料中经过剪辑重组了几组镜头,然

10、后按粮食生产过程将其制作成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当声形融合的粮食生产过程呈现于学生面前时,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启发,克服了学生感官上的局限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品生品社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教学走进课堂,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上,老师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又如:学习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我将明理的部分做成具有

11、交互功能的课件。让学生自由点击课件中的版图,当箭头变成手型时,轻轻一按,就会出现对家乡风光、成就等的图文并茂的说明。课内外信息交互作用,产生了强烈的信息场效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知识进行补充。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品生品社课教学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途径,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品生品社课在明理

12、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是其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则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如在教走近残疾人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进无声的世界,播放聋哑学生用手语顽强学习的录像,接着引导学生看很多身残志不残的榜样苦学本领的动人事迹,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并体会到要尊重残疾人,要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最后,因势利导,启发提问:“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样做?”学生纷纷回答:“我们要尊重残疾人。”“我们要帮助残疾人。”“对有困难的人,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水到渠成,很好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实践。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觉得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具有容量大、信息新、感染力强等特点,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