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59949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 姓名:_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窃读记(节选)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

2、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1填空。(1)“安心”、“担忧”都是表示心情的词语。 “我”安心是因为_ “我”担忧是因为_ (2)找出节选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认真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下列句子是比喻句吗?是的打“”,不是的打“”(1)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_)(2)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_)(3)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_)3用“_”标出“我”进书店时动作的词语,想想可以换什么字,换字后,意思是否和原意一样。 4请你帮“我”体会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 二、 阅读理解。忆读书(节选)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会认字

3、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

4、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故事中的三个

5、主要人物是_、_、_。2课文第-段主要写了作者三个时间段读书的情况,表示这三个时间段的词语是_、_、_。3读第段,作者对水浒传的评价是_,对荡寇志的评价是_。4文章结尾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读书好”指_,“多读书”指_,“读好书”指_。5我们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三、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圆明园的毁灭(节选)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

6、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用“”画出选文中的两个过渡句。2过渡句在文中起着 _ 的作用。3选文是从_、_两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4选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因为( )A圆明园位置好,而且占地面积大。B圆明园是皇家园林。C圆明园不但建筑

7、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6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_四、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 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盈 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

8、片,(错乱 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画“ ”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吃,从中可以看出它很聪明。C松鼠是爬树的高手,能够借助锐利的爪子迅速爬上光滑的高树。D松鼠是冬眠动物,一到冬天就待在窝里不出来了。3第二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描写的是松鼠_,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有

9、_,从中可以看出松鼠_。4阅读第二自然段,梳理信息,填写下面的科普知识卡片。松鼠的窝选址:_材料:_特点:_五、 课内阅读。猎人海力布(节选)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

10、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m)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1照样子,写词语。狂风怒号(形容天气):_、_、_、_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_3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缩句)_4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_六、 课内阅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

11、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1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再翻译句子。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硎:_句意:_2这段选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用这些事物来赞美_。3关于“纵横”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国土南北东西的距离。B既指时间之长,又指空间之广。C为下句所表现少年中国的“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七、 课内阅读。白鹭(节选)在清水田里,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他却根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

12、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1把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补充完整。2这是一篇_的散文,作者是_,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之情。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作者运用_和_的写法,表现了白鹭的优雅矜持。4“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句话体现了( )A白鹭的无所事事B白鹭的悠然自得、气度不凡5选文的三段话生动地描写了“_”“_”“_”三幅优美的画面,写出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6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为什么?再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丰富画面。_八、 课内阅读忆读书(节选)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