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598915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全册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 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 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 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 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 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 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 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

2、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 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 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 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 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 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 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 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第 1 页 共 8 页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 交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 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

3、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 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 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3 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 课时 2练习 一课时二、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 步认识,用 26 的乘法口诀

4、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第 2 页 共 8 页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 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 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 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 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 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 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 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 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 使学生理

5、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 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 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 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第 3 页 共 8 页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 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

6、好的学习习 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 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 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 课时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5 课时 3整 理和复习1 课时三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 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 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 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

7、的重要性。学情分析第 4 页 共 8 页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 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 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 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 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 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 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 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

8、泛的活动经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 知平移、旋转现象。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 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 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 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第 5 页 共 8 页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 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 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9、。课时安排:4 课时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时 2平移和旋转 课时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课时 4练习七 课时四 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 继续学习用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 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 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 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 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 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10、。但注意力较 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第 6 页 共 8 页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 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 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 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 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 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 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教学目

11、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 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 复杂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第 7 页 共 8 页课时安排:5 课时1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2 课时2解决问题2 课时 3整理 和复习1 课时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