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修订前后对比(列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597420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内容”修订前后对比(列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内容”修订前后对比(列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内容”修订前后对比(列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内容”修订前后对比(列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内容”修订前后对比(列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标课程内容的修改情况修订稿实验稿修改情况1. 物质 (14),(18)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

2、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删去第(1)条,其中“分类”的要求删去;“描述物态特征”的要求放在1.2.1中。删去第(2)条,“评估积极、消极

3、影响”的要求具体落实在1.2.4、3.6.3中;“交流当地环境资源利用意见”的要求具体落实在1.1.4、1.4.2、3.6.4 中。对熔点、凝固点、沸点以及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等知识,提出明确要求。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现象,改为说明水循环现象。(行为动词和要求匹配)1.2 物质的属性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

4、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实验稿中比较笼统的“一些属性”举出实例(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并明确应“通过实验”来了解。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

5、世界的新进展。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1.4 新材料及其应用1.4.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

6、发展有所作为。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4)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1)(2)(3)合并为一条(1.4.1),把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统称为新材料。更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意义。2. 运动和相互作用 (25),(22)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1.2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

7、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把“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前放在这里,要求比较明确。删去第(3)条,把它的内容体现在后面“2.4电和磁”中。2.2 机械运动和力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

8、行简单计算。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2.4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2.5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2.9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

9、、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7)通过实验探究,

10、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增加“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要求,并作为附录所列的学生实验项目。第(3)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将其拆成两条(2.2.3和2.2.4)。对压强的要求,明确为“理解”层次,强调和生活、生产的联系。增加“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要求,并把有关流体压强的内容整合为一条(2.2.8)删去“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增加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3 声和光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

11、传播条件。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2.3.7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

12、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第(1)(3)条各有两个主题,分别拆成两条。“光的直线传播”小学已学过,删去;增加“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的要求。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要求更加明确。删去“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只要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不要求知道三者的数学关系,避免有关计算题。2.4

13、电和磁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4.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2.4.3 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2.4.4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4.5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4.6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

14、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加“摩擦起电”等静电学内容,单独设为一条。增加“磁场、地磁场”内容。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知识要求了解。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3. 能量 (24),(28)3.1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3.1.1 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3.1.2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

15、化。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删去第(4)条,不笼统提出对功率的要求,而是在机械能、电能中分别提出要求,机械功的功率为“知道”(3.2.2);电功率为“理解”(3.4.5)。对功的要求为“认识”,这是从功与能量转化的角度提出的。3.2 机械能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