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59683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中一年级第5课全球探险(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全球探险一、教学目标1500年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人们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虽然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曾出现繁盛的古代文明,但大部分仍生活在各自范围有限的居住地。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等进行远航探险时,人类才开始真正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全球性的交往。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识记(1)新航路开辟重新打通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促使世界市场形成,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16世纪,世界上所有地区主要贸易线路已经开通;(3)19世纪中期,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开通;(4)对非洲大陆进行系统的探险始于178

2、8年“非洲协会”成立时,戴维利文斯顿是横越非洲第一人。(5)毕则亚斯是北极考察第一人,阿蒙则穿越北极。库克首次对南极进行探险,阿蒙森和斯科特则到达了南极点;(6)人类成立的北极科学委员会和签定的南极条约,共同开发南北极。2、能力与方法通过提取教材和教师讲授中显性、隐性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依据史料,从具体史实出发,推导出相关结论,完成从“史实”到“史识”的学习过程。(1)通过世界上各条重要航路的介绍,归纳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对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具体描述、讲解,让学生理解内陆探险的根本原因和后果。(3)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所带来的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

3、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人类普遍面临的难题讲解,让学生理解极地考察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南北极的具体介绍,让学生理解无论从科学的意义、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加快对南、北极地区进行深入了解、研究,以便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不断提升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预知能力,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教材分析本课导言本课导言讲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内陆探险在带来交往的同时也召唤来殖民者的贪婪,而当极地探险提上日程后,人类才真正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子目内容腓尼基航船。第一段大字阐述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掀起了探寻到东方新航路的历程,并获得成功,重新打通了东

4、西方的通商要道。第二段具体阐述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第三段阐述了19世纪中期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海运事业的发展。本目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世界上各条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加强,流通的商品种类逐渐增多,世界市场开始逐渐形成。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造船业的进步、贸易组织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贸易公司、股票市场和多角贸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同时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国家加紧海外扩张和殖民征服,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的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国,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最早走上殖民征服道路的

5、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实行大土地占有制,他们在金银矿、甘蔗种植园和其它场所推行强迫劳动制,苦役和虐杀吞噬了无数印第安人的生命。矿坑里掘出了矿砂,堆起了印第安人的白骨。印第安人给被强征入矿山的亲人送行的时候,就预先举行了送葬仪式。内陆探险:第一段大字阐述了非洲内陆探险的原因。第二段具体阐述了欧洲各国对非洲内陆探险的概括及产生的后果。本目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非洲内陆探险的原因。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西方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寻求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西方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西方各国企图以合法贸易取代奴隶贸易,以传播基督福音为方式,瓦解当地人民传统的宗教信

6、仰,强行输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模式,最终把它们沦为西方殖民地。代表工业资本利益的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的通商、传教、文明、殖民的方案,被西方各国普遍采纳,内陆探险应势而起。极地探险:第一段阐述了地球南北两极的概括以及人类对北极的考察。第二段阐述了人类极地探险考察的必要性。第三段阐述了人类对南极考察的概括。本目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人类极地探险考察的原因即必要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成为人类普遍面临的难题,加速了人类对地球的两极特别是北极的探险考察、开发利用。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度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则为之提供了有利条件。自古至今,北极向来就是减少中纬度地区人口压

7、力的重要场所,而现在,一些国家的工业布局正在往北极转移。目前南极的资源还不能开发,但北极丰富的资源却已经投入大规模的开发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地球的整体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是与北极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和气候变异。而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庞大的生态系统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不仅如此,北极还是全球战略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环境保护主义者们,都把目光纷纷转向了北极。无论从科学的意义、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加快对南、北极地区进行深入了解、研究,以便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不断提升人类对生存环境

8、的预知能力,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历史事实:禁止奴隶贸易万恶的奴隶贸易自16世纪发端,至18世纪末已开始走向衰落。19世纪初,欧美国家纷纷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英国议会于1806年6月通过法令宣布,从1807年5月1日起,绝对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绝对禁止以任何方式买卖、交换与运输奴隶。美国于1807年3月通过禁止贩卖奴隶法令,规定凡从任何外国、外地将任何作为奴隶的人带入美国,均属非法。该法令从1808年1月1日起生效。法国早在大革命期间(1794年2月),国民议会就颁布法令,宣布在法国本土及其殖民地废除奴隶贸易,无偿解放黑奴。此外,丹麦于1792年、瑞典于1813年、荷兰于1814年、

9、葡萄牙于1820年、西班牙于1823年都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禁止奴隶贸易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它是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根源。第一,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逐渐与奴隶贸易发生矛盾,因此,奴隶贸易日益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19世纪初,美法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从工场手工业到工厂制大机器生产的飞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为此,工业资本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庞大的自由雇佣劳动大军和广阔的国外市场。然而,奴隶劳动力缺乏人身自由,其行动完全受奴隶主的

10、控制与支配,因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继续存在势必直接妨碍自由雇佣劳动大军的形成。此外,奴隶由于失去自由,不但缺乏生产积极性,而且经常破坏工具、捣毁机器,因而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指出,雇佣劳动比奴隶劳动的价格更为低廉。他举例说,耕作同样的土地,奴隶劳动的费用比雇佣劳动高五倍。历史的发展证实了他的说法。至8世纪末,加勒比海英国的蔗糖种植园已明显表现出劣势,奴隶制糖业日益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包袱。 奴隶贸易的存在也给开发非洲带来难题。非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西方理想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奴隶贸易把大量非洲劳动力强行贩运海外,造成非洲人口凋零。因此,只有废除奴隶贸易,才能就地利用

11、非洲劳动力,开发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才能使非洲成为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18世纪后期,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榈油的利润已大大高于贩运一船奴隶。这一事实说明,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下,西方工业资本已愈来愈重视对非洲资源的开发。相比之下,奴隶贸易已呈现出败落的势头。第二,黑人的反抗斗争动摇了奴隶贸易的基础,加速了它的衰亡。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贯穿于奴隶贸易的全过程。在非洲本土,酷爱自由的非洲各族人民不甘沦为奴隶,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狠狠打击了奴隶贩子的活动。在贩奴途中,奴隶暴动屡见不鲜。在美洲等西方殖民地,非洲黑奴不堪忍受种植园奴隶主的虐待和摧残,经常采用怠工、破坏工具、逃亡和起义等方式进行斗争。

12、在加勒比海地区、巴西和美国三大蓄奴区,都曾先后爆发过大规模的黑奴起义。1791年的海地革命更把黑奴斗争推向高潮。黑奴们在杜桑卢维杜尔领导下,先后击败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军,于1801年6月宣布海地独立。新生的黑人共和国颁布宪法,废除奴隶制,解放了全部黑奴,海地革命是黑奴斗争的光辉典范,是第一次成功废除种植园奴隶制的伟大革命。在海地革命鼓舞下,拉丁美洲各地相继爆发规模宏大的独立战争,矛头直指殖民主义、封建制度和种植园奴隶制。独立战争胜利后,拉美不少国家先后颁布了废除和限制奴隶制的法令。第三,西方各国废奴运动的兴起,给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有力的冲击。对于奴隶贸易及种植园奴隶制,西方有识之士早就发出过反对

13、的呼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都谴责和批判过奴隶贸易和奴隶制。18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随着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罪恶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社会各阶层中要求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呼声不断高涨。1772年,英国废奴主义者经过斗争,在对詹姆斯萨默塞特案件的审理中,迫使英国最高法院宣布在国内废除奴隶制。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西方各国废奴主义者,进一步推动了废奴运动的高涨,同时也揭开了世界范围内禁止奴隶贸易运动的序幕。18世纪7080年代,废奴主义者纷纷成立专门的组织,如英国的废除非洲奴隶贸易协会法国的“黑人之友”等。美国废奴主义者早在1775年就在

14、费城成立了第一个地方性的废奴主义者团体,1794年召开了全国性的废奴主义者代表大会。西方各国废奴主义者及其组织积极活动,举行群众集会,发表鼓动演讲,出版报刊,撰写专着、文章,猛烈抨击罪恶的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促进了废奴运动的广泛开展。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给方兴未艾的废奴运动输入了新的活力。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中关于“人人生而平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思想,在革命胜利的欢呼声中广为传播,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应当指出,参加废奴运动的成份比较复杂,有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团体,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代表,也有广大基层劳动群众。各种政治势力反对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动机也

15、不尽一致,有的从宗教立场出发,批判其反宗教的野蛮性;有的抨击其反人道主义的罪恶;工业资产阶级企图把废奴运动纳入与商业资产阶级争夺殖民政策主导权的轨道;而广大劳动群众则把废奴运动视作反资本压迫的斗争。尽管如此,废奴主义者都把铲除奴隶贸易及奴隶制作为斗争目标,他们的斗争有力冲击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因此废奴运动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奴隶贸易由兴变衰的根本原因,而黑奴的反抗斗争和废奴运动的高涨则直接加速了奴隶贸易的消亡。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西方各国提出禁止奴隶贸易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西方殖民政策的转变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西方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6、,商业资本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商业资本家是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也是这个时期西方殖民政策的主要制订者和执行者。迅速积聚资金,加快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不但是商业资本大力推行对非洲的殖民活动的动因,也是其殖民政策的目标。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主要表现为奴隶贸易,它为西方提供了大量极其廉价的劳动力。黑奴开发了美洲等殖民地,创造了巨额财富,从而有力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后,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在政治上,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使工业资本的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并迅速超过和压倒了商业资本,因此它们在政治上也日益排斥商业资本,成为资产阶级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在经济上,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明创造不断涌现;工厂制大机器生产的确立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结合,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以空前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工业品和工业原料的供需要求都大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