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方用药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59148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可方用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可方用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可方用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可方用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可方用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可方用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可方用药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日期: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作者:雒晓东关键词:李可汤药处方用药规律提要:本文对20062007年搜集的李可老中医470张汤药处方重点从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 方面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从而为把握李老的用药思路和用药经验提供借鉴。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 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 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 仲景的一代宗师。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 同道借鉴。1.选方问题由

2、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个月。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 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 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因此,笔者认为选 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2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1.附子3747981.449300乌附84.322.乌头255.322610303.炙草3487870.172004.干姜2565466.91010

3、0姜 91.685.生姜1553348.851256.辛 M-. 姜炭224.6836.65907.肉桂169369.65160桂 56.008.桂枝972044.991209.晒参20744.04304.590参 75.1110.红参12927.4536.11010011.兄参173.627530120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细辛18238.7243.62975452.大枣15733.4018.24枚30枚12枚3白术15031.9074.2720125454.麻黄11724.6810.5938015-455茯苓11424.254

4、4.210120456.北芪11223.83165185001207.生半夏11023.4649.6207545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灵脂8918.9431.703.31002.当归8117.2335.746503.牡蛎7816.5930.7010454.肾四味7716.3829.409100305.龙骨7616.4730.1310456.山萸7415.7475.40301207.磁石6313.429.9010458.葱白6112.984.57 寸3寸10寸9.赤芍5311.2741.46104510.五味5211.0627.706

5、5011.白芍4910.4242.201090453.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 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以上从表一用药频数可以看出,附桂姜 参草为用药频率超过50%的药物,单独看来,附子用药频率第一,为79.00%。如果和乌头 合并为84.32%,以附子扶先天少阴之阳。炙甘草用药频率为78.00%,排在第二位,重在 将将,补土伏火。干姜第三,为54.00%,如果把干姜炭和生姜合看,姜的总用药频率为 91.68%,重在扶后天太阴之阳。肉桂用药频率为36.00%,如果和桂枝合并,用药频率为 56.00%,重在扶厥

6、阴之阳。以上合看,充分体现了李老用药注重扶阳的基本精神,几乎贯 穿了大多数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不论外感内伤伤寒杂病,全部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 第二类表二为用药频数在2049%之间的药物,为参术芪麻桂辛苓夏之辈,重在益气、通 阳、除湿,参术芪为益气常用之品,但气之峻者为阳,气之缓者为气,参术芪比较附桂姜益 气之用和缓,故也为常用之品。麻桂细辛重在通阳,阳气充足,还要阳气畅达才能发挥效应。 苓夏之类重在除湿,除湿即所以通阳也,叶天士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是此意。 表三第三类为用药频数在1019%之间的药物,多是收敛潜镇阳气之品,重在收纳阳气, 以防阳亡阳脱,龙牡磁石为常用之品,重则加紫石英,

7、重在潜镇阳气。山萸五味白芍为酸敛 之品,重在收敛阳气,故张锡纯以来复汤治疗阴阳气血之将亡。4用药剂量分析表四:按照药物最大量和平均量进行排序药名最大值100g药名平均量50g1.北芪5001.北芪1652附子3002附子81.443蔼根3003.葛根1074.炙草2004.炙草70.15.白术1255.白术74.276厚朴1256厚朴567生姜1258柴胡1259浙贝1209.浙贝103.510萸肉12010.山 萸75.44 / 711党参120.11.党参7512乌梅12013茯苓12012.鸡矢藤6014.赭石12013.川芎58.4115.干姜10014干姜66.916.海澡10010

8、.茵陈67.5.熟地76.217.红参10018.肾四味1005药物用量讨论李老处方用量普遍很大,470张处方全部药物共97味,平均用量为38.61克,从最大 药物用量来看,100克以上共有17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17.53%, 50克以上共有49味 药物,占全部药物的50.52%,30克以上有70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72.16%。从平均药 物用量来看,100克以上的药物共有3味,50克以上的药物有14味,占全部药物的14.43%, 30克以上的药物有43味,占全部药物的44.33%。从单药用量来看,黄芪用量最大,最 大用量为500克,平均用量165克,远远超过临床一般常规用量。王清任补阳还五

9、汤黄芪 用量为四两,约合现在120克,每天最多可服两剂,相当于240克,但还不及李老最大用 量的一半。附子最大用量为300克,平均用量为81.44克,张仲景通脉四逆汤生附子大者 一枚,约合2530克,以熟附子相当于生附子用量的23倍计,最大用量也应不到100 克,可见李老附子的用量是要大过仲景的,故李老将其救治心衰阳脱的著名方剂命名为破 格救心汤。破格二字大概重在附子的破格用量吧,后世只有少许火神派医家用到此剂量。 葛根最大剂量是300克,平均剂量也为107克,而张仲景的葛根芩连汤用量为8两,约合 现在125克,炙甘草最大剂量为200克,平均剂量为70.10克,重在将将伏火,厚朴、生 姜、柴胡

10、最大用量为125克,约为汉代的8两,基本上是仲景的大剂量用法。小柴胡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基本是此剂量。山萸最大用量是120克,平均用量是75.40克, 王要取张锡纯来复汤之意而重用。熟地平均用量在75.40克,最大用量是90克,取陈士 铎引火汤之意而用此量。干姜、红参、党参、白术最大用量也在100克以上,重在温太阴 之阳,李老常言三阴统于太阴之意也。以上可以看出,李老的本意就在于把握阳气,首先要使阳气充裕,达到一定的量;第二要 使阳气升降出入有序通畅的运行,正如仲景所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意。有阳 则生,无阳则死;阳气畅达则人和,阳气郁阻则人病。阳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阳气 是

11、一切生命的根基。把握阳气,是李老之意,也即仲景之意也。李老因其比较独特的成长经历和行医经验,故使其成为远离院校派的独树一帜的医家。 如果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张仲景应是中医大剂量用药的代表和典范,李老为最接近仲 景用量的医家,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疗效卓著,但因用药剂量偏大,故我们临床应更加谨 慎。有李老之胆识则可用,无李老之胆识则断不可用!李可老中医给刘力红老师的一封信力红:有一位西医主任医师,自学中医20余年,事迹颇感人。孙瑞琴49岁,从事西医眼科24年,主任医师。毕业之初,感觉五花八门的眼病,穷 于应对,基层治不了的病,省里专家教授也不一定治得了。而一些老中医,虽不专攻眼科, 却治愈了许多专

12、家教授治不了的疑难眼病,遂对中医发生了仰慕之情,开始立志学习中医。 3年函授,1年进修之后,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病,专业水平大为长进,暗自庆幸走对了路。 用中医眼科方治眼病,颇能得心应手。遂放弃进修手术机会,一味痴迷于中医。又悟到眼病 与五脏六腑相关,乃全身病变的局部反应,遂精研成都陈达夫(19051979)以六经辨治 目疾的经验,境界日高。我送他一册思考中医,竟如获至宝,又开始研读伤寒。西医学 中医,拦路虎太多。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现代医学宿病,一时改不过来,思路不易走上 正途。现在好了,思考中医将引导她步入医圣殿堂,积以时日,必可成器。此子学中医可谓历尽艰难曲折,我断她必能成器,因为她肯思索

13、,有悟性,有悲悯之心, 为使一暴盲病人康复,费了两年半心血,终使患者复明。下面是她的两则医案:一妇人,40岁,丈夫暴发户,堕落,无可奈何,心中憋气。素患高血压,暴怒,气血 上攻,遂患珠网膜下腔大量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查见双眼底出血、水肿,百治 不效。读一位老中医眼科论著,谓乃玄府闭塞所致。遍访中医,查辞海,年余,不知玄 府为何物。后得知玄府即毛孔之别称,毛孔闭塞,必寒邪犯表。遂疏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患妇曰: 昨晚一夜大汗不止,被褥尽湿。今晨目珠胀痛已止,目赤尽退,头胀 亦大松,血压竟然复常!依稀可以看到模糊人影了。后用水蛭末,开始日3克,后渐加至 12克吞服,历2年半,竟得复

14、明,视力:右0.8,左1.2。小儿眨眼病颇多,审视瑶函断为肝风内动,用平肝息风法无效。因见多数小儿皆 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偏食,食少,嗜食生冷,便溏,一派脾虚寒象,遂从温中健脾入手, 随着患儿食纳渐佳,精神健旺,眨眼亦愈。此亦不问局部短长,只从调补整体入手之一则。 按:凡目疾,不由阳经渐传,起病即见三阴症状,是为直中。伤于寒,目无外证而暴盲,为 寒邪直中少阴,闭塞目中玄府,致令失明。当用麻附细汤温肾散寒 麻黄开太阳之表,即是 启玄府之闭。玄府,又名元府,即汗孔。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故名。素问调经论: 上 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汗法之妙,有不可思议者。想到古代治中风昏迷,用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且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