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590788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0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总结(500字) 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XX县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科技部制订发布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在国家高X县区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一、背景与思路 (一)建设背景 上世纪0年代初,为全面推进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有选择地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建设国家高县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国家高X县

2、区数量已达54个,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国家高XX县区是走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的伟大创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已成为国家高X县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高X县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X县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 (二)基本思路 国家高XX县区是体现国家意志、承

3、担国家使命、实现国家目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主力军,其发展必须着眼于国家整体战略。在过去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过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导向、过多依靠土地消耗和区域优惠的外延发展模式,当前已明显制约着国家高XX县区的可持续发展,不符合今后国家的战略导向。 率先创新、持续创新是国家高XX县区发展的根据与存在的价值,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力争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促成国家高X县区发展路径的战略性转变,把国家高XX县区建设成为有引示范作用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使国家高XX县区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

4、域创新体系的中枢。为此: 1、必须转变发展观念。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摒弃急功近利和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思路,要从构筑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物理环境转变为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大力引进生产要素转变为着力聚集创新资源。 2、必须建立新的产业发展导向。要重视产业的内生性技术创新,培育并发展能够高效收获创新价值的企业群体,努力发展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促进产业价值形态向高端转移。 3、必须形成新的政府行为方式。政府管理部门不仅是园区发展的领导者,还应成为园区内部创新价值的发现者;不仅是政策的设计者,还应成为实际创新过程和创新组织的参与者;不仅是园区社会系统的监管者,还应成为满足园区创新

5、组织和创新需求的服务者。 二、目标与任务 (一)建设目标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是使具备一定条件并具有强烈前瞻意识的国家高XX县区,基本形成主要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园区内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机构、人才和信息资源、资本实力和融资渠道、支撑创新的物质条件以及拓展市场的平台和条件等创新要素高度密集;组织间的交流合作氛围浓厚,创新网络和创新合作发达,园区内协会、联盟等组织形态 密集;行使政府职能的园区管理部门具有强烈的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意识,倡导独立运营的管委会体制;创新创业活跃,集群创新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明显;在所属区域内与所形成的优势产业领域内,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发挥出重要的促进或支撑作用。

6、 以2年为计算基年,至22X年,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应实现以下量化目标: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 2、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 、园区财政的科技拨款占园区全部财政支出比例高于; 4、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高于件; 、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 6、形成一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有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oo亿元的企业,或有家以上超过50亿元的企业;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5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6; 8、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

7、例高于0; 9、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占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高于0: 1、各类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到50家以上; 、园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 2、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5吨标准煤。 (二)主要任务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主要任务是: 1、发展知识、技术和信息等组织和机构,发展风险资本和商业渠道,发现、培养和使用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通过聚集创新要素,促进国家高XX县区从传统产业开发区形态向现代科技园区形态进化; 2、建设支撑创新发展的平台,搭建促进知识、资本和价值流动的网络,形成高效创新合作的机制和氛围,促进园区从个体化的项目创新进化为整体性的、并由园区社会系统所推

8、动的组织创新; 3、倡导和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新知识的商业转化与产业化,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活力; 4、培育、选拔和助推高成长型企业,以有效率的方式与途径收获创新价值,形成园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 5、以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为目标,做强做大企业,并以大企业形成的技术和市场为龙头,拉动国内产业链,促进建立研发、标准和品牌等的国际竞争优势; 6、将园区的创新网络、企业组织、技术和市场优势有效植入区域创新系统之中,促进形成区域创新集群,从而提升区域产业集群在国际竞争中引领变化和响应变化的能力。 7、发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示范作用,大力发展

9、高端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以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园区经济,引导区域知识经济的发展。 (三)工作重点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工作重点是: l、培育知识氛围,发展知识载体 (1)加强大学和研发机构的组织建设,引进、培育和发展知识型机构和组织。改善国家高XX县区的知识环境,提高知识创造的素质和潜力。 (2)搭建促进知识创造和交流的平台。引入、培育和发展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工程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转移机构等,大力发展知识服务型中介组织,提高园区知识创造能力,形成知识快速流动的良性氛围。 (3)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活居住、工作选择、价值创造、信息沟通、知

10、识交流等条件环境,并协同园区内的各方力量,建立园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长效机制。 (4)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化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平台和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制定具有园区特点的促进知识产权形成与保护的制度;提高园区实现知识价值的能力。 2、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1)发展高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业态。高度重视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设计产业、培训产业、策划产业等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创造并紧密跟踪新兴产业业态。 ()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以体制和机制建设为着眼点,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天

11、使投资人和创业导师制度;探索民间资本介入种子资金的方式方法;探索专业孵化器的发展道路。 (3)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要着眼于满足高成长企业的空间和配套服务,建设促进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加速器。要深入扎实地推进中关村非上市企业股权代办系统试点工作、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和路线图计划,为风险投资提供方便,为高成长性企业的迅速壮大提供支撑。 (4)打造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产业价值链高端。要支持大企业建立研发和品牌的优势,围绕大企业争取并配置国家与地方重大研发项目;围绕大企业的技术优势促进形成地方、国家和国际标准;围绕大企业的产品优势拓展市场渠道并形成更大范围的品牌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疏通渠道,为大企业“走

12、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便利。 3、促进形成创新型优势产业集群 (1)引领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形成本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探索建设专业园,并以专业园为依托,搭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专业化集中的发展优势。 (2)提升集群的组织创新能力。要大力发展创新网络,发展研发服务、信息中介服务、技术服务的平台与网络;发展企业家协会、专家联谊会、信誉和信用机构等的组织网络;要全面促进创新合作,扩大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与科研机构等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型园区 ()强化园区创新资源嵌入区域创新系统。支持园区创新资源与区域创新网络实

13、现有机衔接,建立与区域其他经济体的联系、沟通和交流,促进形成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要围绕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有意识地培植和聚集创新资源,发挥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研发和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导向能力和对区域传统产业的改造能力,促进园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加强园区的创新文化建设,形成园区的品牌价值和创新凝聚力。要鼓励创新、倡导创业、宽容失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区创新文化,并依靠先进文化形成新的凝聚,依靠先进文化形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进步。 三、政策与措施 (一)基本原则 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应认真把握以下原则: 1、遵循充分发挥政府、知识载体和企业协同作用的原则。在形

14、成园区创新优势方面,不能简单地仅强调单方面的功效和责任,社会系统的组织创新需要各方力量的协同效能。 2、坚持国家、地方和园区主管部门三方联动的原则。要通过建立共商机制,努力使国家意志、地方发展目标和园区管委会的现实考虑达成一致,避免建设过程中的短期目标利益 影响到为支撑未来所需付出的投入和努力。 3、坚持扎实推进的原则。在建设的范围选择上不搞“一刀切”,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观察、评价分析和监督等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工作。 (二)政策配置 1、各建设园区的政策配置 建议各建设园区管委会和所在市人民政府要围绕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和任务框架,研究和制定促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与发

15、展的政策,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树立新的发展导向,建立完善新的政策支撑条件。 2、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主要政策配置 加大对建设园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加大对技术转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工具,在建设园区先试先行,建立新的政策支点。 3、科技部的主要政策配置 科技部的各类政策加大对国家高XX县区的支持。支持各建设园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鼓励企业上市,特别是积极开展创业板和非上市企业股权代力、系统的相关工作;支持开展“创业导师”、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支持开展技术转移行动方案;支持开展创新集群工作;加大“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