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5903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5传热综合实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传热实验的实验方案设计及流程设计。2、了解换热器的基本构造与操作原理。3、掌握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使用方法。4、掌握热量衡算与传热系数K及对流传热膜系数a的测定方法。5、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4中常数A、m 的值。二、实验内容1、测定810个不同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a。2、对a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 m的值。3、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绘制Nu/Pr0.4Re的关系图。三、实验原理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传热实验中冷流体采用空气,热流体采用水蒸汽。通过测取冷流体在

2、 换热器进出口的流量及冷热流体温度的变化来进行总传热系数K、对流传 热膜系数 与相关准数关系的测定。传热实验考察冷热流体在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其理论基础是 传热基本方程牛顿冷却定律及热量平衡关系。由传热基本方程得:Q=k - Am式中 K传热系数(.m2 K )A换热器的传热面积(m 2)tm传热管两端的平均温度差 (K )Q传热量(W)由上式可得K = Q/AZm,由实验测定Q、A、At即可求得K值。由传热 系数K亦可确定换热面内外两侧的对流传热膜系数。对薄壁圆管(d ./小于2),传热系数K与传热膜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1115K =矿 + 节 +兀+ do + di o i式中K传热

3、系数(m2K)a 加热管外壁面的对流传热膜系数(m2K)a加热管内壁面的对流传热膜系数(m2K)6加热管壁厚(m)入 加热管的导热系数(w/m K)r加热管外壁面的污垢热阻(m2 - K)r加热管内壁面的污垢热阻(m K)实验室条件下考虑忽略污垢热阻,则K=c a a o i若有aa,则有Ke a ;1、对流传热系数a o的测定a = Q A At式中 a 加热管外壁面的对流传热膜系数(Wm2K)Q管外传热速率(W)A管外换热面积为0.142( m 2 )At =叫 - *2平均温度差Atm由下式确定: mln At1At 2At1=T1-t2At 2 =T2-t1式中 T1、T2热流体的进、

4、出口温度(K)t1、t2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由传热衡算式得:Qo=Wo Cpo (t2- t1)其中质量流量Wo由下式求得:Wo =Vo p3600式中Vo冷流体在管中的平均体积流量(ma/h)Cpo冷流体的恒压比热(kJ/kg C)p 冷流体的密度(kg/ma)tt1 + t2Cpo和P可依据定性温度tm查得:tm T-为冷流体的进、出口平 均温度。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处于被冷却的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 =A R m P nuoeoroN = % . do 其中 NuooUo do pRe =RoPro = Cp;Wo 人o物性数据乂、Cpo

5、、庞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对于管外被冷却的空气,普朗特准数Pr变化不大,可以认为是常数, 则关联式的形式可简化为:Nuo=A Reom Pro0.4lg PNu =lgA+mlgRPro0.4eo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o与Nuo,可以在双对数坐标上标绘 出一条直线,即可求得A和m值,也可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和m的值。四、实验装置及流程1、本实验共两套装置。各套设备的主要技术数据:(1)套管换热:换热段长度为1000mm换热面积为0.142m2。换热器 外部都包有保温层,并用不锈钢皮包好,外表美观,可以减少实验的热损 失,也可以防止实验者的意外烫伤。(2)热流体通过的紫铜管为g25x

6、1mm,长为1000mm。冷流体通过 的不锈钢管为g57x2mm。(3)蒸发器为不锈钢制成,最大加热功率为2KW。其上装有液位计, 正常液位要维持在2/3处,最多加至液位计所能指示的范围最高处。必要 时加水,以免电热管干烧(加水时需注意水位超过液位计指示时仍往蒸发 器内加水,液位计将无法显示液位)。其表面也包有保温层。(4)风机为旋涡风机,输入功率为750W,转速为2800/min,风压为 11.7KPa,风量为 90m3/h。(5)温度仪表:本装置上配置一块温度控制仪表,用于控制蒸发器温 度;温度显示模块可以直接显示所对应各点的温度。(6)风量测量:转子流量计,测量范围:6-60m3/h。(

7、7)柜体在其面板可以控制整个实验的全过程。仪表开关下部都有对 应的标识。(8)开关、指示灯按下开关指示灯亮表明对应的工作正在运行,关 闭时则按开关上箭头的方向旋转即可。2、实验装置流程1.蒸汽发生器;2.风机;3. 6-60m3/h气体流量计;4.套管换热器;5.压力表;F1-闸阀;F3-闸阀;F4-球阀图1传热综合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所示。本实验装置主要由套管换热器、蒸发器、 风机、气体流量计、压力表、安全阀、智能温控仪表、压力显示、流量显 示、柜体、开关指示灯等组成。主体是套管换热器,内管为光滑管,紫铜 材质,外管为不锈钢管,两端用不锈钢法兰固定。蒸汽发生器为电加热釜, 内有一根螺

8、旋形电加热器,用200V电压加热。气源选择HG-750(JX7132) 型的旋涡风机,使用旁路调节阀调节流量。管程蒸汽由蒸汽发生器自然上升,空气逆流进入换热器壳程,达到逆 流换热的效果。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检查工作。(1)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确,风机、加热装置工作是否正常,设备密 封是否良好。(2)检查热电偶接触是否良好,看热电偶插入处有无脱落。(3)检查蒸汽发生器内水位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加水。以免热管烧 坏。(4)将蒸汽发生器的蒸汽调节阀6打开,向电加热釜加水至液位计上 3/42/3处,然后将蒸汽调节阀关闭。(5)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6)保证蒸汽和空气管线的畅通

9、。(7)启动电源开关后,电源指示灯亮;打开蒸汽发生器加热开关。将 蒸汽发生器加热温度仪表设定至130C,然后调节电流表旋钮,顺时针旋 转,电流表显示数值将逐步加大;大约85摄氏度左右时把两个调节旋钮调 小一点(防止热惯性所造成的温度不稳定现象)。温度显示到100C左右即 可开始实验。2、实验开始(1) 过一段时间后蒸汽发生器的水沸腾,加水口有蒸汽冒出,关闭加 水口。发生器内压力升高,待压力稳定并且不超过0.1MPa时,慢慢打开 蒸汽调节阀,开度不要太大,然后打开风机开关,保证实验开始时空气入 口温度t1比较稳定。(2) 调节空气流量旁路阀的开度,使其达到需要测定的流量值进行传 热实验。开大阀门

10、则增加冷流体进料量,调小反之。(当旁路阀全开时,通 过传热管的空气流量为所需的最小值,全关时为最大值)。(3) 读取实验数据时应待操作稳定后23min后才开始进行,一组实 验数据应连续进行测定,两组数据间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每组实验数据 的测温点应始终保持不变,以减少系统误差。(注意:每一个数据点必须稳 定足够的时间)。(4) 重复(2)和(3),共做810个空气流量值。从小到大测量8 10个空气流量值,再从大到小测量810个空气流量值,然后取平均值。(5) 最小、最大流量值一定要做。(6) 整个实验过程中,加热电压可以保持(调节)不变,也可随空气 流量的变化作适当的调节。3、实验结束(1)

11、关闭加热器开关,将电流表调至零,停止加热。(2) 将旁路阀开关调至流量值较大侧,风机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关 闭风机开关。(3) 待蒸汽发生器的温度降至50度以下,切断电源,结束实验。六、注意事项1、蒸发器加水一般加到液位计的2/3即可,假若水位超过了此高度, 那么不管再加多少水液位计的指示都不会改变。液位最少时也不能低于蒸 汽发生器的1/2否则电热管极易烧坏!特别是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下一 实验之前,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2、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不能开蒸发器上灌水阀门,防止热气冲出 烫伤。3、测量时应逐步加大气相流量,记录数据。否则实验数值误差较大。七、报告内容1、测定有关数据并

12、进行数据处理,整理出相关经验公式,绘出相应实 验图表及曲线。2、将实验原始数据和数据整理结果列在表格中,并以其中一组数据为 例写出计算过程。3、根据实验结果对测定的K、值进行分析讨论。4、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绘制Nu/Pr0.4Re的关系图。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八、思考题1、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热流体出口温度有可能高于蒸汽温度?2、蒸汽温度显示90左右时蒸发器内的水是否已经沸腾,为什么?传热综合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装置编号:序号气体流量V(m3/h)气体入口 T (C)气体出口T (C)蒸汽入口T (C)蒸汽出口T (C)tm (C)12345678910姓 名:同组人: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