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586207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区别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使用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可离开人体读取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无缩口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寒暑表无缩口30501不

2、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

3、有熔点。注意:“六个三”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三个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三个互逆过程:溶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三个不变温度:晶体溶解时温度;晶体凝固时温度;液体沸腾时温度。注意:“两个条件”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

4、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的应用:人体降温,洒水降温等)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

5、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18.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19.液化现象如:“白气”、雾、露等。 20.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冰花、雾凇、樟脑丸变小等现象) 21.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云 雨 雾 霜 冰雹 雪等现象的形成)22.重点现象:人工降雨 灯泡变黑 舞台出现“云烟”第二章 声现象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

6、/s。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二、 乐音与噪声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对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工作有干扰的声音,以及对正在听的声音有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离声源的距离、振幅有关。音调:声音的高低(或粗细);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利用音色可辨别不同的发声体。3、噪声的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

7、;(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三 超声与次声1、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超声: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3、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

8、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三章 光现象一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5. 人眼能看到物体的条件:来自物体的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二 光的反射

9、1光的反射定律:当广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反射的类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二者每一条光线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 面镜及其特征(一)平面镜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二). 球面镜1.种类: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2.对光线的作用:凸面镜:发散;有虚焦点 如: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凹面镜:汇聚。有实焦

10、点 如: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四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特点: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五 透镜1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2定

11、义及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他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六光路图: 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

12、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应用类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七眼睛和眼镜1.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 放大倒立的实像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3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显微镜的目镜物

13、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八、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第四章 物体的运动 一 长度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

14、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二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4. 匀速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