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58592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文言文诗词专题训练(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文言文专题训练(二)编选:綦宗峰 审核:张秀霞 时间:2014.01.0121、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注释蹊(xi):践踏。策;通册。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披。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无人耶? 使子为使3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人越城就养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3、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服、帽子跟随在车子后面。5翻译句子。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2、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西京杂记)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练习1、解

4、释文中加点的词。而( ) 大姓( ) 偿( ) 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3、翻译。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23、欧阳修论作文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

5、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答:24、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6、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古时眼盲者多习乐。昧行:摸黑走路。练习 (1)翻译。问于师旷 安敢戏君乎 如日出之阳 孰与昧行乎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4)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5、孟母教子的故事(三则)(一)买肉啖子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

7、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注释1、豚:猪。2、女:同“汝”,你。3、是:此,这。4、适:刚刚。5、娠:怀孕6、割:切肉7、席:坐席,草席8、啖(dn):吃,给人吃 ,食:吃9、悔:后悔(二)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

8、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注释1、舍:住处。2、嬉:游戏。3、所以:用来。4、处:安顿。5、复:再,又。6、是:这。7、焉:在那里。8、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夏历每月十五。9、揖y,拱手礼(三)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诵:背诵。 方:正在。 辍(chu)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然,的样子。 喧(xun):遗忘。 引:拿来。 裂:割断。 戒:教育 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9、练习 一、 解释之的用法1、 是教之不信也( ) 2、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 )3、居住之所近于墓( ) 4、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5、以此戒之( ) 6、自是之后( )二、下列句子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今适有知而欺之 B学而时习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E继而迁于学宫之旁三、翻译1、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2、 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3、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四、孟母的三则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1、买肉啖子:2、孟母三迁:3、孟母戒子:五、你认为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26、 乐羊子妻作者:范晔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

10、,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期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注释“河南”,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嗟来之食”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污其行”,玷污自己行为。 “捐”,丢弃,舍弃。 “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无它”

11、,没什么。 “成于机杼”,在织布机上织成。 “累寸不已”,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10“若”,假若。 11“捐失”,即失去, 12“积学”,积累学识。 13“日知其所亡”,每天知道所失去的东西 14“何异断斯织乎”,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 15“感其言”,被这番话感动。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羊子尝行路()还以与妻()羊子大惭()妻跪问其故() 累寸不已()以就懿德()2.翻译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译: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译: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译:3.羊子犯有什么错误,请概括写出。答:4.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为了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作者共选取了几件事?5.请简要概括短

12、文的中心思想。27、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曾子: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彘(zh):猪。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特:不过,只是。戏耳:开玩笑罢了。非与戏:不可同他

13、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待:依赖。子:你,对对方的尊称。而:则,就。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11)烹(png):煮。练习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答: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的启示。寓意:启示:28、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