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585551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与素质(基础教育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与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号称泱泱大国,13亿人口是个残酷的事实。毛主席的“人多力量大”,我觉得是体现在办“大事”上的,比如全民炼钢,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俱往矣!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是,数字与素质的矛盾和如何找到一个或多个解决之道。这边不谈也不论计划生育的利弊,有power的人没有idea,有idea的人没有power,一贯如此。过度繁殖是天性,生了是生了,那育呢?没错,这里的育,就是教育。何为教育?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

2、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官话我不想赘言,因为没用。我们更关系的是,为什么要受教育,受教育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教育可以带给我们知识,而运用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更重要的是,教育可以提高我们作为人的素质,素质很重要?答案是肯定的。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素质与素质教育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呢?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归纳有以下几个

3、方面: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

4、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很可惜,在中国,素质教育名存实亡,因为谁不会“美其名曰”素质与学历无关,与自身修养和自身心历有关。修身即品德教育,经历即心路历练。德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司马光论才与德,他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中国的教育究竟是素质

5、教育还是培养考试机器,这问题困扰着无数的来人,其实不用说,诸君,有目共睹。在国内,无视规则,插队,闯红灯,在公共场合做着私人空间才允许做的事,抽烟,喧哗,损人利己正应了司马迁的这句“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国外,外国人一眼就可用心中的印象知道你来自那遥远的东方之国,并用不流利的中文说,请注意她手指指向的是一句非常刺耳的中文字提示。瞬间,黄种人的脸红了。有人恼了,有人羞了。可以非常不夸张的说,现在的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心理问题。如果说修身是对外,那么心路的历练,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便是切身的。谈谈在大学校园非常流行的自由落体运动-自杀。每一年,不止一只折翼的天使带着不具名的忧伤回到天堂,又打入地狱。因为自杀是自私的,是可耻,是不值得同情的。天大点事能比活着重要?心理素质的软弱,天使还在折翼。一纵而下的你或许怀着的空前的压力和悲伤,或许不惧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你必须在空中呆个两三秒,或许你觉得“尘归尘土归土”非常干脆。但是你想到父母,亲人,朋友了吗?在这里只能感叹,自私,永远的人之天性。这个社会它病了,它浮躁了,它追求着名与利,不择手段地。人很简单,复杂的是心,缺的是正确的教育。11化本2班 1106000444 颜育辉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