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的俊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584019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山蜀水的俊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巴山蜀水的俊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巴山蜀水的俊秀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巴山蜀水的俊秀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巴山蜀水的俊秀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山蜀水的俊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山蜀水的俊秀(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王松柏(一)一九七二年的寒冬腊月间,灰蒙蒙的天空几乎整日不见阳光。蜀犬吠日,自十冬腊月来,时淡时浓的雾便浸漫了整个秦岭南坡的大巴山区,没有阳光,狗自然是不会叫的。冬小麦已施过草肥了,正在湿雾的浸润下油油的熬冬。散落在山谷坝子的村庄静谧的如冬眠的夜猫子(猫头鹰)。村民们也大多是足不出户地在家里窝冬。若非是几只不识趣的大公鸡在雾气弥漫中发出几声清脆的啼鸣,还真不知道这白云深处有人家。秦家坝百十来户人家就散落在嘉陵江上游这样的一个白云深处的河谷坝子中。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主脊代王山的嘉陵江,在陕西省境内河段称为古道湖,流入四川盆地后称嘉陵江,在重庆市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嘉,善也、美也。陵,大土山

2、也。滋养万物、秀美俊丽的大土山分布两岸。林青木茂,清泉叮咚,悠悠嘉陵江水孕育了川北山区的灵秀。秦家坝就位于这灵秀的嘉陵江畔。秦家坝背靠小秦山。小秦溪蜿蜒穿村而过,汇入嘉陵江。小秦清溪两边层层叠叠的梯田沿着小秦山顺山而下,到小秦山脚底,便铺开展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坝子,便是秦家坝。像秦家坝这样的河谷坝子,在嘉陵江畔比比皆是。因为坝子里秦姓人家居多,故名秦家坝。坝子缓缓而下,数十里斜铺下去,就连着嘉陵江水岸了。缓缓而下的斜坡形成的数千亩良田沃野,养育着秦家坝百十来户人家的数千儿女。小秦溪一年四季清泉叮咚,除了浇灌着秦家坝数千亩良田,还滋养着秦家坝万千子民。时值寒冬,秦家坝数千亩良田都种着清一色的一望无

3、际的冬小麦。绿油油一片铺展开来,好似一个巨大的、天然的、不规则的绿毯。绿毯上突起的黄墙青瓦的民居,恰似点缀在这绿毯上的饰品。小秦溪就犹如一条彩带,将秦家坝分割开来,并将两岸百十来户民居串了起来。如果站在小秦山山顶、小秦溪源头俯瞰秦家坝。就如同一个仙子牵着一条彩带,秦家坝就如是一个巨大的绿毯飘在空中,又好似浮在嘉陵江上,秦家坝的乡民就犹如位列仙班,在这雾气迷蒙的寒冬就尤为真切。(二)这个时节,秦家坝的乡民都窝在自己的仙宫里窝冬,只有秦大川一家忙碌着。秦大川是秦家坝村五队的队长。按时令,农活早已忙完,开春又还尚早。秦大川这个队长也应如所有的村民一样,呆在家里窝冬。秦大川忙的是自家的事,秦大川的媳妇

4、就在这腊月里要生孩子、坐月子了。一进入腊月,秦大川的媳妇我就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算日子,应该是在腊月初二、三临产。可明天就腊八节了,一点动静也没有。腊八节,照例要忙碌的。各种五谷杂粮、刚腌制好的腊肉、新鲜的大白菜秦大川的娘从早上天刚朦朦亮,就开始熬这传了千年的秦家腊八粥。粥一熬好,娘就盛起两碗凉着,秦大川刚从雾气弥漫的门外回来,娘就叫他吃了一碗,而后叫他将另一碗给他还在床上待生娃儿的媳妇端去。兴许是秦家腊八粥的特有香味的诱惑。秦大川的媳妇早就坐了起来,等着秦大川送来的秦家腊八粥。秦大川的腊八粥一送到,媳妇就狼吞虎咽般哧溜哧溜地喝了起来。也兴许是喝腊八粥用力太猛,兴许是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填饱了肚子

5、。总之,腊八粥刚喝了一半,秦大川的媳妇就说要生了。那生娃儿也跟喝腊八粥一样来得特别快,哧溜一下,孩子就掉地上了。又是一个小子。整个屋子里都是腊八粥的味道。娘进来剪断脐带,用自己你身上的棉袄包了那小子。乐呵呵地说:“满身都是腊八粥的味道,还真是个腊八郎,那就叫八郎吧。”秦大川说:“八郎、八郎,又不是杨家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有八个儿子呢。”秦大川媳妇一眼看着那还剩一半的腊八粥,一眼看着这么巴巴实实(四川话“舒服、称心”的意思)的儿子,浅浅的笑着说:“腊八节生的,又长得这么巴实,就叫巴郎吧。这样也不违了娘的欢心。娘,你说呢。”“巴郎,巴郎,巴郎好,鲢巴郎。我孙子是这门前嘉陵江里的鱼,寒冬腊月的鲢巴郎

6、可珍贵了。”秦大川笑笑。整个屋子,整个四合院,整个秦家老宅,整个秦家坝是乎都是腊八粥香浓幸福的味道。(三)“还不快去给你媳妇盛腊八粥,娘吃饱了,我孙儿才有奶吃呢。”秦大川的娘怀抱着孙子对秦大川说道。“粥有的是,今年的腊八粥全归他了,秦大川拿着碗走向灶屋。”“娘,今年的腊八粥咋这么香呢。你又用了什么料呀。”秦大川端着给媳妇送来的腊八粥走进屋来。“问你媳妇,这秦家腊八粥我已全传给她了。”大川娘满脸得意的看着躺在床上的大川媳妇。“还不就是祖传的那几样,不过,娘,今年的腊八粥确实与往年的都不一样。自我嫁进秦家来,还没吃过这么香的腊八粥呢。娘,你得可教我。可不能让这秦家腊八粥毁在了我手上,那我可就成了秦

7、家的罪人了。”“呸,呸、呸、呸。你可是我秦家的大贵人,前面已给我秦家生了个“儿女双全”,现在又给我秦家添丁进口,要是来年再给我秦家来个锦上添花,再给我秦家生上一个幺妹儿,那就十全十美了。”“娘,我全听你的。来年定给我秦家锦上添花,再给我秦家生一个漂亮的幺妹儿。那你快告诉我,今年的腊八粥是怎么熬的,又加了些什么?咋这么香呢。”秦大川媳妇急切地说。“自己想,料什么也没加,还就那老几样,记住,我秦家腊八粥是熬出来的。”“熬,熬,熬。娘,我记住了,我秦家腊八粥是熬出来的,是我秦家的女人用心熬出来的,是我秦家的女人用一辈子的命熬出来的。”秦大川媳妇躺在床上深情地说。娘会心的笑了。午后,秦家坝各户人家的腊

8、八粥都熬好了,整个小秦溪都流淌着腊八粥的香味。秦大川家添丁进口,乡人们都来大川家讨口喜庆的腊八粥尝尝。更何况,整个秦家坝就数他大川家的腊八粥最香,最有味道了。就数他大川娘最和善了,就数他大川媳妇最能干了。大川娘一手抱着巴郎,一手将一碗碗腊八粥亲自受到送到村民手中,当然也给村民瞧瞧自己的小孙子,还不停的说:“叫巴郎,鲢巴郎,我孙子是门前嘉陵江里的鱼。”当然,村民们除随口说些祝贺秦家添丁进口的祝福的话外,还都啧啧有声的惊叹:“你家今年的腊八粥,特别香,特别有味。”当然,男人们说这些话时满是羡慕,女人说们这些话时就有些忌妒了。(四)秦大川家坐落在整个秦家坝的中心。是一座典型的川北四合院老宅。在秦家坝

9、,秦大川家可说是纯正的名门望族,祖上中过进士,是典型的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秦家老宅的堂屋正中央,现在还悬着“晴耕雨读”的牌匾。秦大川的父亲秦文良是晚清的秀才,曾在秦家老宅设馆授徒。大凡秦家坝识文断字的子弟,无不受过老先生的启蒙。前年老先生仙逝,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前后荀余。从秦家坝走出去的在外乡工作的官家人,有的因误了出殡良时,也先后赶在老先生坟前,叩上几个响头,捧上几抔新土。老先生出殡当日,整个秦家坝人都聚集在小秦溪两岸,抬花圈、举黑白丈。送葬的队伍一字长蛇,漫游了二三十里地。秦大川也自幼受父亲启蒙,熟读四书五经,只因是独子,才没有象秦家坝其他那些识文断字的子弟,离开秦家坝,入了公家门,谋

10、生在异地,或享受在县城。秦大川留守秦家坝,倒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晴耕雨读,农忙时出耕,农闲时便与父亲讲经论道,成就了满腹诗书。解放初期,秦大川是秦家坝第一个去县城上高中的秦氏子弟,在那个缺少文化、百废待兴的时期,秦大川本也可以在县城谋个一官半职。可为了照顾日渐年迈的双亲,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农村,回到了秦家坝。秦大川的媳妇何秋月,是嘉陵江对岸扬子桥村的何村长的女儿。何家在羊子桥村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却也是书香世家。何秋月虽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却也是知书达理,贤淑温良。自嫁入秦家以来,侍奉公婆,从未在公婆前说过什么不敬的话。从来都是温声细语,体贴入微。公公在世时,农闲时与丈夫谈古论今,她都端坐在一旁,

11、做着针线活,听着公公与丈夫谈笑风生,时不时送上清茶一盏。或与婆婆倾心相谈,学些迎来送往,人情世故的礼数。再加上何秋月高挑的身材。难怪秦大川与她独处时,老是满脸得意的说她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知道那是诗经里的诗句,她喜欢那样的称呼,更满足现在这样的生活。(五)何秋月春天时嫁入秦家,来年正月便给秦家生下了长孙。公公仰慕松、竹的风格,再加上小秦山上满山遍野的苍松翠竹。公公便给长孙取名为“松风”,还兴致大发、一发不可收拾地为未来的孙子孙女们取下了好些名字:竹雨、松涛、竹馨、松寒、竹青。并说再生下的孙子孙女,就让秦大川从这些名字中挑选。第二年何秋月生下女儿,秦大川给女儿挑名为“竹雨”。松风、竹雨,

12、多有怡情雅致呀。现在的三小子,巴郎,那是小名,学名丈夫还没选呢。松涛、松寒,都是有骨气的,就听丈夫的吧。婆婆说来年还要再给秦家锦上添花,生个幺妹儿。好像是说生下第四个孩子后,就不要再生了。只是祈福老天,明年能如愿生下个女儿,遂了婆婆的心愿,也正好两个“儿女双全”,只是这“竹馨”的名,她更喜欢“竹青”些,“竹馨”太雅,不易合群。巴郎满月的那天,秦大川告诉何秋月说:“巴郎不适合做学名,就选爸爸生前取好的松寒作巴郎的学名吧。”何秋月笑笑说:“松寒,好,腊八节生的,当然寒冷了。不过说好了,明年我如果生下女儿,那就叫竹青吧。”秦大川说:“都听你的,只是这几年你接二连三的生孩子、坐月子,苦了你了。”就在巴

13、郎刚刚蹒跚学步的春天,何秋月果真生下一个女儿, 遂了婆婆生一个幺妹儿的心愿。也遂了何秋月的心愿,幺妹儿取名为“竹青”。(六)松风、竹雨,已在秦大川的引导下开始识字了。松风已背完了弟子规,现在正在背百家姓和千字文。竹雨也在哥哥引导下背弟子规了。秦家坝同年龄段的四五岁的孩童,要么成天在小秦溪疯玩,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天黑就上床睡觉,日上三竿还没有起床。可松风、竹雨兄妹不一样,虽然也跟小伙伴们一起在小秦溪里摸鱼捉虾,但总是斯斯文文的。天黑回家吃了晚饭,奶奶和妈妈总是将它们洗得干干净净,再送回到父亲的书房,父亲便要他们背诵出当日的经文。背不出,也不责罚,叫他们接着背诵,背好了,再教背诵下一篇。每日

14、里绝不停歇,秦大川如果外出不在家,则由母亲何秋月检查背诵。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兄妹两就已在院子里背诵经文了。下雨天,秦大川如不下地劳动,松风、竹雨就要将前一段时间背过的经书在父亲的监督下,全都要温习一遍。每每这样的下雨天,秦大川就象当年父亲设馆授徒一样,当起了私塾先生。两个小家伙小手背在身后,端端正正地站在父亲面前,轮流着背书。母亲何秋月则在灶屋里你忙前忙后,准备一些让人眼馋的小点心。秦家奶奶则看着两个小的松寒和竹青。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而雅致。耕读传家、晴耕雨读、书香门第莫过于此。秦大川含笑的微闭双眼,听两个孩童稚嫩纯真的朗朗书声。奶奶慈祥地对着两个牙牙学语的幼儿微笑。母亲在灶屋忙前忙后

15、的身影。屋檐下雨滴梧桐叶的声音,绝美之极。一个田园般的童话王国。(七)在松风和竹雨的读书声里,巴郎和幺妹儿也到了背书的年龄。也不知为什么,可能是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吧。秦大川对巴郎和幺妹儿的背书,比对松风和竹雨更为上心。当然也严厉有加,特别是对巴郎,更是疼爱之极。当然,巴郎背书也特别有天资。秦大川只要教过一遍,第二天,巴郎便会准确无误地全然背出,从不出错。奶奶和妈妈也在父亲的赞扬声里,敏感的发现:秦大川把光耀秦家的希望,放在了巴郎身上。巴郎也却没有让父亲失望,在上小学前就已背完了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心经。巴郎七岁入学,入学的第一天,巴郎拿回小学语文课本,当天晚上就当着秦大川和奶奶的面,一口气把书里的文字从头到尾念了个遍。奶奶开心地笑了。秦大川却若有所思,因为他看到了巴郎的高傲的小脑袋和不屑一顾的眼神。入学后的第一个月,重阳节前后,秦大川和何秋月正在田间劳作,准备播种冬小麦。远远的看见村小学的老师领着巴郎朝他们走来。何秋月很是担心:天哪,该不会这臭小子在学校里闯什么祸了吧。欺负同学了?不会,这小子,从小就温文尔雅;破坏公物啦?也不会,这小子是慢性子,做什么事都斯斯文文的。那又是什么呢?何秋月心惊肉跳的看着秦大川。可秦大川倒是一脸的淡定,似乎知道是什么事一样。待老师走到跟前,何秋月仍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