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58082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资料来自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新县龙潭冲旅游开发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与法人代表项目承办单位:新县小界岭宜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法人代表:丁大宝1.1.3项目建设地点:新县沙窝镇龙潭冲区域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新县工程咨询中心证书号:工咨丙120200600321.2研究依据(1)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管理办法;(2)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7)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旅游局2005年

2、(11)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5)新县龙潭冲旅游区的其他相关基础资料1.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本报告主要内容是对河南省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就建设项目的资源优势、建设背景、建设必要性、环境容量和规模预测、建设内容、劳动定员、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上级决策部门和承办单位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河南省新县以“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和“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主题,依托红、绿色旅游资源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弘扬“将军之光”,通过发展红绿色旅游,让深藏在大别山脚下的“将军县”一

3、下子热闹了起来。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13万人次,收入2.94亿元,占全县GDP的6.2%,今年前5个月,接待游客43万人次,收入8385万元,同比增长18%。自新县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改革试验区”后,就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大讨论,举办了县委中心组“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集中研讨活动,树立了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新县龙潭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新县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促进新县旅游开发的红绿结合;3、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有利于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因

4、此,龙潭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为新县旅游新增一个重要的亮点,同时提高了景点质量,提升了旅游区的文化品位,挖掘了旅游区文化内涵,从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特色经济,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5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1)环境容量采用面积估算法和线路估算法进行测算,经综合分析后,龙潭冲旅游区日环境容量为0.32万人,年环境容量为83.2万人。(2)旅游规模根据客源条件、客源市场类型分析,参考项目所在区域近年的游客人数,对龙潭冲旅游区的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合理预测,取12年客流量的平均值,设定为本项目的旅游规模,年均接待游客27.46万人。1.6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龙潭冲和香炉寨

5、为载体,以淮南文化为灵魂,把淮南文化和自然生态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把龙潭冲景区打造成集观光、度假、游乐、探险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文化主题景区,成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1.7建设内容河南省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建设项目主要有:(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信信息工程;(2)旅游配套项目:景区大门、旅游主题活动项目、停车场及引导标志、旅游服务保障体系;(3)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环卫设施、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1.8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本项目规模总投资418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94万元,建设期利息23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9万元。融资方案:

6、项目拟采取申请银行贷款1763万元(含建设期利息),承办单位自筹2423万元(含铺底流动资金59万元)。1.9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计算期内,本项目的年均收入为2596万元,总成本费用48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971万元,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7.72%(税前),投资回收期为6.6年。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基准参数,财务评价可行。1.10结论与建议项目建成后,不但能促进旅游发展,带动相关行业方面发展,而且可以完善新县旅游的分布格局。因此,本项目符合河南省旅游发展区域政策的要求,经济效益较好,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可行。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模游客人数万人27.46 12年

7、平均2劳动定员人753年耗动力3.1电万度90.9年均3.2水万吨年均4规模总投资万元 41864.1建设投资万元 38944.2建设期利息万元 2334.3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595资金筹措(规模总投资)万元 5.1申请银行贷款万元 17635.2承办单位自筹万元 24236财务评价6.1营业收入万元 2596年均6.2总成本费用万元 482年均6.3利润总额万元 1971年均6.4净利润万元 1478.6年均6.5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27.72税前6.6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6.6税前6.7借款偿还期年6.8盈亏平衡点(BET)%53.8- 本资料来自 -第二章 项目环境概况2

8、.1区域交通小界岭即江淮分水岭,岭南水入长江,岭北水入淮河。龙潭冲位于岭北的新县沙窝镇,距新县县城35公里,紧临G106公路。其所在的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南北过渡带,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襟合肥,南视武汉,北达郑州,京九铁路、大广高速、106国道纵穿而过,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旅游可进入性强。2.2地理条件2.2.1地质地貌新县属于秦岭地层区桐柏大别山分区,地层复杂,母岩为花岗岩及少量的片麻岩、石灰岩等。区内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势,属低山区。其地貌特点为山峦起伏连绵,山势雄伟,峰高谷深,溪涧纵横,中下部较陡,坡度多在30-400之间;上部较平坦,坡度多为15200

9、,海拔高度多在100700米之间。2.2.2气候条件新县位于我国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以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受江淮流域的影响,气候较河南省其他地区较为温和湿润。区内年平均气温15.2,一月平均气温2,七月平均气温27.6,最冷年平均气温14.4,最暖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为222天。区内冬季多为西北风和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5m/s。2.2.3水文条件新县的河流水系可概括为“二大流域六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积为1307km2,占全县面积的85.7%,含潢河、白露河(龙潭冲即白露河源头)、竹杆河、寨河四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为304.5 km2,占全县面积的14.3%

10、,含倒水、举水两大水系。境风河流总长度684km,河网密度0.8 km/km2。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277.5mm,最多年为1662.3 mm(1980年),最低年为738.1 mm(1966年),日最大降水量202.3 mm(1980年7月17日),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达500.8 mm,占年降水量的40%,年平均湿度为76%。2.2.4土壤条件新县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局部为水稻土和潮土。黄棕壤多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上山区,呈黄棕色,质地较为粘重,有机质含量1.069%,速效磷28ppm,全氮含量0.0691%,有利于林木生长;区内局部为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山谷平地,土壤为水稻土

11、,质松肥沃、耕层厚,PH值在5.1-7.7之间。河谷阶地中,多为潮土,土层较厚,水热条件好,适宜于水杉、柳杉、池杉、毛竹等多种林木生长。2.3区域旅游业发展状况2008年新县接待游客113万人次,收入2.94亿元,占全县GDP的6.2%。今年前5个月,接待游客43万人次,收入8385万元,同比增长18%。目前新到已建成了许世友将军故里旅游区、郑维山将军故里旅游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江淮岭生态园等8大景区,其中国家3A级景区5个,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游、红色首府游、将军故里游和革命

12、历史文化长廊游4条旅游线路。2.4社会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新县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开发不断升级、劳务输出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是,新县仍是贫困县,与我国发达县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改革创新,寻找突破口。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一产增加值9.6亿元,同比增长7.8%,二产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5.9%,三产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7.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10万元,同比增长24.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4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13、额达13亿元,同比增长17.5%。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机动车。城镇化率达35.3%。第三章 旅游资源概述3.1区域旅游资源概述3.1.1信阳市旅游资源概述信阳市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规律。即大致以国道312境内西段与省道339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带。一是大别山区红绿色旅游带,立于位于国道312境内西段与省道339连线以南,是大别山北麓山区,这里集中了规划区主要的山水林生态旅游区以及红色、宗教旅游景点,是全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带,以休闲度假、生态科考、红色教育为主要功能。二是山前平原观光休闲旅游带,位于国道312境内西段与省道339连线以北,这里以丘陵平原为主

14、,城镇、人口分布较密集,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景点以文物古迹、产业、水域风光、红色以及人造休闲娱乐设施等为主,资源丰富,但规模小,资源吸引力不及山区,以文化、休闲及产业旅游为主要功能。从资源等级分布看,优良级(三、四、五级)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大别山红绿旅游带,一般资源则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平原。从资源类型分布来看,人文、生物、天象与气候等自然生态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大别山区,湖泊、河流等水域景观以及水库、堤坝等水工建设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与平原。古迹遗址和墓葬主要分布在北半部的平原地区,古代建筑与设施主要分布在山区及城镇,现代建筑与设施主要分布在城镇,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

15、新县、罗山、光山、固始等的山地丘陵地区。3.1.2新县旅游资源概述新县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凝重而独特,绿色生态文化瑰丽而奇特,民俗文化厚重而多彩。这些都将为新县文化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1、红色文化资源新县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首府所在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新县拥有历史纪念地365处,其中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苏区税务总局旧址、鄂豫皖军委政治保卫局旧址、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许世友将军故里、吴焕先故居、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卓越等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