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提与按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57246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中的提与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书法中的提与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书法中的提与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书法中的提与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书法中的提与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中的提与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中的提与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中的提与按书法学说的按提是指什么?我们平时在网上会经常听到有人说:注意按提,那这 个按提到底是指什么呢?按提是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笔往下顿;提, 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清代蒋 和称:“顿后必须提,蹲与驻后亦须提。提者将笔提起,减 于须之分数及蹲与驻之分数也。”蒋衡谓:“凡转肩钩勒,须 提起顿下,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少迟,则犯落肩脱 节之病。”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 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 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 始能免堕、飘二病。”参见“行笔。” 学书之中按提是很重

2、要的!书法中的提与按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指出, 用笔的提与按就像人走路一样,左脚放下,右脚又抬起放下, 反复进行。在用笔的过程中,细的笔画向上提,使笔离开纸 面或略微提起,而不离开纸面。按是将笔向下压的动作,按的目的是为了使笔毫铺 开,点画变得粗一些。落笔要按,收笔要先提而后按,欲按 必提,转折处是通过提与按来完成的,所以提与按是紧密联 系的。重按称为顿,次重按称为蹲,不重按称为驻,如图 7-5 至图 7-7 所示。提与按的关系是,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 着按,按着提。什么是书法中的折锋呢?“折锋”也叫“逆锋”,即起笔时笔锋逆入。比如横 画自左向右,写时先逆笔向左,到起笔顶点,往下轻轻一按,

3、再向右画去;直画自上向下,写时先逆笔向上,到起笔顶点, 向右下方轻轻一按,再向下画去。折锋 是笔画转换方向时的一种用笔技法。指笔势折 叠带方者,以别于转笔,即笔锋在转换方向时,由阳面翻向 阴面,或由阴面翻向阳面。南宋姜夔续书谱称:“下笔 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家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 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 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折锋利于点画方劲和创造姿势。清代包世臣书刘文清四智颂后,称其笔法“以搭锋养势,以 折锋取姿。”书法中说的裹锋是什么?裹锋是指书法用笔的一种技法。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以后凡是取圆 势用笔,笔锋内敛于点

4、画中间的称“裹锋”。如曹全碑、 石门铭等多用之。裹锋也就是将笔锋裹束在一起。裹锋有两种方法:一 种是捻动笔杆裹锋;一种是以腕转笔锋。裹锋是运行中的瞬 间状态,锋还会散开,再重新裹束。所画的线条有缠捻的感 觉,使墨色浓淡也交替变化。这种笔法适合于画藤蔓等。什么是书法中的逆锋?逆锋是运笔的一种技法。落笔时笔锋先逆行,然后 再转回行笔。又叫“偏锋”、“侧锋”。如写横画,欲右先左 即下笔时先把笔锋逆推向左,然后再行笔向右。这样的笔画 显得方整,便于做到内含筋骨。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 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 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清代刘熙载称:“要 笔锋

5、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 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括如此,著相便非。”逆锋也好,顺锋也好,这都是运笔技巧,是手段, 不是目的,目的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字好看,让字的笔画线 条丰富多彩些,扯远些讲,有的字锋芒毕露,有的字蓄势待 发,各有各的美。逆锋和顺锋写出的笔画线条是不一样的, 内行人会看得出来的,除非你的逆锋写法不规范。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误人的逆锋起笔逆锋起笔不知误了多少人,书法人当中应该说有 98% 吧?晋唐人真的如此写字的么?细审兰亭序,罕有真正 意义上的逆锋起笔;再观祭侄稿应当说结果是一样的, 而“我书意造”的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则更不该以此死 法套之;至于旭素狂草

6、则又怎能提害人的逆锋起笔呢?当然 有人一定要用逆锋起笔解读古帖,想来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的。他慢慢的如履薄冰的“摹”古帖,把活活的书法,全部 写死,而硬说是尊重古人原帖,我们也只能扼腕而叹了。想 当今为何有“书道日衰”的论调,只是书法越来越失去劲健 爽捷,多的是枯老霸疯。古风不存,不是人心不古,而是技 法不存。不要过于抬高古人,这是书法人应该有的科学的艺 术观。诸君有何高见?书法中的蹲锋是指什么?蹲锋,其实是毛笔书写的一种笔势。凡作趯笔时,用力一顿,随将笔锋上挑,称为蹲锋。通常蹲,是指有停留的意思。与“蹲”本为一 字。在书法中,蹲锋、蹲锋却为两法。大致蹲锋指笔缓行中 的蹲势,蹲锋则是欲趯先蹲,退

7、而复进。唐代张怀瓘玉堂 禁经称:“蹲锋,缓亳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锋,驻 笔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蹲之。”书法中的金错刀是指 什么?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金错刀”有两种解释:笔法和字体。金错刀笔法:对书法用笔颤掣波发笔道的美称。谈荟 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作颤笔摎曲之伏,遒劲如寒 松霜竹,谓之金错刀。”宣和书谱谓:“后主又用金错刀 法作面,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 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金错刀字体:字体名。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有金错刀书一体。具体形式与风貌今已不可稽查。书法中的筋书是指什么?劲键遒丽的点画谓之“筋书”。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善 笔力

8、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力 丰筋者圣。书法言筋、骨,均寓褒奖之义,如历来称颜真卿、 柳公权书为“颜筋柳骨。”颜筋柳骨 介绍:颜筋柳骨: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的赵孟頫。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颜筋柳骨” 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什么是书法一笔书一笔书是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 直下而成,故名。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制的一种草书体。又 称“连绵草”。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伯英(张芝)章草 学崔(瑷)、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

9、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 候通其隔行。”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王献之能为 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谈谈“一笔书”总之,“一笔书”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的连笔书写。由于字体的演进,词义范围的变化,对“一笔书”实际所指一 般归纳出上述几种情况。奇怪的是,宋人吴说独创了一种“游 丝书”数字由连绵不断的等粗细线条连缀,字形也皆为草书 写法,却无人将其划归“一笔书”之列,可能是由于它“游 丝”的特征更突出的缘故吧。 什么是书法中的颤笔?及颤笔写法与特点颤笔,亦称“战笔”,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科技法, 因笔画呈颤动状,故名。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 书。作颤笔摎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亦称

10、“金错刀”。宣和面谱花鸟三载:“唐希雅初学李氏错刀笔,后画 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书写者往往注意点画的起笔和收笔,而忽视中间的行 笔。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用笔之法,见于画 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 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 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 战笔主要用于点画的中间部分,使之丰满而不空怯。颤笔就是通过适当的提按、顿挫动作、加强笔与纸的磨 擦,逆势往复地行进,表现在点画上的形状呈鳞状起伏,线 条的边缘不光滑而有“毛”状,在行进的线中有停留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点画的内在变化。包世臣在艺舟双楫 中说:

11、“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 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 皆留也。”留得住笔,就不会犯“率直”的毛病。但是,逆 势往复与纸面磨擦要协调自然,动作不可过大,不要出现做 作的扭屈之态。要保持线条的整体感,在流动的线条中含蕴 一定的涩感,不要为毛而毛,为涩而涩,使边缘产生生硬的 齿牙状。所以,战笔的运用,不能只注意线条表面的形状, 更要注意内在的神采、气韵、笔势和力度的表现。颤笔还要解决运笔的“徐”、“疾”问题。用笔过快,动 作浮滑,势不能涩;用笔太慢,容易做作、板滞,势不能疾。 所以,必须通过中锋用笔,控制好运笔的速度,达到势要疾, 行而不滑,留而不滞的

12、效果。战笔是笔力、笔速、笔势、顿 挫等的结合运用。结合得自然,协调一致,才能写出笔势生 动,而又笔力遒劲的点画来。特点 如同很多书法人不懂 书法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一样,很多书法人也不明白“颤” 或“抖”写出的笔画有哪些特点,也说不清楚“颤”或“抖” 笔写出的笔画具体形状。由于颤或抖是不由自主频率相同的 机械式的重复动作,所以是一种没有变化的简单重复。这样 颤抖的臂腕手用笔写出的字就出现了如下特点:、 1.刻意追求金石气而在书写的一个笔画中出现频率 相同形状的疙瘩或相同的波浪型曲线;2.在涩笔的一个笔画中出现频率相同滞点;3.再滑笔的一个笔画中出现频率相同的锯齿形。 俗笔的根本特征就是没有变化的 重复同一笔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