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56963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一、留足自由独立的学习时空有人认为:自学的初级形态。不依赖教师而走向独立人格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有人说:教学改革的重点策略之一。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事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而大教学班不利于开展个体活动已是客观现实。为此,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及查找资料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

3、在学生自学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为群体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学困生,给予必要督促与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同学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二、课堂自主质疑、释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

4、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问,也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常常是将学生推向深层次阅读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质疑的需要,保护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三、课堂自主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道:“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又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所以教师教语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合作讨论等形式来自主解决。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

5、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四、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