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56805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摘 要:沉浸式戏剧是在传统环境戏剧的基础上,融合后 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在近 几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而“沉浸式”随之 也成为戏剧消费的标签之一。对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 征进行分析,探讨沉浸式戏剧与传统艺术传承之间的关系, 并从观众、应用领域创新和内容融合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使沉浸式戏剧更适合大众的文化认知和国内艺术发展规律。关键词:环境戏剧;沉浸式戏剧;本土文化一、沉浸式戏剧概述作为一种新型戏剧形式,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 最早诞生于英國。不同于以往传统戏剧中明显的表演区和观 看区的划分,沉

2、浸式戏剧往往通过AR、VR等科技手段,使 观众置身于丰富的场景中,为其带来多重感官体验(图1)o 这时观众自己也成为场景中的元素之一,不再是纯粹接收信 息的观察者,而是能够与舞台产生一种互动,更好地参与戏 剧,产生一种沉浸式体验及跨界感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给传统剧种 带来了很大冲击,使得传统戏剧的生存受到巨大挑战。喜剧 艺术家们开始探求新的生存之道,努力探索出能够重新进入 观众视野的喜剧表演模式,开始着重审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 关系。后现代戏剧家耶日格洛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 认为,戏剧的存在离不开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他在迈向质 朴戏剧中提出:“没有演员

3、和观众之间情感的、直接的、即 时的交流,戏剧就不能存在。”也就是说,质朴戏剧强调模糊 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界限,让观众参与到戏剧场景中来。从这 里可以看出,质朴戏剧已经尝试脱离传统戏剧中的模式,初 步显现出沉浸式戏剧的特点。直到1968年,美国戏剧理论 家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 )在TDR戏剧评论 一文中通过多种理论助推传统戏剧形式的改进,戏剧中演员 与观众界限分明的传统表现形式才开始发生变革。在这种背 景下,新的戏剧表演形式环境戏剧出现。这种戏剧表演 形式摆脱了镜框式舞台的束缚,进一步消除了观众席与舞台 间的障碍,使观众与演员和舞台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沉浸式戏剧使得观众

4、的观看视角发生了变化,为其提供了 更多更自由的观看方式。为了适应场景的变化,沉浸式戏剧 的故事剧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调整。因为沉浸式戏剧从 本质上来讲融入了多元文化,其与观众的互动性更强,更具 有设计感。观众观看戏剧时会在新的场景中与演员互动,产 生不同于以往的体验,更容易进入故事情境,理解戏剧的魅 力。二、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沉浸式戏剧本质上源于美国先锋戏剧 大师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的环境戏剧。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的表现手法不断丰富,戏剧 家们开始探索可以拉近观众与演员之间距离、更加显著地提 高观众参与度、减少戏剧表演场景限

5、制性的特殊场景戏剧形 式。具体来说,这种戏剧形式就是环境戏剧,其主要可以通 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其一,用特殊的方式在传统剧院进行 演出;其二,在特殊的、非一般戏剧表演场所的环境中演出; 其三,将一般场地按照戏剧内容中的场景布置和装饰来模仿 剧情中的环境。以上述三种方式为出发点,目前国内已经出 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例如,张艺谋导演的山水实景剧 场印象刘三姐就以实际的漓江山水美景为舞台背景。在 以书童山为首的十二山峰前,一场具有桂林山水和人文特色 的戏剧在经过改造的场景中展开。观众在这样的实地场景中 观看演出很容易沉浸其中,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桂林当地 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在以上三种方式中,

6、戏剧研究者们 将其优势结合起来,并配以先进的数字技术,逐渐让观众从 被动观看戏剧情节到主动沉浸于剧情,引导观众自发探索、 推进剧情,从而推动了沉浸式戏剧的诞生。但是,沉浸式戏剧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首先, 部分沉浸式戏剧作品存在过于注重环境营造,而轻视戏剧内 容创作的现象。沉浸式戏剧虽然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但是对于剧情内容的关注度却逐渐降低,出现了“弱文本化” 现象。其次,在沉浸式戏剧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明显问题也 逐渐凸显出来,即部分剧场负责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作 品过于商业化。比如在戏剧宣传过程中,戏剧内容成了次要 部分,而戏剧展现方式反倒成为工作人员大肆宣传的噱头。 一方

7、面,观众在实际观看过程中,会发现戏剧情节串联不成 体系,故事线索较多且不清晰,需要主动探索,这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受众的广度,降低了受众黏性;另一方面,观众如 果不了解原著,就无法真正理解剧情内容。三、沉浸式戏剧与传统艺术传承当前,国内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演出的沉浸式剧目, 会创新性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或艺术形式,通过现代化的呈 现方式进行展现,取得了不凡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中,传统 戏剧的受众面越来越小,那些陈旧的戏剧剧情已经无法满足 人们多样化的观看需求。在此背景下,越剧、沪剧等传统戏 曲开始与沉浸式戏剧相融合,通过剧场演出或实景演出的方 式,寻找到新的发展之路。沉浸式戏剧形式的加入,能够

8、使 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尤其可以使对传统艺术有着一定 了解的观众快速进入剧情。而对传统艺术比较陌生的观众也 能够通过观看沉浸式戏剧,培养自身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了 解传统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传统艺术以沉浸式戏剧形 式进行展现,其内容得以充实,形式得以丰富,能够逐渐适 应社会的发展。以“华亭唱宋”系列剧目为例,该戏剧以中国 古代文人为主角,融合传统文化,以沉浸式戏剧的形式进行 演出,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融合了新的艺术形式,减少了 传播隔阂,扩大了受众覆盖面。此举有助于传统艺术保留“精 华”,去除“糟粕”,为其生存与发展寻求更多的思路。四、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对策(一)廓清观众对沉浸式戏剧的认知

9、当前,很多观众对沉浸式戏剧青睐有加,这种现象很大程 度上源于他们对这一概念的“不了解”。一些人带着好奇心去 了解这种戏剧形式,但是观看后却没有看懂,因此就丧失了 继续了解沉浸式戏剧的兴趣。我们不否认沉浸式戏剧为国内 文艺表演市场多元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其是很有意义的艺术 文化形式。然而,我们必须弄清楚沉浸式戏剧备受人们追捧 的真正原因。只有让观众真正理解戏剧内容,真正感受到沉 浸式戏剧的魅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沉浸式戏剧的艺术价值。 业内人士应当对观众进行科普,让观众在消费之前对于戏剧 的构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戏剧的表现形式有所预期。 早前,周泉、沈嘉熠等学者以不眠之夜为例,对沉浸式 戏剧进行了

10、科普,揭开了沉浸式戏剧的神秘面纱,使观众不 再盲目追捧沉浸式戏剧。实际上,这并不是对沉浸式戏剧的 打击,而是帮助观众更为客观、理性地看待这种新兴事物。 学者在解释戏剧相关内容的同时,有必要向观众推荐与沉浸 式表现形式融合更好、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从而 推动戏剧市场的良性竞争。(二)寻找沉浸式戏剧新的应用领域沉浸式戏剧是在21世纪发展起来的产物,国内戏剧行业 在对外推广时着重宣传其“与观众互动”的标签。实际上,互 动性只是沉浸式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意味着目前国内对 外展演的沉浸式戏剧并没有完整地将自身全部特点展现出 来。在国外的多个国家中,沉浸式戏剧已经被应用于儿童教 育、精神治疗领域

11、,很多学校、医院会配合使用戏剧治疗的 方式,强调参与者的感官互动及场景浸入,对儿童进行早期 教育,或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让演员通过与 患者进行肢体或情感上的交流来帮助患者(参与者)认识自 我。沉浸式戏剧可以通过与观众互动的方式,使观众获得感 官沉浸体验,而精神障碍患者、幼儿等群体相比于普通观众 来说更容易获得沉浸体验。幸运的是,此类跨学科治疗方案 于近年在国内被投入使用。英国Bamboozle剧团受邀在上 海出演暴风雨也不怕月亮上的歌等剧目,对有精神 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儿童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中,暴风雨也不怕就是为了治愈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而 创作的,其通过让演员与儿童

12、进行亲密互动,帮助儿童进入 场景,以场景渲染和“诱导”的方法,从多种感官角度调动起 自闭症儿童的共情能力,让观众通过与演员合作的方式共同 完成戏剧的演绎,从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自闭症儿 童的内心世界,激发其潜在能力。这就要求戏剧表演者具备 很强的专业素养,面对演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随机应变, 在与这些特殊的观众互动时具备足够的耐心、强烈的感染力、 平等的心态和不给出评价的表演理念。当然,戏剧治疗涉及 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问题,不同人群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反应 会不同,所以需要谨慎使用这种戏剧治疗方案。(三)结合本土意识和中国经验国内对于沉浸式戏剧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从客观角度 来看,其在内

13、容上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不够紧密。目前市面上 的沉浸式戏剧内容主要是通过改编IP(梦想之船泰坦尼克) 或者直接引入国外作品而获得的,其中改编IP是目前国内戏 剧市场进行内容创作的主要做法。虽然昆曲浮生六记、 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是以原创内容为主的沉浸式戏剧作 品,但从演出总量上来看原创作品的占比仍然很低,数量少 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创作者在创作时没有关注沉浸式 戏剧与国内主流文化的融合方式,对沉浸式戏剧的了解不够 深入。纵观国内戏剧市场,大部分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沉浸式戏 剧内容其实普遍改编自观众熟知的文学作品。比如,不眠 之夜梦想之船泰坦尼克和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1927广州起义所选用的故事题材

14、都来自广为人知的经 典文学作品或者历史事件。其中,不眠之夜改编自莎士 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梦想之船泰坦尼克取材于 经典爱情电影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这些选用外国文学 作品题材的戏剧在融合了中国本土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和展演,减少了观众与剧情之间的隔阂和陌生感,降低了观 众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难度,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进而 将注意力更多地用于感受沉浸式戏剧的形式创新上。同样,1927广州起义的剧情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的 武装起义历史事件,其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 国人所熟知。国内戏剧创作者可对此进行借鉴,在创作戏剧 时考虑国内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化消费偏好,通过作品展现中 华传统文

15、化的底蕴,将先进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已有的故事情 节相融合,这有助于国内观众更好地接受这种新型戏剧艺术, 也有利于戏剧艺术在国内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创作者在构 思作品时,需要重视使用本土化的创作手法,创新沉浸式戏 剧形式,将沉浸式戏剧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创作出新的人民 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才是当下沉浸式戏剧的创作者和 观众应该共同关注的焦点。五、结语沉浸式戏剧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戏剧表现形式,在短期内经 历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国内戏剧市场对于沉浸式戏剧的理解 尚不透彻,其中的大部分沉浸式戏剧作品都源于IP改编和对 国外作品的直接引入,缺少关于融合本土文化的深入思考。 因此,要想破解这一困境,戏剧工作者在宣传推广沉浸式戏 剧时,要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沉浸式戏剧的真正概念,而不 是纯粹地宣传沉浸式体验这种形式。另外,要实现跨领域合 作,拓宽沉浸式戏剧的应用领域,推进其与本土内容相融合, 这也是沉浸式戏剧应着重改进的方向。总而言之,沉浸式戏 剧在中国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种年轻的戏剧艺术形 式,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但笔者相信,总有一 天,沉浸式戏剧将会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散发出更加耀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