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56602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2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组织学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一、结构特点:1、上皮细胞排列较规则、紧密, 细胞间质极少。2、有极性(polarity),游离面,基底面。 3、有基膜 (basement membrane)。4、无血管,无神经二、分 类:被覆上皮 covering epithelium 腺上皮 glandular epithelium 感觉上皮 sensory epithelium 生殖上皮 germinal epithelium 肌上皮 myoepithelium三、功 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物质交换等。四、被覆上皮:名称结构特点功能分布

2、单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扁平如鱼鳞薄,利于物质渗透和交换;保持细胞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或减少器官磨擦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内皮endothelium)、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间皮 mesothelium)、肺泡上皮和肾球囊的外层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切面观立方形,核圆居中有吸收和分泌的作用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单层柱状上皮切面观柱状,核卵圆形位于基底部吸收和分泌胃、肠、子宫、输卵管内表面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细胞高矮不等,核的位置也高低不定,每个细胞的基底部都附着在基膜上,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保护和分泌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复层扁平上皮表层细胞扁平,中间几层是多边形,基层是低柱状耐摩擦和阻止异物浸入浅

3、层细胞角化keratinised:表皮; 未角化non- keratinised:口腔、食管和阴道上皮变移上皮上皮层数和细胞形状能随着所在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发生显著变化泌尿道五、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组成结构游离面细胞衣绒毛状复合糖微绒毛(microvillus)指状突起,电镜下才可辨认小肠上皮纹状缘 striated borde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刷状缘 brush border 纤毛(cilium)游离面伸出能摆动的较长突起,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晰可见。(呼吸道上皮)。 侧面紧密连接呈带状,胞膜外层嵴融合,封闭顶端间的间隙,阻挡物质出入。中间连接(粘合带)加强细胞连接桥粒(粘合斑)牢固的细

4、胞连接,易受机械性刺激或摩擦的部位多。缝隙连接上皮细胞深部,呈斑状,细胞间隙窄,电阻小,利于信号传递 基底面基膜介于上皮和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随器官不同而厚度不同。在H-E染色中不明显。电镜下,分成透明板(lucida lamina)、基板(basal lamina)和网板(reticular lamina)。功能:物质通透的半透膜。 质膜内褶扩大细胞基底面表面积半桥粒六、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组织。腺:以腺上皮细胞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分类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依分泌部的形态分泡状腺 acinar gland管状腺 tubular gland管泡状腺tubul

5、oacinar gland依腺细胞的性质分浆液腺 serous gland粘液腺 mucous gland混合腺 mixed gland腺细胞分泌物的排出方式分全质分泌 holocrine 依顶质分泌 apocrine 局质分泌 merocrine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称激素,直接释放入血液七、生理性再生:表皮48周脱落, 基层幼稚细胞再生。 胃肠35天更新,未分化细胞再生。病理性再生:周围未受损上皮细胞覆盖,增生、修复 2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定义:由多种细胞和丰富的细胞间质组成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骨和血液。起源:

6、胚胎时期的间充质(胚胎时期填充在内、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及液体状的基质组成,无纤维成分。)结构特点:A:细胞分散,间质多; B:细胞无极性; C: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功 能:连接、支持、防御、营养、修复和储水等。一、疏松结缔组织(也称蜂窝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结构特点: 1)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2)细胞种类和基质多,纤维少,种类全组成结构功能分布细胞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形成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Macrophage吞噬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浆细胞Plasma cell核圆偏位,车轮状B

7、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肥大细胞Mast cell异染性颗粒(甲苯胺蓝)分泌慢反应物质(即白三烯) 、组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常分布于小血管周围脂肪细胞Adipocyte fat cell印戒状合成和存储脂肪,参与机体能量代谢未分化细胞Undifferentiate cell未分化能分化成各种结缔组织细胞沿毛细血管分布白细胞Leukocyte纤维Fiber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白纤维电镜:胶原原纤维组成,周期性横纹韧性大,抗拉力强,支持作用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黄纤维HE染色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别弹性恢复原状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嗜银纤毛细

8、血管、腺上皮和肌纤维等周围,与其它组织交界处基质Matrix无定形凝胶状物质1)组成:蛋白多糖(分子筛)结构性糖蛋白2)组织液:在基质内循环,保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的稳定。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结构特点:间质中有大量的纤维,而基质比较少,具有很强的韧性分 类:1、不规则的 2、规则的三、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定义:含有大量脂肪细胞的结缔组织分类:白(黄)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组成: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分布:骨髓、淋巴组织等处作用:构成血细胞发育的微环境五、软骨(Cartilage)和软骨组织1

9、、软骨:结构:软骨组织、软骨膜分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2、软骨组织:结构:软骨细胞、细胞间质(纤维:随软骨种类而异;基质:凝胶状半固体)功能:连接、支持、保护各种软骨分布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分布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1)软骨组织A、软骨细胞 位置位于软骨陷窝。 结构由表及里细胞形态不一,逐渐成熟,并可成群存在(同源细胞群)。 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B、间质(2)间质纤维胶原原纤维 基质呈凝胶状,内含硫酸软骨素,嗜碱性呼吸道肋软骨关节软骨软骨膜 a.结构:内、外两层 b.功能:保护、营养、修复。弹性软骨Elastic cartilage与透明软骨相似,间质中以弹性纤维

10、为主喉软骨、耳廓和会厌等处纤维软骨Fibrocartilage耻骨联合和椎间盘等处3、软骨的生长 A、软骨内生长(间质性生长);B、软骨膜下生长(附加性生长)六、骨(Bone,Ossa)与骨组织特点:因含大量的钙盐,故组织坚硬功能:支持、负荷及保护内脏器官组成细胞A、骨原细胞(Osteoprogenitor):位于骨膜内侧,胞体小,梭形,可分化为成骨细胞B、成骨细胞(Osteoblast):位于骨组织表面,矮柱状,分泌类骨质(胶原纤维和基质),最终转变为骨细胞。C、骨细胞(Osteocyte):位于骨陷窝中,又许多细长突起,突起间以缝隙连接相连。D、破骨细胞(Osteoclast):位于骨组织

11、表面被吸收部位的凹陷处,胞体大且形状不规则,多核,胞质嗜酸性。具有破骨作用,溶解骨质。骨质有机成分:1/3,胶原纤维、基质(糖胺聚糖)无机成分:2/3,羟磷灰石(Ca10(PO4)6(OH)2)骨板(Bone Lamella)骨质中的胶原纤维平行成层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状的结构称为骨板。骨板是骨质的基本结构形式,同一骨板内的纤维平行排列,相邻骨板的纤维互相垂直,有效的增加了骨的支持力。长骨的结构与发生长骨的结构骨组织(Osseous Tissue)骨密质(Compact Bone):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同心性骨板、间骨板骨单位(Osteon)又称哈弗氏系统(Have

12、rsian System),是长骨骨干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之间,由十数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和中央管共同构成骨松质(Spongy Bone):由片状或杆状的骨小梁组成的网状结构。骨髓腔骨膜(Periosteum)致密结缔组织,与骨的生长、修补及营养有关长骨的发生A、软骨雏形 B软骨周成骨 C、软骨内成骨骨领初级骨化中心次级骨化中心、骨骺、骺板、骺线七、血液 功能:运输 Gases, nutrients, waste products Processed molecules Regulatory molecules 调节pH值(pH7.2-7.4)和渗透压(313mOsm) 维持体

13、温 保护机体,抵抗外源物质入侵 凝血组成:(1) 抗凝、静置或离心: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2) 不抗凝、静置:血清、血块(血细胞+纤维蛋白)血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一)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数量:3.55.5*1012/L 组成:血红蛋白(Hemoglobin)、脂质、ATP、碳酸酐酶 血红蛋白:组成 4个球蛋白亚基:运输CO2(涉及碳酸酐酶)、NO 4个亚铁血红素分子:运输O2 Hb含量: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生理性变化 溶 血(细胞膨胀破裂) 贫 血:标准:红细胞 3.01012 /L 或 Hb含量 100g/L 原因: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它原因 治疗:对因或诊断性治疗 疗效评定:网织红细胞计数(rc计数可作为骨髓生成红细胞能力的一种指标)ABO血型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