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565183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思品课教学改革刍议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亟待改革分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在教化目标上,一方面站在统一的完人的高度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却又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学问、观点作为核心目标。忽视对学生道德心理各方面(如道德相识、情感、须要、自我意识等)的发展的指导,忽视学生主动道德看法、道德实力和道德人格的培育、指导。因而,思品课教化目标既不切合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同时又忽视了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发展,塑造人格的道德教化最本质的要求。例如,在教授关切他人一课时,老师往往从大道理动身,把为什么“要关切他人”以及要求学生应当怎样关切他人,

2、讲得井井有条,唯独没有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唤起他们对“关切他人”和“被人关切”的主动体验,引导他们学会理解别人和自己的须要,学会自己去相识道理,形成内在的道德看法,获得道德上的自主感和成长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二)在教学内容上,往往从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学问体系动身,教材内容编写多数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口气。忽视道德教化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困难联系,忽视学生已有的道德学问和生活阅历。缺乏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同等的口气,探讨学生人格发展和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内容。如人际交往、休闲指导、心理健康、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社会技能和策略等方面的指导。现有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观点已显得陈旧和简洁化

3、。(三)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方式上,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本,以灌输说教为基本教化方式。老师仅从社会道德要求和学问体系动身,组织教学过程,而学生已有的道德阅历、情感、思想却被排斥在外,得不到真实的展示、沟通和指导。忽视了学生人格和道德心理发展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是按老师的意图,被动地答问、探讨、辨析、选择。课堂上看似喧闹,但缺乏一种坦诚、同等的气氛。学生能正确地回答,但不肯定是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看法的表露。老师常以社会道德法官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作推断,而不是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站在和学生相互同等、理解的角度上去探讨、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则被压抑或限制。随着教化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和素养教化的不

4、断深化,现代教化已经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培育学生具有现代人的道德精神作为素养教化的核心内容。因此,改革思品课教学模式,发挥思品课教学在学生整体素养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成为当前实施小学素养教化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二、关于改革思品课教学的几点思索(一)更新教化观念,树立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现代教化意义上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按既定的道德教化要求去培育学生相应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促进人格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教化、自我发展实力,从而使其整体素养和谐主动地发展。而学生道德主体性和人格的发展,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在教化

5、者指导下,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去体验,去思索,去选择,去行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以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即以促进学生道德和人格的整体主动发展为主线,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学问有机地纳入学生道德发展的须要之中,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道德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二)充溢和优化思品课教学内容1充溢新内容。可以把学生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提炼成新的教化主题和内容。如“消费指导”、“人际交往指导”、“相识我自己”、“怎样过好双休日”等,以帮助和指导学生逐步形成主动的道德生活看法和自我教化实力。2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机会展示、沟通自己真实的道德阅历、学问、体会。这样,既可以为学生供应相互学

6、习、自我教化、独立思索的机会和材料,也可以使老师的教化引导更具有针对性。3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切和熟识的材料,为学生形成主动的道德相识供应现实、生动的感性材料。(三)营造真诚、同等的师生关系思品课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学生主动的道德看法。而道德看法的形成,不同于道德学问和观点的接受。它必需在一种坦诚、同等的关系中,通过主动思索、相互沟通、借鉴及老师引导,才会形成。老师要淡化道德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激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充分敬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并擅长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主动性。把致力形成仔细探讨、开诚布公的课堂气氛,作为思品

7、课教学胜利的关键。(四)探究敏捷有效的思品课教学方式可以借鉴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教化模式,探究思品课的“道德思维发展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心理辅导方式,探究思品课的“自我教化指导模式”。每种模式都要建立在比较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具有独到的功能和相应的操作规范,使思品课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成效。总之,思品课教学改革是小学素养教化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困难的系统工程,须要在更新教化观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化理论指导思品课教改实践,才能使思品课教学真正实现向素养教化的转轨。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