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的老师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56367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我的老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六课—我的老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六课—我的老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六课—我的老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课—我的老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我的老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 执笔:梁慧芬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上课班: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预习导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

2、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二、自学质疑1、 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黑痣()卜问()时辰()褪色()k()头纠纷()y()钱焚香() 狡猾()2、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3、思考题:作者选择了哪几个生活片断写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作者对蔡老师怀有怎样的感情?找出表达作者深厚感情的语句。合作探究一、默读、勾画:看看共写了几件事,找出时间、地点、人物,

3、对详写的事件要画出起因、过程和结果;思考几件事之间的联系。二、整体感悟1、自读课文,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2、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3、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精读品析一、讨论、点拨:作者第一句话就扣题“我的老师”,那为什么不用蔡芸芝先生作主语呢?(为了突出“难忘”)(板书“难忘”)围绕“难忘”写的几件事能不能用小标题或简短的话概括出来?(1.假愠 2.教舞 3.观蜂 4.教读诗 5.看写字 6.排解小纠纷 7.梦中寻师)能不能将七件事归类,哪几件事是记叙的重点?(14、6写师爱生,5、7写生爱师,其中有互爱,

4、6、7是重点)这里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二、探究质疑1、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2、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3、请提出你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解决。理解品味一、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一)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辨析一组句子: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明确:这两句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句强调了“最难忘”。“难忘”这个词很重要,它是贯穿全文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

5、令人难忘;二是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挚,难以忘怀。(二)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讨论后明确:这一段三句话,第一句写年龄,说明蔡老师那时很年轻;第二句写出了蔡老师明显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对蔡老师总的评价,说明她品格上的特点,“美丽”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纯洁美好。这是总写老师的品格。二、集体朗读前五个生活片断。读后讨论:(一)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狡猾”原是贬义词,现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贬义词就没有贬义了,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

6、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教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二)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明确:用“观察”,说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细地看;用“认识”,表明不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关的知识;说“平生第一次”,强调了有生以来没吃过蜂蜜。作者这样用词,突出了难忘。(三)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四)

7、辨析两个句子: 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明确:句只写出学生模仿蔡老师握铅笔的姿势;句表明连握铅笔的姿势这么细小的动作都急于模仿,那么,模仿和学习蔡老师的其他言行举止就更不用说了。(五)这五个生活片断,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的?明确:作者从课内写到课外,从课外写到校外,既写了儿时有趣的生活,又写了老师对自己的良好影响。组材的顺序也体现了作者步步加深的感情。(六)表情朗读第3第8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时注意各个生活片断之间的间隔和衔接,突出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读得深情。三、 讲读“占据过我的心灵”的一件小事:(一)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读后讨论)。(二)“占据”这个词在这里怎么理解

8、?作者这样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占据”原义是强力占有,课文中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这样用词,写出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三)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明确: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蔡老师援助了他,不但批评了那些“反对派”,还写信劝慰他,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这事自然便占据了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忘怀。(四)作者热情地赞颂他的蔡老师,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慈爱”、“公平”、“伟大”。这三个词用得好

9、不好?明确:这三个词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就蔡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这件小事来说,“慈爱”、“公平”是容易理解的,“伟大”似乎大词小用了,但前面有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这样说就不过分了。拓展延伸(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读前提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讨论明确:课文中写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都是作者感受最深的,他记忆中最美的、最难忘的,曾激动过他心灵的事,因而也最能表现蔡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蔡老师这一中心。(二)课堂讨论:行文至第9自然段,中心已经明确。作者回忆了与蔡老师相处时的六个生活片断,赞美了蔡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真诚的帮助,同时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热爱、尊敬、感激的思想感情。那么,第七个生活片断是否可以不写呢?为什么?明确:不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写了能更有力地表现中心,也能使文章更感人。第七个生活片断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说明了蔡老师已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这样就把学生对蔡老师的爱提到了更高的境界。用学生对老师的依恋和思念来衬托老师对学生的爱,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三)这篇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值得学习?明确: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了其童心的特有的感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五 课堂练习: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指导:可以模仿和借鉴范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来写老师(亲属或同学等),不要讲套话、空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