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歌曲创作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56217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歌曲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歌曲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的歌曲创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的歌曲创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的歌曲创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歌曲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歌曲创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歌曲创作歌曲是音乐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体裁形式。由于文学的先导式 介入,歌曲的结构意义和呈现状态较之器乐作品有很 大的不同。歌曲 虽小,却承载着庞大的、不同审美层次的亿 万听众群。单从承载量这 个角度来看,一首好歌就不仅仅需 要词曲的完美结合,还需要演唱者 在二度创作中准确地表达出音乐和文学的内涵,同时又能让广大听众 感受到它的美并产生共鸣,这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因此,要想使一首 歌曲获 得成功,必须做到词、曲、唱、听四位一体(现在可能需要 五位六位一体,甚至更多)。下面,我从创作的角度出发,结合 自己的一些作品谈谈歌曲创作体会。一、关于歌词有人曾这样比喻:词是播种的父亲,曲是孕育的母亲。可见,

2、词对于一首歌来说具有重要的先导性作用。也就是说:种不好,孩 子就不要生;词不好,就不要谱曲。我在歌词的选择方面尽量把握好 以下几点:1- 题材选择的角度要好2- 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性3- 语言要比较精彩1999年我和词作家屈塬创作了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 汗的主题歌传说(腾格尔演唱)。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直 面叙述成吉思汗的征战历程和伟大功绩,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 用史诗般的语言唱出了一个民族的英雄赞歌:“风 从草原走过/ 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 茶酿成了歌/马背 上的家园/因为你而辽阔/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深深铭 刻/每一个降生的婴儿/都带着你的血性/每一张牧人的脸

3、庞/都 有你的轮廓/每一座毡房的梦里/都有你打马走过”。应该说, 这首歌词无论是题材选择的角度还是思想艺术性以及语言的精彩性等 方面都为作曲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学基础。“小薄雪飘厚在大地上/暖透了肋骨绷硬了脊梁/渴了饿了 别想打春那线闪光/冷了你就别想三伏那股热浪/热了你就 别想立 秋那丝凉爽/瞅瞅那漫天飞舞的白雪/左边走走右边晃晃飘飘洒 洒坦坦荡荡/挥挥手就是鸟语花香/跺跺脚又是晨光暖阳/喘喘 气(儿)更是金谷红粮/抬起头才是热血沸腾胸口滚烫呼风唤 雨天高地广/小薄雪飘厚在大地上/暖亮了眼睛焙热了心肠/冬 天有男人有女人/冬天有生命有力量/还有那小薄雪甜甜的念 想”。这是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林海

4、雪原主题歌小薄雪的歌 词(李文歧词,谭晶演唱),看看歌词就知道句式和语言的与众不 同,很有特点,我认为它的最大特 点是:(】)语言生动;(2) 内涵深刻;(3)带有东北地方语音特色(包括小字眼儿)。上面例举的两首歌词和我谱过曲的许多歌词都曾让我 产生过创 作冲动、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也给我带来过无数 次的苦思冥想 (客观地说,有些词真的不好谱曲)。但是,只要能从歌词中感受 到题材角度的新颖性、思想内涵的深刻性、语言形式的鲜活性,我还 是很愿意谱曲的,因为它符合我在歌词选择方面的审美追求。二、曲调写作在歌曲创作中我尽量做到四个注重:(一)注重艺术品味; (二)注重技术含量;(三)注重雅俗共赏;(

5、四)注重时代精 神。我创作的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动机发展型动机发展型歌曲与以主导语汇为重点或中心的歌 词有很大关系。比如嫂子颂(李文歧词,李娜演唱)就是一首 典型的动机发展型歌曲。嫂子颂的歌词实在太另类了: “嫂子 /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嫂子/借你一对 (儿) 大脚/采一 ? CD山道(儿)再把我们送好/嫂子/借你一副身 板(儿)/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当这首歌词摆在 我面前的时候,我十分惊讶一方面,这样自由“无规矩” 的歌词我还从未见过;另一方面,由于“嫂子”这两个字极 难谱曲演 唱,那么,

6、以“嫂子”为核心内容的歌在中国也可 能从未出现过。因 此,把“嫂子”这两个字处理好是整首歌 曲成功与否的关键,经过大 约半年左右的思考,我最终采取了如下具体创作的四个步骤:(1) 歌词分析从歌词语言本身和歌词的立意来看,“嫂子”是这首歌 词的主 导语汇。此外,东北有“老嫂赛母”或“大嫂赛母”之说,因此,要 特别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D从内容角度深化理解“嫂子”的母性作用,增强朴实 的神圣感和对嫂子的崇敬感。2)从技术角度把如何处理好“嫂子”二字作为重中之重。(2) 主导动机与结构布局运用上行大二度级进(在汉族五声调式里三度也可算作级进)作为主导动机,形成以“嫂子”二字为核心的五声调式 拱型结构:

7、(3) 调式布局以比较少见的商调式开始,第一段结束在羽调式上;第二段 开始和高潮转入宫调式,结束在羽调式上;第三段由于和声的作用 可以看作是宫、羽调式的互换,最后全曲结束在羽调式上。(4) 演唱布局这首歌曲以独特的清唱进入方式开始,充分表 达了 “嫂 子”一一这位北方母亲和女性在祖国危难之时的呐喊与呼 唤。2. 调式变化型调式变化型歌曲与歌词所牵涉的题材范围有很大关系。 由于歌曲大多数结构较小,主题往往无法展开,那么,在短 短的几分钟内,如何能使听众对自己不太熟悉的地域风格及 民族的旋律产生较深的印象呢?我的做法是通过主题、特性 动机和特 性音程的调式变化来守住人们已经形成的风格印象。下面举几

8、首作品 的例子:例1 :歌曲二十四节气(李文歧词,李娜演唱)。从下 面谱子中的全曲特性动机(C商调式)和间奏尾部(G商调式)、 间奏前“冬天就是喜剧”(C徵调式)和间奏开始(G羽调式)可以看出这首歌曲的五声调式变化特点:例 H-舞剧霸王别姬主题歌江山美人(王晓岭词, 谭晶演唱)。因歌曲主题取材于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使得 这 首非常少见的角调式歌曲在调式构成(包括调性布局)上形成以 下四个特点:例川歌曲走进西藏(张千一词,李娜演唱)。这是一个 少数民族特有旋律动机调式转换的例子,下面双行谱的下行为(小调 式)原藏族调式特征(A羽调式);上行为(大调式) 歌曲走进西藏的歌谱,其旋律声部可看作D羽的混

9、合调式:从上面的三个例子来看,歌曲中的调式变化不仅极大地 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同时还使音乐色彩在调式领域里有了更加鲜活的展示空 间。3. 立体思维型立体思维型歌曲常常与叙事型歌词或行为描绘型 歌词 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在歌曲创作中经常把独唱(或合 唱)声部和乐队及伴唱声部综合起来考虑,立体表现作品的内容 和意境。上面谱例中童声合唱声部与京剧的西皮慢三眼素材有关,而乐 队伴奏声部则取材于京剧西皮、流水和摇板的过门(儿),它们各 自都有自己的律动及发展脉络,但同时又是一个目标一致的整体。在 听觉上它们相互影响,殊途同归,效果很别致。女人是老虎(石顺义词,李娜演唱)也是一首立体思 维型歌曲作品。这

10、首歌曲的独唱声部并不复杂,但加上乐队伴奏声部、民族唱法女声伴唱声部、通俗唱法女声三人小组唱伴唱声 部、男声合唱队卡农式伴唱声部等就显得非常丰富和立体了。其实, 它们不过表现了一个小和尚在下山过程中的发现和某些感悟,并充 满了诙谐、幽默及乐观的情趣;2005年我创作了一首较为“特 殊”的歌曲,叫茶马古道歌,这首歌曲由三个对位声部的男声 伴唱、主唱声部(男小合)和具有支声特点的女声伴唱及器乐伴奏组成,并把藏、汉、彝、白、 纳西、摩梭等民族(人)的音乐素材和语言素材结合起 来,立体表现 了滇西北茶马古道各民族和谐生活的场景。4. 复合节拍型我比较喜欢通过节拍(2/4、3/4、4/4、4/5、4/6)

11、 的变化 来丰富内心咏唱的律动。因为,音乐时值的长短并不是通过 一般性规律来统一设定的,而是通过和具体语言的时值表述 有机结合 后所形成的非规律性音乐时值,这种心理的时值长短我认为无法用统 一或同一的节拍规律设定。所以,在我的 歌曲作品中经常出现一首歌 多节拍的复合节拍现象:三. 字的处理把汉字语言或汉语诗歌谱成歌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也 是为什么在中国有职业歌词作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在具体 谱曲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如何把汉字的四声规律及 原则把握好非 常重要,特别是关键的字。我在写电视剧东 北王张作霖主 题歌就是个头矮时发现第一段歌词中的“盐打那(儿) 咸醋打那(儿)酸”和第二段歌词中的

12、“月亮滋阴日头壮 阳”在四声规律方面每一个字都不相同,我们不妨比较一下:盐二声 打三声 那(儿)三声 咸二声醋一声打三声那(儿)三声酸一声一月四声 亮四声 滋一声 阴一声日一四声头四声壮四声阳二声一上面的词在歌曲结构中处在相同位置,但语音韵仄又如 此的不 同,倘若按一般歌曲一、二段用相同旋律的话会很难受,同时也丢失 了语言特色,因此,我抓住四声规律把第一段写成了很别致的、类似 说唱风格的音调,而第二段则是正常的歌唱音调。为人民服务这首歌的主导语汇是“为人民服务”五 个字, 因此,由这五个字构成的主导音乐动机就成为该歌曲的核心音乐语 言;另外,为人民服务的“服”字是二声,我 在全曲的创作中把重点

13、 放在处理好这个字上,以便使这个字的曲调成为整首歌曲的核心动机 材料(见上面歌谱)。歌词在结构上往往有两段、三段甚至更多的段落,一曲多段词 是作曲家最常用的手法。我在写歌时发现,许多词作 家在歌词段落与 段落方面的语言表述方式和结构形态方式 上虽然基本相同,但字的四 声规律常常有较大不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曲调不加任何调整和变 化,会产生很不舒服的感 觉。下面是歌曲“敦煌”(屈塬词)的 例子:引子后第一段词“像一丛芳草,在古道尽头摇弋”,第 二段词“你的月牙泉,用荒沙捧起月亮”,“像”是四声,“你”是三声;“摇弋”的“摇”字是二声,“月亮”的“月”字是 四声。因此,我在这两段相同结构部位的曲调处理时,同样采取了不影响整体 风格的“大同小异”式变化手法,结果,字的声韵作用就发挥出来 了。结束语写歌难,写好歌更难,写能被传唱的歌难上加难。我的 写歌历史虽然不算太长,但着着实实地感受到了它的痛苦与 快乐。写 歌和写其它音乐作品一样不容易,一样需要付出,一样可能成功也可 能失败。希望我在歌曲创作中的点滴体会 能够给同仁们以启迪,哪怕 能起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借鉴作用,我都将十分高兴。(此稿根据多次讲座发言整理,略有删节)张千一博士,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作曲(责任编辑于庆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