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方言调查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56003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方言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充方言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充方言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充方言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充方言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充方言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方言调查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充方言调查分析、家乡概括南充距成都仅200余公里,自古为川东北重镇。自古以来因其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 代移民的栖息繁衍之地,使得南充成为四川省内方言种类较为齐全,方言资源较为丰富的地 区。本文就南充方言的语音特征(包括:语音、声母、韵母),以及常见的特别词汇做部分简 要概括,帮助大家浅略了解南充地区的方言。(一)、南充地理、人口概括 南充位于川中北(四川盆地中北部)和嘉陵江中游,南北 长约165公里,东西长约143公里,面积约12490多平方公里。南充“西通蜀都、东向鄂楚、 北引三秦、南联重庆”是四川内陆交通、通信枢纽,也是川东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以及长 江三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

2、市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极为丰富,全市的人口区域分布 差异很大,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貌条件有着密切联系,高丘、低山地区人口相对稀少。(二)、南充方言形成、发展和现状在历史上,南充和四川的其他地方一样,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秦国统一巴蜀之后,迁移了上万秦地居民进入四川生活;西汉初期,全 国饥荒连连,一批平民百姓避荒入蜀;之后,东汉皆有大批移民入川;元末明初,由于红巾 军起事,湖广地区大批居民“避兵入蜀” “避乱入蜀”、“避地入蜀”出现了第一次“湖广 填四川”;到清朝初年,清政府招民开垦,出现了第二次“湖广填四川”盛况,其移民地域 遍及十余个省区。这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得四川成了移民的省份,南充

3、作为四川的一部分, 也接受了大量的移民。移民不仅给南充带来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语言文化 的渗透,使得今天的南充市不仅分布着大面积的官话区,还出现了湘方言岛和客家方言岛, 总体来说分布着极为丰富的方言资源。然而关于南充方言研究却十分落后,这种现象与南充 建设川东北中心城市极不相称,南充市志、县志中对南充方言也只有简单的描写,但都缺乏 例证,不明本字。二、南充方言语音概括南充方言语音是从古汉语语音发展而来的,它与古音之间有着整齐的对应规律,但随着 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化。(一)、南充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西南官话成渝片,其作为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拥有 官话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征:

4、1、古全浊声母清化。“从”和“虫”,“知”和“资”,“诗”和“私”,每对字的声母发 音在南充方言中没有较大区别。2、平分阴阳,有阴平和阳平,比如“衣”、“移”的读音便不同。(二)、南充方言也拥有西南官话的部分共同特征:1、没有t , t , ,乙等翘舌音的声母。比如,“字”和“制”同音。2、增加了舌面鼻音门、舌根鼻音时;鼻音n和边音1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 二者的自由变读(或者说只有1没有/n音),比如“挪”和“落”在南充方言中读音一样。3、不能区分/ n/和怡卯,/in/和佝/这两对韵母。比如,“因”和“英”同音。唇辅音后的/*吋 读/ g/)o4、/xu/(h)、/fu/(f)不分,普

5、通话中读/xu/的字均读作/fu/, “呼”“肤”同音。(三)、南充方言声调成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古入声字整体派入阳平。阴平一般 为高平或半高平(55或44),阳平一般为低降(21或31),上声一般为高降或全降(53或 51),去声一般为低升、中升或降升(13、24或213)。南充所辖的四县三区一市(除开了西 充县)都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声调为阴平(55)、阳平(21)、上声(53)、去声(14), 也有少数的入声。入声在调值上与阴平相近,但更短促,并带有明显的塞浊音。(四)、南充方言声母南充方言声母有 hpj、pp叮t)、t门、I 匚1、r共 21 个*零靑母 2

6、个没有卷舌音*舌尖后音混同于舌类前音*町江1、不分*读成口人;有即声母与开口呼韵母的部分鼻韵母相拼。姻我加人恶肿九恩抽町、熬躺“、昂匚加Q、硬 礙心等;】声母自成音节。南充方言部分字音的声母与普通话不同。例如;汶字方音普通i豆嚴SlCslJchi CtgzpeiCpeObcip小赔偿chtrngCigl櫻yinCin)下hCxAK作量词时)声 毋 表声飞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清音音清 音浊 音浊 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选气唇音取 唇上唇下唇pPm齿齿W 上下- IL!V舌类前音舌类 齿背tsSZ舌类中音舌类tt1舌面 音罟面 硬關0n舌根音舌根k-臊X0(五)、南充方言韵母南充方言韵母有:il

7、、aA、oO、亡和、$、iCi、uu、Uy、Qiai)、eiei、ao CauJ ,ouou、ia Ci A、ieCieiaoCiau J Jou CiouJ、uau A、uo CuoJ、uai CuaD, uei CueiJ、lie lycD、ananen 台n、angCTjXianJn JangCiai、uanimn、uen CuanTl、uangCuai)3ilanCyn slintyn ongCugJiong共 34 个=韵 母 表韵、 口形分按结谕开口呼齐齿呼合口 呼撮口呼单1IUyAiAuA韵0U0母IE韵、 口形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M31uai韵eiueiauuqu母OUi

8、ouanicnnonyen韵inuanynGOinrjUOU母旳与普通话相比有5个明显的特点:(一、韵母eD变成“或例如:汉字方音普通话鹅恶m哥Cko3CkYD车倨拆诒0【恰0(二)、卷舌韵母亡r旳变成平舌韵母eCeJ, 例如;汉字方音普通话CeJ耳0(三人(CO韵母除自成音节外,多与y订相拼构成音节口例如:汉字方音普通话CiolCiatO药Cio:Ciau)岳Cio)S药OoJ匚ye(四人部分鼻韵母相混例如:汉字方音普通话翁Cur)3成CtsCtgarj)期pan8旳应tin?叩英Cin)五八特殊音例例如:汉字方普通话讷CIACnY雷tluejJClei:下CxA3CeiAJ吓CxeJ3A踩

9、CtsA)Ctsai满Cman尹Ciyn3GnJ拌penpan三、南充方言常见词汇(词汇特征)南充方言词汇较多,其中有部分方言词汇来自外省,反应出语言交流面广的特点。50年代后,方言词汇有的生命力减弱,有的已被普通话词汇所代替。现择取部分使用较多,较说假话、谎话一一 “扯谎”、“扯把子”头脑不开窍“榆木老壳”过分固执一一 “犟拐拐”故意找麻烦一一 “弯酸”爽快、顺当、简便一一 “撒脱”、“撇脱”翻脸一一 “抹脱”、“毛脸”无意义的争吵、争议一一 “扯空筋、 争吵“骂架、扯筋、扯皮、撕皮” 侍候、陪伴“禁(jin)优” 小孩乱动手脚一一 “厌气”、“千烦儿” 生气、发愁“怄气”出差错办事、出问题

10、一一 “戳拐” 结束、完毕“煞果、幺台” 生气怒恨一一 “红脸进,黑脸出” 不慎重严肃一一 “吊儿郎当” 有能力、果断一一 “行(hang)实” 夸夸其谈一一 “谝嘴、吹牛皮”轻诺寡信一一 “水客”、“耍水” 巴结一一 “舔肥”爱说粗话一一 “嘴巴煽”打架“阁孽”愤怒、仇视“红眉毛、绿眼睛” 困苦、悲惨一一 “造孽” 挑食一一 “择嘴、刁嘴”态度不严肃“稀儿壳儿”不讲卫生、办事拖拉“络(luo)连” 给人下马威、挫人锐气一一 “退神光” 浮夸、妄言一一 “冲壳子”展嘴劲”柱石“磉礅”蚯蚓“曲蟮”厕所 “茅厮、茅房、茅坑、东池”斧头“铁脑壳、毛铁、金瓜叶”清楚、明白、了解“醒和”、“灵醒”语言中

11、夹带粗俗赘词“带把子”为常见的词汇记录于下。词语:电闪“扯火月炎”冰雹一“雪弹子”虹-“杠”雾“罩子”冰“冰凌儿”天将晓一麻麻亮日暮“擦黑”刚才“将门儿”迟到“来宴(an)了”河堤“龙干”竹笠-“斗篷、斗笠”水潭-“沱”感谢“劳慰”尴尬“慌起了”不满、不愉快-“不安逸”蛇干黄膳”蜘蛛“波丝”蚱蜢一“千担谷”蟋蟀“灶鸡子”蟑螂偷油婆”手电筒一“电棒”小麦面粉-一 “灰面”扔一“耳了”手肘弯一“倒拐子”偏袒“卫护”迁就、放纵一一 “惯肆”蟾蜍-“癞克包”足踝骨一一“螺丝骨、螺丝拐”无赖一一 “烂眼儿、烂滚龙”为人撑腰壮胆一一 “扎起”、“扎墙子”反对、不顺从、不同意“打傲卦”聊天、闲谈一一 “摆龙

12、门阵”、“日白”、“扯闲条”占便宜或做不费力的事情“吃耙和”、“拣耙活”拳头 一一 “皮砣子”、“皮革瘩”、“手锤儿”、“定子” 说话不算数、规章制度不执行一一 “杀场合”不畏惧、不怕“不睬”、“不虚”、“不虚火”四、南充方言语法特征南充方言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我个人在南充方言中还没有发现具体的 例子),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 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开除了。”普通话中说为“他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词,白,不说白,说“迅白”黑,不说黑, 说“K(qu)黑”;轻,不说轻,说“捞轻”;重,不说重,说“帮重”;快,不 说快,说“飞快”;甜,不说甜,说“抿甜”;酸,不说酸,说“溜酸”;等等。 倒装现象:“热闹”,要说“闹热”;“公鸡”“母鸡”,要说“鸡公”“鸡婆” / “鸡 母”;“菜花”要说“花菜”;“套袖”要说“袖套”等等。五、南充方言中的语气词语气词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