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55683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陈鹤琴先生指出: 0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有一位哲人这样说: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 幼儿刚刚离开家,融入到这个集体生活中,幼儿园是个小社会的缩影。这时候正是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不小心碰到别人的一句对不起到别人协助后的一句谢谢都是品德培养的良好契机。作为专业人士的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并且创造这样的契机。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很好地对幼儿实行品德教育

2、呢?一、 利用幼儿园资源,丰富德育内容(一)利用绘本故事中良好道德行为的典范对幼儿实行道德教育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具有模仿的特点,这时候教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好的榜样。同时绘本故事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这时候绘本就成了对幼儿实行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能够在图书区放一些品德教育的书籍,如让孩子懂得孝顺的好故事:小熊吃蜂蜜;让孩子懂得诚实的好故事:谁是最诚实的孩子;让孩子懂得谦虚的好故事:骄傲的猎人等等。同时应该让展开绘本故事中的活动,让幼儿更透彻的了解绘本故事中的内容,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有了自己的一些是非和道德标准。教师在自己的潜移默化中就达到了自己的教育要求。(二)利用节日、

3、教育活动对幼儿实行良好的道德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如利用节日活动对幼儿实行节日教育: “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八一”的爱军人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系列教育。如以“三八”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美术活动我给妈妈画张像等等。不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还调动了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活动后,家长们

4、都感慨地说,“我的孩子变得懂事了,经常协助我做一些家务事。”可见,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二、 家园和社区合作共同对幼儿实行品德教育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 对幼儿实行德育,不但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协作。因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幼儿教育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则较高,反之亦然。我们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有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实行德育。 (

5、一)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这其中,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德育目标,并让家长尝到家园合作的快乐。如:以前带班时班里有位孩子“个性”特别强,老爱和别人对着干。家长告诉我他在家里总是不听话,特别倔,早晨起来不吃饭,为了喂他吃饭,害得孩子的妈妈每天都顾不上吃早饭。针对这个孩子,我在班上实行了一次“妈妈真辛苦”的谈话活动,首先,专门把孩子母亲一天的工作概况录制下来,让孩子们看,并请每个孩子讲一讲自己妈妈的每日工作有多么辛苦。再展开“上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把孩子上幼儿园的情景搬到游戏中,让她亲自体会做母亲的辛苦,又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

6、帮妈妈做事情,让她体会大人的辛劳。几天下来,孩子真的变了,变的懂事了,能体谅大人尊敬老人,家长显得特别激动开心。这个孩子的转变,其实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努力的结果。老师协助孩子理解家长的苦心,体验家长的爱意,并引导家长思考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家长与老师共同实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启蒙教育。此外,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德育目标应有一致性。而且,目标的实现有其场合、时间的特定性,家长和教师应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所侧重,以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侧重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实行网络道德启蒙教育。例如,一次为了增

7、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劳动意识,我带着孩子们实行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请孩子们自己制作环保图,引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消毒处理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亲自体验变废为宝、勤俭节约及体验劳动的快乐,家长们告诉我:“ 我的孩子现在一扔东西就要找果皮箱,还时时监督大人呢!家里喝过的一些奶瓶、空盒子,我们和孩子一起做成手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还潜在进行了德育教育,真好!”由此可见,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教师协调、沟通,教师与家长协调、沟通。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些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交流与研究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儿德育工作整体的、有序的进行。三、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品格的塑造,但不应该是盲目的,一刀切的。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良好品德的塑造也要因材施教。对胆小、懦弱的孩子要进行自信、勇敢的品德教育;对浮躁、骄傲的幼儿要进行谦虚、沉静的品德教育;对“爱说谎”幼儿要进行勇敢的品德教育等等。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很好的掌握这门艺术。总之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程。作为专业人士的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去找到品德教育的最佳方法去促进孩子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