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55674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第4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四)正确使用虚词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因为这一考点涉及虚词、实词,和成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所以在“正确使用词语”的各讲中,都要稍稍展开一点,说一点相关的道理。本讲先说“词语的积累”。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备用单位。汉语以词汇量丰富而著称于世。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在表达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等。因此要注重积累词语。积累词语首先要善听。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广播,听电视中的语言,从中吸收那些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

2、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的词汇库。其次要善读。善读就是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那是语言大师的精心制作,其中不仅有丰富的词语可供学习、积累,而且能为我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老师。此外可以多读一些近期的报刊,了解一些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词语和新用法。高三学生手中都有语文读本。这一套读本中有大量优秀的我们未读过的作品,而且多数作品前都规定:“掌握下列词语”。即使只把这儿“读本”中规定的几百个词语掌握起来,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再次要善看。一般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小型汉成语词典。它本来是供我们查找的。换个角度说,为了积累词语,我们可以看其中的“条目索引”,每天看10条,已

3、掌握的就放过去,掌握不好的(使用频率低的除外),再翻看一下正文。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成语拥有量也会大大地丰富起来。此外,还要善于扩展。扩展,是听、读、看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大到许多相关的词语,尽量扩大积累的范围。你可以这样来扩展。一是词义联想。就是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联想。譬如“看”,可以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察、盯、注视、凝视、审视、端详、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瞟、瞥、瞄、扫视;可以联想到窥、窥视、窥探、偷看等。譬如赢利,可能联想到盈利、营利、亏本、折本等。二是词面联想。汉字的构词力特别强,由一个字可以生成许多词语。譬如“眷”,可以联想到眷属、亲眷、

4、眷顾、眷恋、眷念、眷注、眷眷等;又如“苦”,可以联想到苦熬、苦功、苦果、苦海、苦寒、苦尽甘来、苦口婆心、苦心孤诣等。三是引申联想。引申联想主要就多义词语来说的,就是从一个词的基本义引申,联想到它的其他意义。譬如由“操纵”想到支配、控制;又如由“心胸”想到内心深处,想到胸怀,气量,想到志气、抱负等。积累是为了使用,使用又可以增强积累、增进理解。下面再来谈正确使用虚词。一、什么是虚词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

5、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 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叹词、象声词从略。二、试题特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

6、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这是1998年全国卷的试题。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所供选择的关联词全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其答案为A。考关联词语的运用,本质上是考查对句子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提供的一段文字看,它说的是小说家应该怎么样

7、而不能怎么样,讲故事、作报告不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据此就大致可以选出答案来。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使用有问题,因为根据语意没有转折关系,C项的错误也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子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在存在矛盾关系。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 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 “超越了社稷和民族”。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该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 体而单独得以解决。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

8、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 的利益。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2题,主要考查使用虚词的能力。题中的“再”、“尽管”、“进而”是常用虚词,“得以”是助动词。“尽管”是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以用表示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 应。B项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可见B项是答案所在。A项的“再”是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不能用“再”,而应用“又”。“进而”表示进一步行动,而D项“进而”后面的分句只是表示结果,故使用不恰当,应改用“从而”。“得以”是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用否

9、定式,故C项使用不恰当。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此更加受到 群众的欢迎。A况且 何况 而且B况且 而且 况且C何况 而且 何况D何况 况且 而且这是1996年的一道试题。“何况”、“况且”、“而且”三个都是连词,三者似乎都有表示递进的意思

10、。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别。“何况”主要用法有二:一是相当于口语中的“甭说、甭提”,两件事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表示甲如此,乙更如此;二是先举一层理由,然后进一步举一层理由,从说话人来看,后一层更重要,更充分。“况且”有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的意思。“而且”主要用于表示后一成分比前一成分进一层。依据句所说,用“何况”最恰当,句“况且”“而且”都可用,用“况且”更恰当,句所说,用“而且”更恰当。综合起来看,D项是答案。不过,从考生答题来说,是没有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作如此的理性分析。一般对语言敏感的学生是可以凭直觉判断的。三、典型题分析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11、,最恰当的一组是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他比你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 多少 往往B再三 多少 常常C一再 稍微 常常D再三 稍微 往往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5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本题备选的6个副词都是常用的,它们构成三组,各组之间差别细微。“一再”和“再三”在词典中的释义都是“一次又一次”。两者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如“母亲一再(再三)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但用法上有一些区别,如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句就是这样,用“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

12、中美关系”,“动荡”也只是对“中美关系的陈述,所以只能用“一再”。“稍微”和“多少”意思也差不多,即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的两者有时也可互换使用,如”他比你稍微(多少)高一点;但它们用法上有区别。“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个限制,另外,“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常常”和“往往”意思差不多,有时也可互换使用,但用法上有一些区别:一是“往往”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动作,而“常常”不受限制;二是“往往”在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而“常常”不受这种限制。所以句只有用“常常”。2下列各句方括前中

13、,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搏厮杀,谋求新的发展。他有“乒乓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可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ABCD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用在定语后面,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修饰和领属关系。解答本题主要靠语感。句显然不能加“的”,可排除A,D两项。句中“它们”作“存在”的定语,“存在”前必须加“的”,才能作下文“是的”的主语。C

14、项中无,可排除。句“你 钱袋立即充盈”作动词“使”的宾语,不能加“的”。句显然是应该加“的”,不加“的”意思不明确。四、解题的技巧正确使用虚词的解题技巧,在上列各例分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五、练习和答案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呐。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李伟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 敏捷。A马上 未免 更加B马上 不免 更加C立刻 不免 越发D立刻 未免 越发2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 吃的水都得到几十里以外去挑。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 从前一些神话中的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