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556654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小学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处置交通、校车事故的组织:单位主要领导、活动组织者。2、报警程序:(1)立即向交警部门报警(电话112),报告内容为:“xxX地点发生交通事故,请迅速赶到现场”,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及时通知120急救中心,及时救护。(2)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3、组织实施:(1)在场人员在交警到来之前,保护好现场,看好肇事者,维持好秩序,抢救伤员。(2)交警到来之后,在场人员配合交警做好辅助工作。(3)原则是“先及时救人”。4、注意事项:(1)首先是保护人员安全。(2)事后,应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善后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县教体局。1、处置事件的组织:事件当事

2、人所在部门主要领导、卫生人员和值班人员、后勤领导及有关人员、学校主要领导。2、报告程序:(1)立即向交警部门报警(电话112),报告内容为:“XXX地点发生交通事故,请迅速赶到现场”,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及时通知120急救中心,及时救护。通知学校后勤领导及医务人员、安全保卫人员。(2)通知所在单位主要领导。(3)报告地方防疫部门。3、处置措施(1)发现情况后立即向主要领导汇报。(2)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校卫生室或附近医院。(3)由后勤管理人员封存现有食物,无关人员不允许到操作间或售饭处。(4)立即组成陪护人员队伍,由领导安排本单位人员负责陪护,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准到医疗单位探视,以免影

3、响治疗秩序。(5)分别向县教体局和县防疫部门报告。4、注意事项(1)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2)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由学校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派专人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4)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主要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5)事后,应将事故发生的原因、救助经过及善后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1、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单位主要领导、值班人员、保安人员及消防安全员。2、报警程序:(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

4、进行扑救。(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队(电话9),报告内容为:“XXX单位,XXX地点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3)在向县主管部门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3、组织实施:(1)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以单位安全消防组织成员为主,其余人员(尤其是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2)消防车到来之后,单位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锹,水浸的棉被等。(4)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单位内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4、扑救方法:

5、(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5、注意事项:(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卜进行。(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4)人员在逃生时应掌握自护自救方法。(5)一般不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灭火。(6)事后,应将事故发生的原因、扑救经过、受损程度及善后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1、处置事件的组织:案件涉及的单位主要领导、安全保卫负责人、校园值班人员。

6、2、报警程序:(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安全保卫负责人报警。(2)向学校领导汇报。(3)向教体局汇报。(4)向案件涉及的部门领导汇报。3、处置措施:(1)接报后,保卫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同时向有关领导报告。(2)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3)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4、注意事项(1)此类案件一般内部掌握,知情者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宣扬。(2)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3)领导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4)事后,应将被盗发生的原因、损失价值及善后处

7、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1、处置化学药品安全事故的组织:单位主要领导、化学教师、仪器药品管理员、校医、保安人员及消防安全员。2、报警程序:(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有关器具赶赴现场处置。(2)如果引起火灾按照火灾事故的报警程序处理;如果引起中毒按照中毒事故的报警程序处理;如果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按照群体性事件或个体重大突发事件报警程序处理。3、组织实施:(1)按照“先救人,后保护财产”的原则组织实施。(2)如果引起火灾,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以单位安全消防组织成员为主,其余人员(尤其是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抓紧时间组织学生撤离现场。消防车到来之后,单位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8、。(3)如果引起化学药品中毒,在组织学生离开现场的同时,抓紧时间通风或隔离毒源,并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4)如果引起爆炸,及时向公安局报告,通知120急救中心。4、注意事项(1)保护人员安全,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救助。(2)分清事故类型,属于有毒、自燃、易燃、易爆、强氧化性的哪一种,由化学教师或化学药品管理人员组织处置。(3)事故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助,边报警。(4)一般不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救助。(6)事后,应将事故发生的原因、扑救经过、受损程度及善后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1、处置事件的组织:事件当事人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安全保卫负责人、值班人员、校医。2、报警程序:

9、(1)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2)向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汇报,采取得力措施及时救助。(3)经领导同意后报告公安机关。3、处置措施:(1)接报后,安排保卫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2)单位值班人员立即按照程序打电话向领导报告。(3)单位主要领导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主管部门汇报。(4)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校卫生室或就近医院进行救治。(5)如是殴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外,应将双方有关人员带入值班室,其余人员驱散。(6)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抢救。(7)如有社会人员来校闹事者,保卫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要进行劝阻,若无效须立即拨打“110”,并将闹事人员扣

10、留。4、注意事项(1)各级领导遇事一定要冷静,采取措施要果断。(2)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是: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3)事后,应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善后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1、处理汛情险情的组织: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防汛抢险队员。2、报警程序学校值班室T学校校长T学校抗洪领导小组T水利部门或教体局防汛值班室、县教体局防汛指挥部3、防汛抗台工作安排及措施(1)成立本校的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队,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2)做好防汛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意识。(3)防汛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班子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

11、,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4)总务处要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各班要做好排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5)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水位上涨情况。(6)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险情学生在没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下,不能单独离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无人员伤亡。(7)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长的指挥,迅速疏散学生

12、,奋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质。1、处置事件的组织: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2、报告程序:(1)立即通知所在单位主要领导。(2)向信访局汇报。3、处置措施(1)发现情况后立即向主要领导汇报。(2)以最快速度做上访人员思想工作,疏散上访人员。(3)组成调杳处理小组,查处上访人员上访问题。(4)向信访部门和县领导汇报。4、注意事项(1)稳定上访人员情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2)上访事件发生后,要注意维持好上访人员秩序,以免发生冲突,派专人做好思想工作。(3)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主要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4)事后,应将上访事件发生的原因、善后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县信访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