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55505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征询案例报告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妈妈再婚。近半年多来,与妈妈关系紧张,常常由于某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执、威胁等行为。浮现争执之后情绪不稳、焦急、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征询,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核心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一、一般资料1、一般状况: 李某,女,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2、个人成长史: 自

2、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父母规定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爸爸与妈妈在她3岁时离异,妈妈单独带到8岁,年前与目前的爸爸结婚直到目前。(爸爸为英国人)。从小到大始终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妈妈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懂得与妈妈气愤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但愿治疗。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窗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减少。、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

3、妈妈关系上。6、印象:外表:很美丽,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体现:语速不久,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二、主诉:与妈妈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措施气妈妈,自己也非常气愤,情绪久久安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三、个人陈述: 觉得妈妈对自己规定苛刻,常常讲道理,由于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规定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目前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因此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她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

4、。并不想与妈妈的关系这样敏感,可由于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气愤自己才舒服。想变化这样的相处模式,由于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特别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变化而父母不变化,对她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我不懂得该怎么办。四、 观测和她人反映: 周边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体现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颖,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简介,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五、 心理测验成果:(1)做CL9自评量表测验,成果显示:焦急、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畴,其他分值均为正

5、常范畴。(2)EPQ测验成果:-45,-55,E-45。六、 诊断 1、诊断成果:严重心理问题、诊断根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积极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因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来说是严重影响平常生活的现实刺激。母女冲突关系使求助者有着痛苦情绪体验,如恼怒、怨恨、情绪差等。()与妈妈关系冲突较大矛盾较深,反映强烈。有短暂地失去理智控制,如气愤、争执;单纯地依托“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解脱;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并长期得

6、不到改善。(4)根据求助者情绪起伏较大、焦急、行为冲动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为6个月以上,时间较长,浮现泛化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因此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3、鉴别诊断:(1)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焦急、抑郁、情绪问题等症状但内容未充足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2)与焦急性神经症鉴别:焦急症以焦急为核心症状,但求助者不同。形成焦急是有特定的情绪或处境所产生的,焦急症的焦急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不安的心情。而本求助者却是对母女关系冲突中浮现焦急状态,因此排除焦急

7、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存在情绪问题,情绪低落、爱好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且无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好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病因分析:(1)生物性因素:求助者女性,16岁,处在青春期,是各类心理问题的好发年龄。且比较叛逆。既往健康,目前除去与妈妈冲突剧烈常常争执外无其她躯体疾病。可以排除躯体精神的因素。()社会性因素:家庭教养严肃,父母规定甚高。妈妈自身特别追求完美强制性很突出。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被强制性的管制,在物质方面父母比较宠爱,到了青春对抗期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强烈的逆反,想挣脱被控制,爆发压抑的情绪并获得父母的关注。进一步发展为只要母女之间发

8、言就会引起一场争执甚至“战争”。异国文化的差别导致西方的教养模式与中国家庭的教养模式的不同。而李某妈妈是很老式的中国人又受西方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了李某矛盾的人格特性。(3)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 成长中觉得妈妈很优秀但不肯承认,家长有诸多意志都强加在自己身上。 个性特性:性格略偏外向,追求完美,敏感。 来访者的年龄正处在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自我意识独立、逆反强烈的时期,特 别关注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对错。特别是自幼缺少安全感,但愿得到更多的关爱,而妈妈很少体现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规定,因此来访者内心情感很难得到满足。七、征询目的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双方共同商定,拟定如下征询目的:1

9、、具体目的与近期目的:变化母女之间的交流模式“讲大道理式的无效沟通”克服求助者对妈妈的敌对性与袭击性。逐渐的改善母女关系。、最后目的与长期目的: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理的能力,变化对亲情的错误认知,克服难以控制的不良情绪,注重自身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自己的个性,最后养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掌握并灵活运用情感交流的模式、措施和对的途径,提高求助者的亲情意识及正向的情感解读与体现,培养崇高的人格品质。八、征询方案的制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重要表目前母女交流障碍上,这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处在青春逆反期,与妈妈冲突是最常用的心理问题。且妈

10、妈也没意识到变化教育方式的状况下,这样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求助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是导致求助者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方面,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较好、情绪不稳定、性格略外向。由于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身心变化巨大,一方面十分渴望获得妈妈的关爱与照顾;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对妈妈权利的对抗,缺少情感的心理支撑,而求助者的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调节能力差,以致形成不对的的结识、观念,因此难以建构新的更有效的沟通模式改善母女关系,导致冲突叠加发生并常常争执。根据来访者的具体状况,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和对心理征询理论与措施简介,与来访

11、者协商决定:采用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合,门诊征询与来访者资助的方式开展征询。九、征询过程征询阶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 征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简介心理征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征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理解李某的基本状况、成长经历,特别是重大事件,并协助李某作有关的心理测验,拟定重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与李某商定征询目的方案。2、心理协助阶段通过交流之后,我觉得她的状况可通过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予以变化,一方面为她作了因素分析:父母对你有诸多规定与限制,这对你追求的自我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而没有良好有效的通过沟通达到一致,却采用了无效的对抗。少儿时,你妈妈较高的规定特别在学习方面,导致你对自已也有

12、较高的规定与追求完美倾向,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容许自己成绩不好,体现不好” 的心理印痕。这种印痕随后来的负性生活事件或情绪而被激活体现认知偏激,对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目前尚有两岁就成年了,一方面有着独立但愿挣脱家长的愿望;另一方面你已经内化了妈妈的规定与管制,并形成依赖与习惯。故意无意地使你想冲破父母的管制有依赖于父母的照顾,还克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因而,常常处在一种想挣脱母女矛盾又不断制造矛盾的心理冲突之中。具有追求完美、不认输、不服气的个性是影响母女关系的内在因素,在与妈妈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在妈妈的斥责中;失去了妈妈爱自己的信心,也强化了对妈妈的愤怒,淡化了母女之间的感情。形

13、成“妈妈越气愤我就越快乐”的错误观念。进一步导致了你情绪难以控制、失去自我,感觉恶化,“症状”便日益严重。在这种想变化又未能变化,想挣脱又无力挣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觉得小时自己始终逆来顺受)与现实问题交错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伙用。这就是为什么爱妈妈又恨妈妈不想“战争”又避免不了“战争”的缘故。由此我建议李某接受认知疗法(重要从情感认知入手)和系统脱敏法系统性征询,她乐意接受,并商定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一方面向其简介艾理斯的ABC理论,启发她结识到她的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她对妈妈的理解浮现偏差所导致的,引导其妈妈教训我,我就要对立的教训她,“她越气愤我就越快乐挣脱妈妈

14、的教训就是独立”的错误观念和认知,树立尊重自己的想法也要理解妈妈的用意,积极发展建立有效沟通的意识,直至可以自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及情感交流的模式。 另一方面给李某留有家庭作业每天写五条从小到大妈妈爱自己让自己感动的事在完毕作业的过程中动摇了李某的“敌对、抵御”观念,觉得“妈妈是爱我的,只是她不会体现。妈妈也是为我好。只要我变化还是可以与妈妈和谐相处的”。同步让她清晰情绪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去变化,而感情是发自心底的,特别母女之间的亲情是割舍不断的。以平和态度面对与妈妈的沟通。 最后对她的思考、领悟及行为上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在对心理问题因素, 对人感情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作出必要的指引。根据李

15、某的实际状况,协助她去掉一种“道理”,母女之间不能光讲道理,要讲“情”。在征询过程中为其布置了“大目的小步走”的情感认知、与妈妈交流的家庭作业;加深对母女冲突产生因素的结识,淡化负性心理痕迹,提高挫折承受力,构建对的的沟通模式。规定其每天坚持写观测日记,着重观测由于自己认知的变化给与妈妈相处中有哪些愉悦的感受与新的变化及妈妈的变化。在进行认知疗法征询的同步,配合使用系统脱敏疗法,一方面在门诊教会来访者全身深度放松(渐进性放松),规定其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通过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映,在想象中将想爆发的冲突,与妈妈的分歧,争辩等根据自己对这些状况的焦急限度依次从引起轻微紧张、焦急到最焦急的顺序忽然呈目前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映和心理反映,通过反复训练最后达到在想象中可以自如的与妈妈进行任何沟通交流。并使每天的生活愉悦轻松。通过使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的进一步协助与指引,以及李某的积极配合,通过11次征询,李某与妈妈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